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针对建议中指出的问题及加强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举措,我局认真研究,对您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我局对照建议举措逐一进行落实。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积极申报传统村落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申报工作,并严格按照“应保尽保、应查尽查”的原则,在全市开展古村落及古建筑全面普查,逐级建立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信息档案。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大冶市传统村落集中边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按照“一村一品质一特色”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自2013年以来,成功申报湖北省历史名镇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9个,公布历史建筑62处,挂牌率100%。
(二)注重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为做好中国传统村落的修缮保护工作,我局主动对接省财政厅、省住建厅,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100万元,其中今年争取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发展引导资金250万元。目前,我局已会同市财政局拟定资金使用程序,对我市传统村落修缮情况实行以奖代补,并严格资金拨付。与此同时,我局还依据省农业发展银行、省住建厅《关于做好信贷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精神,会同湖北鄂东南两山投资公司谋划大冶市传统村落全域保护利用项目,并与农发行大冶支行对接,争取信贷资金支持,现项目正在包装上报中。
(三)做好传统村落连片保护。为深入发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实施保护与利用,我局委托专业机构对我市大箕铺镇八流村等9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别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并系统编制了大冶市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此同时,我市还对殷祖镇北山村、大箕铺镇柯大兴村等9个传统村落古民居(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累计完成141栋传统民居的修缮保护,重点修缮115栋、一般抢修26栋,累计投资2600万元,有效遏制传统建筑、古民居破落损毁情况,使其焕发生机。
(四)推动传统村落文旅融合。以休闲旅游、教育研学为主,不断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促进传统村落利用。如指导沼山村与周边村落连片打造,创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沼山乡村公园,并打造了桃花寨、桃花潭、桃花岭、桃花谷等众多景点,被评为湖北赏花“网红打卡地”。上冯村以古宅、古树、胡祠、古道等人文景观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刘家畈村与大泉沟风景区、长坪村和风桥村与梅红山风景区、柯大兴村与龙角山十八拐景区联动发展,对带动村落保护发展发挥着突出作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传统村落品质。注重乡土元素挖掘,加强乡村特色、风格、色调引导,统一布局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管控,彰显大冶文化特征和乡土特色。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有序引导村民到新区建房,老房子由村集体收回或征购,逐步疏散老区过密的建筑与人口密度,实现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建筑风貌等传统建筑得到更好保护。
(二)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系统保护、活态传承、连片发展”的思路,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为重点,加快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和风貌提升,建立“三带三廊四片”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依托S351+G106、S201+G106、S201+G31国省道及县乡道形成片区之间和片区内部畅达的联系通道,有效串联历史文化资源要素和周边重要景区,推动以沼山“古村桃乡”4A级景区、上冯村“千古奇村”、北山村“红韵乡愁”、南湾村“古韵名居”等古村落优势,引导村庄联动发展模式,与周边旅游服务设施融合互补,整体实现示范带动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创新投融资新模式。积极探索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等市场化方式融资,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搭建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平台,尝试创新“个人+传统建筑生态产品价值”方式、“旅游开发公司+传统建筑生态产品价值”方式、“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企业+传统建筑生态产品价值”方式,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继续为我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要领导姓名:叶序武 联系电话:8770555
经 办 人姓名:吴旭宝 联系电话:8770599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