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司法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大冶市司法局“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表日期:2021-10-18    文章来源:大冶市司法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开局五年,是我市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前提下,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政法系统教育整顿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作用,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总体目标

    (一)全面依法治市水平不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大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发挥好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促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效落实。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将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大力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三)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弘扬“店小二”精神必须十不准》等文件精神,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四)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八五”普法工作,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100%。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更趋完善,全市规范化调委会达到100%,各级人民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实效更加明显,矫正率、帮教率均达100%,重新违法犯罪率、脱管率控制在0.5%以内。法律服务业健康发展,律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律师万人比在2%以上。法律援助办案数同比递增10%以上,实现应援尽援。

    (五)加强新形势下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全面推动党建统领落实到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着力破解制约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促进司法行政队伍长远发展。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智慧司法”得到全面推广,基本实现司法行政业务网上办公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依法治市。健全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机制体制,加强司法、执法、普法领域的工作协调和统筹,制定和实施我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法治大冶建设规划2021-2025年)》《大冶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大冶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制度落地落实;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完善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深入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途径方法;推进解决执行难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多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二)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督导考核机制;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强法律顾问管理工作,实现法律顾问有效覆盖;推动“放管服”改革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推动“黑名单”制度落地落实;稳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建立定期通报机制。

    (三)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配套制度“立改废释”;推进“法治体检”服务民营企业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律师进园区、进企业”工作落地落实,在重点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健全涉企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探索建立涉企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涉企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

    (四)矛盾纠纷化解。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组织网络,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逐步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枫桥经验”大冶升级版;以《人民调解法》为抓手,不断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规范化

    (五)加大法治宣传制定并落实我市“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推动法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法治意识;充分利用校园各类宣传平台加强青少年法律宣传力度,重点推进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全面提高基层法治文化示范点覆盖率,逐步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六)加强法律援助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市级层面刑事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健全完善法律服务执业纪律、职业道德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法援律师办案质量考评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补贴与服务质量相挂钩的差别补贴机制;加大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

    (七)发展法律服务业整合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落地落实;完善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法律服务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稳妥推进公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公证机构工作机制;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

    (八)抓实社区矫正。依据《社区矫正法》,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依法成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和社区矫正刑事执行委员会,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矫正对象衔接、管理、教育、矫正机制,提升社矫工作质量;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探索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社会化。

    (九)抓好安置帮教。健全安置帮教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帮教信息通报机制,严格落实家庭、村、镇、派出所、司法所“五帮一”帮教小组。用好用实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程度。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和刑满释放人员典型,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

    (十)强化队伍建设。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四化”建设;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抓手,深入推进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工作,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体制机制;推动完善司法行政干警依法履职保护机制和工资待遇制度;加强“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落实规划工作任务,列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要及时主动地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规划的实施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要分工配合,紧密协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把握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二)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司法行政自身建设。继续抓好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专项活动开展,加强警示教育。常态化做好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司法行政基本经费财政保障政策,增加司法行政业务和装备经费,进一步改善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条件,全面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统筹协调。努力提高协调本领,积极主动地做好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工作,建立运转有序的内部环境,创造良性互动的外部环境,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整体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大力统筹好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机关建设与基层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司法行政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解读http://www.hbdaye.gov.cn/zfxxgk/dfbmptlj/szbm/dyssfjjgjj/zc_16658/zcjd_19936/202211/t20221108_96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