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57号提案
办理情况
一、以培育创新主体为重点,着力推进科创平台建设
一是推动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积极开展梯度培育政策宣传和指导申报,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申请177家,新认定122家,复审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95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累计达92家;新增“新物种”企业11家,总数达39家。二是推动科创平台共建。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中,我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荣获二等第6名,融通高科通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宇轩新型建材通过省级专家工作室,日盛科技等16家单位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今年已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个,总数达到79个。
二、以政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今年已组织开展“轻骑兵行动”等5场产学研活动,邀请杨春和院士及30名高校专家来冶开展技术支持,帮助登峰高强螺栓、创界生物等26家企业与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促成高校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劲牌、东贝铸造2家企业获2023年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41.68亿元。三是推广运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大力推广我市企业运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发动企业入驻天网平台419家,发布人才、技术、金融等需求484项,完成需求对接103项。
三、以集聚创新资源为导向,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鼓励组织企业人才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奋进县域经济五十强有贡献人才,其中伍文明、程光春、陆世广等10名科技人才入选奋进县域经济五十强有贡献人才,登峰高强螺栓、实美科技、金诚信等4家企业入选黄石市2023年科技创新团队。组织劲牌公司、金诚信、实美科技、融通高科等6家企业申报湖北省2024年“楚天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二是引导人才服务企业一线。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强县工程计划”,选派49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覆盖多个服务领域,分别派驻到49家企业,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组织融通高科、实美科技等17家企业申报黄石2024-2025年度企业科技特派员,目前9名特派员已全部到大冶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三是推进科技金融服务。积极落实《大冶市科技创新贷款实施细则》,根据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大冶市科技创新贷款支持企业名录库》。华晨铝业、永舟新材料等2家企业完成科技创新贷款,额度总计700万元,共帮助科技型企业融资授信1.71亿元。四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1月20日,组织开展大冶市第五届“铜都汇”创新创业大赛暨“智汇高新区”创新创业总决赛,22家企业代表集中路演,18家企业分别获奖。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其中迪峰公司、文仲信息获湖北赛区三等奖、金诚信、迪迅环保等8家企业在黄石赛区分别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