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和湖泊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市水利和湖泊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大冶构建全省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水利贡献。2023年,我市先后被省河长制办公室评选为河湖长履职担当成绩突出地区和河湖管护机制完善、河湖保洁管护成效明显地区;大冶湖大港管理保护案例被评为全省河湖长制“十大典型案例”,大冶市河湖长制微电影“共圆碧水清流”荣获国家优秀奖。市水利和湖泊局被大冶市评为2022年度大冶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先进集体。另外,今年8月3日,大冶市总河湖长作为唯一受邀县市代表,参加了全省第7号河湖长令新闻发布会,并现场作经验交流。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防汛抗旱开展有力。今年我局按照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要求,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溃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冲毁”目标,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一是强化防御责任落实。5月5日,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专题会议,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指挥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市指挥部,设立三个流域分指挥部(即:大冶湖流域、保安湖流域、富水流域)、3个行业职能分指挥部(工矿企业及尾矿库、地质灾害、城市排渍)、1个机动抢险分指挥部和1个维稳分指挥部,下辖14个重点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分指挥部,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同时对重点水库、山塘实行责任包保全覆盖,明确102座水库、69座55千瓦以上抗旱泵站的防守责任单位和防守责任领导,做到流域有人管,设施有人护,堤段有人巡,水库有人守。二是强化汛前检查排查。为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从3月以来,我局组织7个汛前检查组,按照“查细、查全、查实”的要求,先后3轮对全市所有的涉水建筑物、河道、堤防、水闸、泵站等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出安全隐患18处,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三是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紧盯各乡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强降雨区,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汛期以来利用三个运营商平台,向防汛责任人推送水雨情信息,转发和发送气象、水情、山洪灾害等各类预警、预报信息等短信11万多条。四是强化方案、预案编制。及时修编《大冶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配合编制《大冶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的防汛责任,持续提升我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五是强化培训演练和物料储备。组建市级及乡镇防汛应急抢险队伍4950人,分批次开展应急抢险、疏散转移、紧急避险等各类演练。同时扎实做好物料储备工作,共储备水泵350台、排涝泵车3台、发电机8台、防洪挡水板300块、防汛装配式围井20块、橡皮艇2艘、冲锋舟2艘、无人机2架、移动照明灯塔1台、供水(灭火)机器人1台、北斗卫星定位系统1套、编织袋4万条、彩条布2000米等各类应急抢险救援设备等。六是强化应急响应机制。在我市遭遇强降雨期间,我局根据《大冶市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规程》,在收到暴雨红色预警信息后,迅速启动响应机制,由局长胡卫东同志带班,各责任股室参加会商研判,及时提醒提示相关乡镇党委书记、镇长,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基层一线,并抽查乡镇值班值守及水利工程设施防汛包保责任人到岗到位情况。同时根据降雨量,提前调度大冶湖大闸、四顾船闸、东沟闸等开启闸门排水,要求水库根据起调方案及时开闸调控水位;各民垸排涝泵站开机启排,及时排出内涝渍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七是强化防汛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强化值班值守,特别是在“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及强降雨期间,在坚持“一日一报”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水雨工情变化,全面掌握汛情旱情险情信息,做到重要信息、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二)河湖长制工作推进有力。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抓部署。起草发布大冶市第2号河湖长令《关于开展碧水保卫战“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的命令》,全面部署2023年大冶河湖管理重点任务。根据省、黄石市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纲领和我市实际,在全省率先划定47个五级流域单元片区,印发《关于明确流域综合治理(三四五级单元)市级河湖长名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压实河湖长流域管理工作职责。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全面排查梳理大冶湖、梁子湖、富水中游大冶段三大流域片区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任务清单,编制三大流域片区河湖长制作战地图,明确治理范围、重点问题、整改措施和责任主体,实行挂图作战。二是坚持科学引路,扎实推进专项工作。按照省、黄石市要求,组织完成保安湖、大冶湖大港、三山湖等我市首批22条(个)重点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河湖遥感图斑核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完成329个河湖遥感图斑现场核查、问题认定、系统填报工作,督促责任乡镇完成6个河湖遥感图斑问题整改销号。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山区河道管理的通知》要求,完成我市水普内8条(个)河湖的名录梳理复核工作,明确“四类责任人”名单。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问题整改。