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大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厅和黄石市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黄石、大冶市委相关工作要求,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着力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深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各项工作,努力开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的情况
(一)聚焦“红心向党”工程,强化思想引领,全力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国防教育、形势政策等方面内容先后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活动13场,联合大冶市作协撰写《军星闪耀》大冶老兵风采第一辑,为全市23名优秀退役军人典型编书立传,邀请退役军人代表开展红色电影《长津湖》配音秀,强化退役军人党员管理,在罗家桥街道东港社区等退役军人比较集中的村(社区)探索建立退役军人功能性党支部,与市委组织部对接探索出台《大冶市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开展大冶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双拥人员、最美拥军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全市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31支,在文明创建、植树造林、乡村振兴和抗旱抢险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凝聚退役军人力量,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先后建立殷祖、金山店、还地桥等8个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同缔造示范点,大冶市退役军人参与抢险救灾、见义勇为救人的相关报道在荆楚大地上广泛流传,相关经验做法被大冶市委主题教育办推荐上报。同时,注重疏堵结合,全面摸排涉军重点人员39人,重点群体4个,对重点信访事项实行“一人一策、一案一档”管理。全面推动涉军历史遗留问题和老案积案逐步化解,今年,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2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退役军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10余次亲自批阅退役军人来信、接待来访退役军人,全力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二)聚焦“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工程,夯实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坚持对标《湖北省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管理指导标准》,不断规范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迎检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满完成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300人以上村(社区)服务站的示范验收。报请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同意,推动将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保障。推动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专干制度,与75名重病、存在诉求的退役军人加强沟通联络,开展定期走访慰问和上门服务;拓展拥军崇军联盟单位21个,推动成立老班长工作室15家,完成首批我市线上优待项目3个。推动“军人退役”一件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通过自查、内核等方式“减材料”“减跑动”,提高服务质效,大冶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窗口评为大冶市文明窗口单位,相关工作情况收到省厅领导的肯定。
(三)聚焦“双创筑梦”工程,多措并举,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落实。今年,大冶始终把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保民生,创业绩的重点工作,先后联合市人社局、长城汽车、融通高科等大型企业举办2场退伍军人专场招聘会,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份,大力宣传“荆楚老兵求职”小程序,发动在冶企业劲牌、大冶有色、湖北诺德等5家公司为退役军人提供16个职位300余个岗位。充分利用乡镇、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辐射作用,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线上就业岗位推荐活动,先后发布网上退役军人招聘信息20余次,先后有190余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开展退役军人“项目制”职业技能培训,组织280名退役士兵参加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培训、提技、送岗、选岗、上岗闭环。充分利用人社部门创业贷款政策。积极协调人社局在创办小微企业的担保、贴息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探索与工行、建行、邮政等多家银行合作签署“军创贷”专属产品,为全市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提供专属服务卡,不断推动退役军人更充分就业、持久性创业。
(四)聚焦“双拥共建”工程,弘扬爱国拥军传统,积极服务备战打仗。今年以来,局党组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等制度。推动落实《基本优待目录清单》,常年在《今日大冶》开辟双拥专栏,结合春节和“八一”走访慰问驻冶部队、现役军人、困难退役军人及各类优抚对象。依托大冶市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60余场次,参加活动超万人次。投资25万余元依托青龙山公园建设大冶市双拥(退役军人法治)主题公园,深入驻冶部队先后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8场次,组织广大市民深入大冶武警中队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八一”大型军民共建联谊晚会。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凝聚了爱国拥军社会共识;同时,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南山头和狮子山烈士集中墓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维护整修,红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红色基因得到广泛传承。
(五)聚焦“优待抚恤”工程,精准落实优抚政策,不断提高保障质量。按照政策及时社会化发放各类优待抚恤资金;积极与医保、卫健等部门对接,推动“一站式”医疗结算;先后办理60岁农村籍退役士兵补助123人,LC身份认定1人,带病回乡待遇4人,办理更换残疾器具6人,补办更换残疾证3人,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核查身份条件,有效确保了政策的严肃性。同时,对照政策标准,做好年度大数据核查工作,及时更新系统享受待遇人员,通过比对大数据,取消待遇26人。
(六)聚焦“党建筑魂”工程,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今年以来,局党组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学习效果走深走实。大力开展下基层实践活动,不断凝聚退役军人力量,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先后20余次深入乡镇,开展走访调研,化解矛盾,解决困难,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自我革命,制定《大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结合作风建设,突出责权一致,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深化“法律政策落实年”活动,通过会议学习,专题讲座,专业培训,学法竞赛等形式,提高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干部队伍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人员的自身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
二、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今年来,大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各项工作的决心、力度都很大,让广大退役军人看到了我们的改革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真正走进退役军人心中、帮难解困的工作起步维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还比较吃力,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退役军人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退役军人依法接受服务工作推进还不够;二是推进政策落实落地任务还很艰巨;三是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质量有待巩固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和退役军人期盼还有差距。
三、2024年工作计划及下步打算
(一)强化思想引领,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持续开展党建引领·红色军魂老兵故事会和“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活动,严格落实《大冶市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强化退役军人党员管理,持续开展优秀退役军人典型示范引领和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持续做好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压实包联干部责任、网上舆情监控、完善部门会商机制、加强“解四难”等措施,持续推进“零距离”工作模式,通过走访慰问、倾听协调座谈、政策服务帮办等方式,及时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二)加强基础建设,全力创建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严格对照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标准,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健全规范制度、树立标杆样本、开展评比排队的方法,进一步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软硬件标准,按照一镇一村一示范的要求,对已被评为国家乡级、村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进行再提升,同时力争每个乡镇、街道(场)打造至少1个国家村(社区)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分期分批做到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同时,持续发挥退役军人之家作用,定期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宣讲优秀退役军人事迹、党员教育管理等活动,更好地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三)加强双拥优抚,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拥军支前工作。定期深入驻冶部队,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及时协调解决部队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与市武装部、驻冶部队、学校等加强联系和沟通,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营造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二是大力开展社会化拥军。持续拓展双拥联盟成员单位,吸纳更多优质企业加入拥军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浓厚拥军氛围。三是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折不扣落实退役军人各项抚恤优待政策,确保全年按时足额兑现抚恤补助及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各类资金发放工作。四是进一步探索打造双拥示范社区(村)和拥军集群片区、拥军一条街、大冶拥军示范商场等平台,为大冶市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贡献力量。
(四)加强政策扶持,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充分利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慰问时机,广泛宣传教育培训政策,引导广大军属支持退役军人参训。同时以实现就业为导向,全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二是强化联动协作,畅通就业渠道。采取“政府部门搭台、社会组织唱戏”模式。探索建立退役军人“就业超市”,收集各单位和各类企业工作岗位信息,及时发布和宣传招聘信息给退役军人,全年举办不少于两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三是严格时间节点,妥善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联合医保、社保、公安等部门,做好退役士兵报到后各项手续“一事联办”。同时,实行阳光安置,确保安置质量不下滑,按时完成安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