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镇今年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典型案例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殷祖镇,位于大冶市南部,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国土面积120.29平方千米。截至目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56万吨。其中水稻生产面积2.06万亩、小麦生产面积0.26万亩,玉米生产面积0.4万亩,大豆生产面积0.19万亩,薯类生产面积0.33万亩;油料作物生产面积2.09万亩,其中双低油菜生产面积1.59万亩,总产量2539吨。现有茶叶种植面积超12000亩,茶叶专业合作社超20个,年产成品茶超5万斤。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我们采取广泛开展一事一议、镇干部责任到村、村干部责任到组等工作机制,扎实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产业兴则百业兴”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全镇农业农村工作及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发展方式。农村的发展依赖于农业。长期以来,我镇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发展的目标,坚持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着力培植经济新支柱,我们立足茶产业发展生态资源雄厚优势,实施每村拥有一片茶园的产业措施,通过开展茶产业经营改革试点工作,已实现村集体茶园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成立大冶市殷祖镇村共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镇城镇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及辖区内20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股东,初期以镇城投公司注入资金和各村村集体茶园评估后资本作为入股资本金,后期各村可以通过个体户茶园流转、新建茶园等方式进行增资扩股。公司成立后,由政府实施决策,与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经营,不断探索推行“茶产业全链条建设经营服务、村级小型项目自营自建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三项服务,后期产生的收益根据各村股份占比,合理分配集体收入,推动各村抱团发展、集约经营、创新模式、共谋发展,持续推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有发展、产业有效益、群众有收益。
(二)明确发展方向。以实现我镇茶产业“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一是充分挖掘殷祖太婆尖老茶厂文化底蕴,正在建设太婆尖加工厂、修缮知青点、太婆尖茶园登山步道等项目;二是在积极谋划建设高精白茶产业综合体,并将周边的五庄徐太古村落联合纳入整体规划,实现茶产业、旅游业、商业“三产”全链条融合发展;三是重点打造开发殷南线、殷坳路、殷山线、镇区高速沿线等沿线荒山荒地,坚定实施“全域发展”主导向,筑牢白茶基地“连点、串线、成片”主阵地,唱响“茶旅融合”主旋律,进一步推进白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完善配套政策。一是兜底水电设施投入。在旱季来临前,我镇多次组织市地质队进行现场勘探,对全镇今年春季新建茶园开展供水保障工作,同时根据市地质队反馈意见,完成江畈、五庄、胡六等四个机井建设工程,由政府统筹春秋新建茶园喷灌设施采购和安装工作,并将电路设施全面安装完成。二是严格落实资金奖补。严格执行市茶产业链每亩2500元奖补政策要求,在市茶产业链奖补政策基础上,参照2022年茶产业奖补标准方式,镇政府每亩叠加补贴500元,分三年奖补,第一年300元,第二、第三年各100元。同时,将茶产业链建设作为镇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对各村茶产业链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推进质量高的村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村在全镇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加强管护技术培训。由政府统筹,聘请专业第三方管护机构,严格按照3亩每人的标准与各村签订茶园管护协议并定期进行现场培训,对全镇新老村集体茶园进行专业管护,按照生态有机茶园的要求,统一管护标准和技术,科学做好病虫草害防控和剪枝、浇灌、施肥等茶园管护工作,确保新老茶园茶株健康生长,提高茶苗成活率。同时由镇茶办牵头实行日巡查机制,实行立行立改工作方式,确保茶园问题“不过夜”。
三、取得成效
(一)解决了大面积、长时间土地撂荒问题。为保障撂荒整治工作有序推进,由镇农办、农机中心统筹调配农机翻耕作业,政府平台公司主导,必要时出动挖掘机救援手;对已完成率翻耕具备播种条件的地块,农技部门按“宜粮则粮”“宜油则油”原则,及时组织种子调运,把水稻、玉米等等种子送达种植主体手中。在市政府奖补政策尚未出台,镇政府制定政策,按照先整治后补贴原则,对撂荒地整治工作每亩给予200元机耕补贴。全镇累计投入撂荒地整治农机220台次,农机作业总费用15万元。如我镇最为典型的蚂蝗畈,蚂蝗畈位于巴庄村东面,涉及巴庄、赤山两个行政村,总面积200余亩,因大畈种植条件差、排灌设施不完善,自2010年起大部分面积处于撂荒状态。今年来,殷祖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总要求,于4月上旬起全面启动镇域内撂荒地整治工作。将蚂蝗畈撂荒整治工作分为两大块,其中6月底前完成殷坳路以东140亩撂荒地翻耕工作,8月底前完成西面60亩撂荒地翻耕工作。整治过程中,相继采用推土机、挖掘机、旋耕机等工程机械,耕地平整完工后,根据农技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季节、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用于开展红薯扦插、播种芝麻、玉米、早熟晚稻、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种植。
(二)粮食种植进一步规范。一是分类有序恢复耕种,对已完成撂荒地农机翻耕平整的地块,有政府平台公司组织各村迅速落实种植主体,抢抓季节开展复耕复种;对连片面积较大的垅畈,积极引进种植大户,加快土地流转。针对区域内分布零散、交通不便、不利于机械操作撂荒地,由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实施翻耕,鼓励农户统筹利用复耕复种。二是在复种作物类别选择上结合实际,按照“宜粮则粮、宜油则油”原则,把握时间节点。如水田宜播中稻和一季晚稻,中稻直播时间控制在5月30日以前,一季晚稻播种时间不迟于6月30日,对水源缺乏的地块可播种夏玉米、大豆、花生、芝麻二,统筹规范耕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三是针对地“深脚田”、“冷浸田”或地域偏远、土壤贫瘠、耕作条件较差的撂荒地引导种植主体清沟排渍,引导种植主体播种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