2023年市河湖长办共下发各类河湖突出问题交办单67份(其中“四乱”问题44个,水污染防治问题23个)、重点问题督办函2份、工作提醒函6份,通报6份。协助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对保安湖流域17个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办检查;组织开展大冶湖、梁子湖、富水中游大冶段三大流域片区水环境问题排查和清单整理,召开全市各流域片区河湖长制工作会议,交办流域片区各类水环境突出问题共计189个,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对三个流域流域片区完成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通报。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对全市重点河湖(库)关键区域水质进行动态跟踪检测,及时反馈交办、跟踪督办水污染防治工作整改情况,有效推进铁金港、罗家桥港、尹家湖、大港、熊家洲中心港等周边控源截污治理工作。督促乡镇街道完成黄石市无人机巡查发现42个问题交办整改;配合省湖泊保护中心完成涉大冶湖、保安湖、三山湖等6个疑似违法图斑复核认定。四是坚持社会共治,凝聚河湖管护强大合力。聘任171位民间河湖长,增强公众参与,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共治力量。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沟通渠道,压实各级河湖长工作职责,指导督促全市15个乡镇街道完成河湖长公示牌、小微水体管理公示牌的更新完善。主动服务2023年我市创文、创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大局,对河湖水域岸线保洁、小微水体“三无”目标管护、白废垃圾清理整治等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各乡镇人员生活密集区域附近的河流、湖泊及小微水体等管理保护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暗访抽查和问题交办,25余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场)、督导部门及民间河湖长等共计200余人集中观看《浏阳河上》电影活动,进一步凝聚共治力量。
(三)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有力。一是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2023年计划实施75个行政村,受益人口6.5万人的城乡供水一体化进村入户工程或分表到户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截至目前,累计95个行政村开工建设。已完成保安镇盘茶村,灵乡镇风亭村,金山店镇火石村等75个行政村入户工程建设,极大提升了6.72万人群众饮用水质量和生活品质。二是着力实施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提档升级建设。全年计划实施金山店镇马坪、向阳等13处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改善供水人口1.6万人。目前所有工程均已全面完成,受益人口1.67万人,大力提升了边远村组供水保障能力和解决高山村组季节性缺水问题。三是切实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检测。为更好保障农村群众饮用水水质安全,分季度开展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水质巡回检测工作。共采集水样147份,合格水样136份,水质合格率92.51%。针对问题水样及时下达整改建议函,并督促整改达标,确保工程供水水质安全。同时还联合市卫健局、市公检中心印发了《大冶市2023年度生活饮用水抽样检验检测专题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全市各乡镇、各相关供水管理单位67人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供水水质特征、标准和水质检测操作规程,各种水质安全问题的处置方法、措施,大力提升供水工程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印发《大冶市农村供水工程巡查维护记录本》,明确了巡查工作责任、时间、范围,促使农村供水管理人员抓好工程日常巡查管护工作,保障工程的长效运行。坚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情况排查和巡查,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脱贫户及监测户饮水安全保障突出问题集中排查的通知》,全面查找和解决供水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好脱贫人口、监测户防返贫动态预警工作。据统计,我市所有农村居民在国家现行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评价指标标准下均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标准。
(四)水利设施建设有力。一是加快实施重点水利工程。一是大冶市保安湖、大冶湖连通工程,计划总投资30.1亿元,主要修建三山湖与保安湖的连通港道,新建提排泵站,明渠疏挖及边坡整治,新建暗涵加隧洞等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融资贷款审批,贷款资金已到账10亿元以及可研报告编制工作;二是高桥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总投资2507.28万元,主要进行河道清障、护岸护坡、堤防加固及建筑物改造等,目前项目法人组建并已挂网招标,计划2024年春节前开工建设;三是2023年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计划总投资4920万元,主要进行董家口等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程法等15座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龙山等36座小型水库遗留问题整治和小型水库运行管护等,目前,长海垅、下底黄水库已开工建设,董家口、石岭屋、邹清和王家庵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开展招标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22~202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1382万元,其中市级重点灌溉水网修复项目8处,投资749万元;各乡镇以奖代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87处,投资633万元。截至目前,市级重点灌溉水网修复项目建设进度已全部完成,计划2024年春节前完成项目验收及资金拨付。各乡镇以奖代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五)依法治水日趋规范。一是加强水利普法宣传。我局利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制作播放宣传视频、进驻涉取水企业、城市社区摆放宣传标示栏、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水法》、《防洪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水利法规,不断增进水利普法的覆盖面,强化群众水利普法意识。