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民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市民政局一季度工作总结及二季度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25-05-07    文章来源:大冶市民政局

2025年一季度,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职责,根据年初民政工作规划和目标,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促使民政各项工作持续向前发展。

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聚焦养老服务,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一是高效推进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前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均已制定建设方案,其中刘仁八镇和金山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主体已竣工,茗山乡养老服务综合体正在进行公开招投标;发动各乡镇对符合适老化改造条件的对象进行摸排,截至目前已初步收集适合改造对象名单409户;2025年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幸福食堂20个,已完成15家幸福食堂的选址工作,剩余5家正在积极推进中,已有4家幸福食堂开工建设。二是积极开展老龄工作。牵头成立由市政府办副主任任召集人、31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大冶市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铜都银龄行动”的通知》,鼓励引导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实现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

(二)聚焦民生保障,织密兜牢社会救助网络。一是开展两节期间困难群众慰问。2025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及时为1.9万余名困难对象发放慰问金1033万元,助力困难群众平安满意过春节。二是抓好各项救助政策落实。按照低保审核确认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以及临时救助政策规定,我局认真开展对象认定,一季度,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5户210人,新增特困对象31人,新认定低保边缘家庭39户,实施临时救助805人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筹备创新试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地区中心任务,不断强化共同缔造理念,在总结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试点工作要求,制定了“爱大冶·众帮扶”服务类社会救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服务面向全部低收入人口的目标,将服务形式分为普惠型和定向型两种,普惠型以线上服务为主,定向型以实地服务为主,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满足不同困难群众的需求。

(三)聚焦儿童福利,提升关爱保护水平。一是全面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制度。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共有33名社会散居孤儿,一季度累计发放孤儿生活费和春节慰问金21.87万元;共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人数628人,其中,集中供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8人,分散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10人,一季度累计发放生活补助金和春节慰问金313.29万元。二是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情况排查工作。2025年3月,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大冶市2025年度上半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情况排查工作的通知》,全面掌握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情况,实现对困境儿童养育基本情况动态掌握,及时防范化解儿童福利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漏洞,持续提升儿童福利工作制度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改善困境儿童养育质量。三是引入“千天童行”项目助力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千天童行”项目成功落地大冶,争取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资金25.19万元,物资27.6万元,在全市14个村和1个县级养育中心为220名0-3岁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提供身边可及的科学养育服务,帮助家庭建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助力家长提升陪伴质量与教育技巧。截至3月底,养育员为儿童配送玩教具292人次,养育师入户开展一对一课程560人次。四是认真组织实施收养登记工作。严格把关收养登记条件,落实收养能力评估制度和收养登记融合期评估制度,耐心细致提供收养登记办理和咨询服务工作。一季度共办理收养登记1例,接受各类对象收养登记咨询100余人次。

(四)聚焦基层治理,激发社会治理创新活力。一是有序开展慈善事业。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募集善款善物,一季度以来共募集慈善捐赠资金672.25万元。全面落实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公益支出596.3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73人次,惠及1.6万余人。二是开展第四届“爱满铜都”启动工作。向全市各业务主管单位、各社会组织发布《关于开展第四届“爱满铜都”慈善公益创投活动的通知》,截止目前,已收到项目申报书20份,并对递交的项目申报书逐一进行项目优化两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社会救助业务经办能力不足。乡镇救助工作繁多复杂,救助人员面临经费不足、精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工作动力不足。此外,试点乡镇、街道工作开展进度不一,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不均衡。

二是申报第四届“爱满铜都”慈善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组织申报材料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内容不够具体、专业性不强。部分申报材料缺乏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实施路径和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体现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三、下季度工作打算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上新台阶。一是强化省市民生实事督办。重点推进省级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确保第二季度工程过半;持续跟踪20家幸福食堂建设任务,保障二季度工程进度完成50%以上;全力督导3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在二季度改造工作进度完成60%。二是持续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的监管。积极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双随机一公开行动,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确保院内老人生命财产安全。

(二)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着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实现标准调整。根据省级、黄石指导意见积极对接财政部门,及时向市政府汇报,落实好我市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调整工作。二是做开展年度核查。全面开展在册救助对象资格复审,重点核查家庭收入、财产变化,对家庭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的对象及时清退,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及时给予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升救助精准度。三是启动创新试点。以“以困助困”为切入点在灵乡镇、金牛镇、金湖街办和东风路街办启动实施就业创业、帮办代办、上门照护、家庭减负、社会融入等五大主题行动,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类、照护类和支持类的服务类社会救助。

(三)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着力推进儿童福利保障不断健全。一是持续推进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双随机、一公开截至目前,已收到项目申报书20份,并对递交的项目申报书逐一进行项目优化两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社会救助业务经办能力不足。乡镇救助工作繁多复杂,救助人员面临经费不足、精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工作动力不足。此外,试点乡镇、街道工作开展进度不一,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不均衡。

二是申报第四届“爱满铜都”慈善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组织申报材料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内容不够具体、专业性不强。部分申报材料缺乏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实施路径和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体现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三、下季度工作打算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上新台阶。一是强化省市民生实事督办。重点推进省级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确保第二季度工程过半;持续跟踪20家幸福食堂建设任务,保障二季度工程进度完成50%以上;全力督导3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在二季度改造工作进度完成60%。二是持续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的监管。积极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双随机一公开行动,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确保院内老人生命财产安全。

(二)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着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实现标准调整。根据省级、黄石指导意见积极对接财政部门,及时向市政府汇报,落实好我市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调整工作。二是做开展年度核查。全面开展在册救助对象资格复审,重点核查家庭收入、财产变化,对家庭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的对象及时清退,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及时给予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升救助精准度。三是启动创新试点。以“以困助困”为切入点在灵乡镇、金牛镇、金湖街办和东风路街办启动实施就业创业、帮办代办、上门照护、家庭减负、社会融入等五大主题行动,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类、照护类和支持类的服务类社会救助。

(三)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着力推进儿童福利保障不断健全。一是持续推进孤儿和事实无人扶养儿童助学工程。完成2024-2025学年度69名助学对象就学情况复核,拨付2024-2025学年度下半年助学金28.54万元,确保在读对象教育保障不断档。二是强化儿童服务队伍能力建设。举办2025年上半年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业务培训班,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及村(居)儿童主任配备、培训全覆盖,提升基层服务专业化水平。三是打造“千天童行”项目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打造县级儿童早期发展活动场所,免费为我市0-3岁儿童提供全面科学设计的一对一亲子课程及亲子游戏活动,并通过亲子阅读和集体游戏等活动提升儿童的语言、运动、认知和社会情感能力,为0-3岁儿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凝聚公益慈善力量,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水平。一是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争取市两办发文,开展2025年“慈善一日捐”活动,成为我市参与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慈善公益品牌。让参与慈善成为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爱心市民的一种自觉行为和生活习惯。二是做好第四届“爱满铜都”公益慈善项目创投工作。邀请省、市领导及专家,组建专家评委小组,参加第四届“爱满铜都”路演活动,对申报的社会组织项目进行逐一打分、点评,后续通过政府媒体及黄石民政公众号,向社会公示参赛获得资金扶持的有关项目。三是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成立。按照全年分阶段、分任务、列计划帮助乡镇(街道)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业务上加强指导支持并成立,实现全市街道和50%以上的乡镇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二季度完成“大冶市东岳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名称预核准工作及筹备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