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我局推行“首席服务员制”改革工作,以最大限度压缩审批过程中层层汇报请示、逐级领导签发等传统流程,实现我局审批效率的优化升级。2023年,共受理完成符合审批条件许可事项106件,较去年约增长58%。网上一次性办结率达100%,服务对象满意率100%。同步回复各政企支持性意见30件,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高效优质的前期性服务。三是加强了水资源管理严格管理。加强了全市重点用水户管理,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及时下达企业单位公共管网取水户以及企业单位用水户2023年度取水计划,严格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对我市已经办证的65家取水用户采取电话联系、现场数据采集的办法,做好电子取水许可证网上信息录入。加强取用水企业取水许可审批,截至目前,全年新增取水许可证10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了水资源的日常监督、节约用水管理。四是加强了节水载体的创建,全年建成2家省级公共节水型机构,3家县级节水型企业,6家县级节水型小区。五是加大水政执法检查。我局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共发现违法线索17个,立案5起,全部办结,截至目前共计征收水资源费201万元。六是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截至目前,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66个,其中报告书23个,报告表43个;已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入库2310.48万元。
(六)水库管理扎实有力。一是强化水库安全管理。我局坚持以水库标准化创建为抓手,以水库安全度汛为重点,全面加强水库日常管护,坚持每座水库落实:一套“四个责任人”管理责任专班、一名公益性岗位管理员、一座管护用房和一部固定电话。二是扎实水库岁修建设。完成石家晚等4座水库标准化建设、梅家红等8座水库白蚁防治、小型水库拉杆防锈打漆和闸门维修、红峰等34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海儿口等32座水库水雨情测报设施维护等项目。三是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截至目前,已拨付已核实原迁移民人口457人的原迁移民直补资金27.42万元。投资1012.92万元,开工建设移民立项项目共30处,目前,所有项目正有序推进。
(七)质检工作有序推进。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和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一是注重日常质量监督巡查。坚持每周下工地开展质量监督不少于一次,主要对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督、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监督、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及重要隐蔽单元工程验收等,做到有巡查记录、有整改意见,并反馈给项目法人督促整改到位;二是注重会议增强质量意识。积极参加工地会议和项目法人工程推进会,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施工、监理和项目法人进行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并在会上进一步强调质量对人民群众、对企业、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注重提高参建各方质量安全意识。对存在质量问题工程进行通报,要求限期整改,进一步强调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八)向上争取进展有力。今年以来,我局组建强有力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与水利部、省水利厅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累计争取涉及水利项目资金约1.5亿元。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2024年,我局将以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守水安全底线为重点,通过继续实施六湖连通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重要湖泊、河流防洪能力。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消耗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着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持续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和运行管理一体化目标;继续推进河湖长制,不断加强小微水体及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二)下步工作打算
第一,继续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做好汛前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督促相关乡镇进行整改到位。二是做好水旱灾害预测预报工作。三是做好水利工程调度工作。四是做好水旱灾害预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工作。五是突出抓好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第二,继续扎实做好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一是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推进长江大保护相关工作安排,实施好新一轮碧水保卫战系列主题行动。二是根据省河湖长办关于推进全省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及建立河湖健康档案通知的有关要求,组织完成董家口港、朱山港等我市剩余14条(个)健康河湖评价工作。三是完成水利部下发的2024年河湖疑似违法遥感图斑的现场核查、问题认定和督办整改。四是跟踪督促指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强力推进大冶湖、梁子湖、富水中游大冶段三大流域片区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五是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加强河湖长四乱问题的排查整改力度,巩固河湖管护成果,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六是组织基层河湖长、督导部门、河湖长制工作人员开展河湖长制知识专题培训,提高河湖长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第三,继续推进农村饮水提档升级,不断强化供水保障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力争在2024年12月底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自来水全覆盖。二是继续实施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提档升级建设。三是继续强化供水水质监测检测,全年计划供水水质检测120批次。四是加大农村饮水政策宣传力度,全面协调各乡镇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监测联系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大力普及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和供水知识,形成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格局。
第四,继续做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排灌和防洪能力。一是做好续建工程建设。分别是大冶市保安湖、大冶湖连通工程,高桥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2023年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二是积极落实2024年国债水利项目。一是大冶市杨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1750万元,主要进行大坝防渗、新建草皮护坡、坝顶路拆除重建、管理用房拆除重建等。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二是大冶市三里七排涝闸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1219万元,主要进行老闸拆除、原址拆除重建三里七闸,疏挖护砌进、出水渠段,更换金属结构和电气设备,增设必要的安全监测设施。设计流量185m/s,中型排水闸。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三是大冶市大冶湖大闸除险加固工程。该工程设计流量300m/s,中型排退水闸,总投资8000万元。 主要进行改建大闸闸室、上下游河道岸坡治理、更换设施设备、增设监测设施等。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四是大冶市四顾船闸除险加固工程。工程设计流量137m/s,中型排水闸,总投资5700万元。主要进行平板闸、闸室部分底板、闸墩、两岸翼墙、启闭机排架和启闭机房以及卷扬式启闲机改建,疏挖护砌进出水渠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五是大冶市水南湾闸除险加固工程。工程设计流量436m/s,中型排水闸,总投资1365万元,主要进行水南湾闸原电站拆除,闸室原址拆除重建;上下游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治理;更换金属结构和电气设备;增设必要的监测设施。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六是大冶市下朱闸除险加固工程。工程设计流量 624.5m/s,中型排水闸,总投资1806万元。主要进行闸底板以上建筑物拆除、新建平板闸及卷扬式启闲机、疏挖护砌进、出水渠段,拆除重建闸室部分底板、闸墩、两岸翼墙、启闭机排架和启闭机房、交通桥以及消力池,新建上下游铺盖、海漫,更换金属结构和电气设备,增设必要的水闸安全监测设施等,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七是大冶市杨桥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拆除重建4座分水闸、疏挖清淤和防渗衬砌16km,渠段改造2km,在主要干支渠渠首处、分水闸渠首等共增设量测设施10座等。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八是大冶市欧家港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1750万元,主要治理欧家港流域面积79平方公里,影响范围涉及2个乡镇42个自然村,保护人口12592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港道清淤、左岸护砌加固处理、右岸护砌加固、挡墙维修、防洪墙加固等。计划2024年3月开工建设;九是大冶市红旗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41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改建泵站、疏挖清淤衬砌渠道、改造渠道、改建节制闸、分水闸,在主要干支渠渠首处、取水口等增设量测设施等。计划2024年3月开工建设。十是大冶市毛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7982万元,主要进行疏挖清淤衬砌渠道、改造渠道、渡槽,改建节制闸、分水闸,在主要干支渠渠首处、取水口等增设量测设施等。计划2024年3月开工建设。三是做好已谋划项目对上争取工作。结合我市水利发展工作实际,我局做好了大冶市高桥河流域系统治理工程、大冶市大冶湖大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大冶市保安湖和大冶湖连通工程、大冶市2024年度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冶市吉金灌区建设工程和法开署贷款大冶市矿山与通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工程的谋划工作。接下来,我局抢抓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主动对接、积极汇报,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争取力度,推动谋划项目落地建设。
第四,继续抓好依法治水管水,有效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一是持续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开展节水进社区、企业、灌区、乡镇、校园的活动,全面推进节水工作管理。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上门办证、窗口企业用水许可指引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加大破坏水资源和水利设施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造成水土流失违法行为,完成年度治理面积100公顷目标。
第五,继续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切实为经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局将加大与省水利厅争取力度,请求省厅加大关心支持我市水利建设,同时自我加压,加大专项债券和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申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切实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