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
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八大行动”为抓手,紧扣全年目标任务,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为我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当好开路先锋。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和政治保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党建工作与各项交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做到同频共振,扎实推进“四个教育”。一是抓实政治理论学习教育。邀请市政府领导、市委宣讲团成员来我局开展学习培训4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学习18次,局班子成员前往基层、包保社区以及驻点村开展首单宣讲12次。二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组织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系统242名党员干部参加,实现干部职工队伍教育培训全覆盖。局党组书记讲授纪律党课1次,局班子成员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展宣讲5次。三是大力开展红色教育。“七一”前后,局属各基层党组织分别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大冶兵暴旧址、曹家晚村等红色基地,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无畏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二)坚持政治引领,持续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围绕“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宣传阵地载体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新时代交通故事。一是抓实信息报送工作。每月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政研室、黄石交通局报送党委信息及政务信息,围绕交通工作的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和新举措等方面,共报送信息60余篇。二是加强多层次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与推广。全年在各级媒体平台共发布宣传稿573篇,其中国家级平台14篇,省级平台85篇,市级平台69篇,县市级平台182篇,局级平台366篇,局办新媒体工作室独立拍摄制作宣传视频42个,并在局机关一楼大厅滚动播放有关信息,讲好交通故事,传播好交通声音。三是持续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安全周宣传视频点赞破千、浏览破十万,捷丰公司网络安全问题得到全面整改。
(三)坚持聚焦聚力,务实推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全市交通建设项目较多,战线长、投资大、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责任落实”理念,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加速推进。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征地拆迁已完成95.6%,累计完成征地2274亩,拆迁44831m2,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占9.3%,预计2025年12月底路面工程完工;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南通道,横二)第一阶段品质提升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G106国道改扩建工程大冶段项目第一标段(纵二)路基与桥梁下部结构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000万元;S349大冶港湖至鄂州茅圻公路大广高速至保安段预计年底通车,累计投资完成3.2亿元;武阳高速保安互通建成通车;阳新军垦农场至梅咀公路全线贯通。截至目前,全市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完成投资约9亿元(不含机场高速二期)。二是深化交通规划研究,奠定坚实发展基础。开展S315大冶市大箕铺至金湖段改建工程(金湖段)勘察设计,S315复线及铜都大道改线方案研究;完成S257保安至毛铺段公路改建工程工可、初设、施工图设计批复等前期工作;协助铜录山古矿遗址管委会开展4A级景区创建,完成景区内旅游公路方案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完成刘仁八金柯,金湖太婆尖旅游公路方案设计。三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多次赴省交通厅、省公路发展中心积极向上争取国省干线建设养护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站场建设资金、物流奖补资金等,解决交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截止目前已争取到位资金8.4万元。四是强化计划科学编制,力争项目纳入省厅。做好全年建设计划的对接工作,确保计划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并积极完成全年向上争取资金年度目标任务。
(四)坚持服务基层,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省交通厅下达我市全年农村公路新改建目标任务48.5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62公里,完成率127.8%;黄石市下达我市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300公里,目前已完成302.607公里,完成率100%;行政村通双车道新增10个,履盖率达78%。二是全面排查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实施生命防护工程。成立专班,联合交警、设计单位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了隐患大排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366处159.3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00公里。三是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茗山乡、保安镇、灵乡镇、陈贵镇、大箕铺镇、还地桥镇等6个乡镇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占比达67%。本年度我局在6个乡村振兴帮扶点共派出16名驻村人员,帮助帮扶村完成了公路刷黑1公里、广场硬化及污水改造工作,在各级检查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四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三级管养原则,全面建立市(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路长制,实现管理全覆盖。建立以“市场化养护为主,多种养护形式并存”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达标”目标,全市农村公路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农村公路在册里程2959.801公里,2024年完成养护工程项目202.83公里,已达到在册里程的6.8%,高于省交通厅不低于5%的要求。
(五)坚持管养结合,提升公路桥梁通行能力。一是有序推进普通公路养护提质三年攻坚行动。全年总投资1.4亿元,完成大中修工程项目9个共计72.084公里。通过大中修项目实施,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性能指数稳步提升,国省道路面性能指数PQI值达到88以上。开展危桥改造项目2座,其中虬川桥改造项目已完工,金墩桥正在稳步推进中。按照“二纵一横”规划,新建106煤矿村还地桥公路管理站,全年新建2个公路停车区。二是持续开展安全精细化提升行动。全年共投入235万元继续实施G106、G316省道安全精细化提升,完成沥青类填补坑槽21230㎡,清理边沟204420m,整修路肩51234㎡/101200m,割草980km,清扫路面4450km,清运堆积物1120m³,边沟挡墙新建修复300m,桥涵疏竣992座/次,桥涵维修79工日,路面封闭裂缝72000m,埋设百米桩240根,示警桩轮廓标完善修复280根。三是深化路域环境整治。G316、S201金湖段、南通道铁东线、锦冶线的整治工作已完成。四是大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结合我市国省干线险弯险段、高边坡、滑坡等隐患易发情况,在原有18个视频监控点位基础上,新增大型桥梁、平交路口、地质风险点、临水临崖视频点位监控约20-30个。公路应急保障中心(交通战备)通过省厅验收,奖补资金200万元。金湖公路站通过省级验收,服务大冶市普通公路应急处置调度以及全市应急抢险工作开展。
(六)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开展美丽公路创建行动。一是加强国省道绿化建设。在S201原有绿化的基础上,于S315金牛段、S314还保段等国省道绿化缺失路段栽种栾树1.2万棵,在S201殷祖至刘仁八段沿线种植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等苗木5000余株,铺设草皮、边坡喷撒草籽约20000平方米,增强路面观赏性。二是推动公路全面升级。继续开展美丽公路建设,打造S201金湖—金牛美丽公路创建延伸60公里。重点打造G316“美丽公路”40公里,按照“美丽公路”建设标准对G316全线进行改造,包括处理路基、刷黑路面、硬化路肩、植草绿化、交安设施提档升级等。三是完善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因地制宜设置驿站、观景台、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充电桩等,全力打造“质量好、环境美、服务优、示范强”的公路标杆,助推我市乡村振兴、交旅融合、四化同步、城乡一体高质量发展。
(七)坚持多措并举,优化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一是公交线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通通学、通勤定制公交10条,较去年新增1条,通勤公交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来新开通了老城区至信人民医院专线、城区至保安沼山旅游专线等2条公交线路,调整优化了15路、22等5条公交线路,公交覆盖面和惠及群体进一步提升。二是“两新”工作稳步推进。全市60台天燃气公交车符合更新补贴政策,现已完成申报,国三以下老旧营运柴油货车已报废更新23台,获补116.5万,预计公交车和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完成后可获补700万元左右;已完成更新电动出租车242台,已投入营运184台。三是超额交通运输业经济增速目标。前三季度经济规模以上22家交通运输业完成营业收入2.75亿元,其中其他交通运输业营收1153.9万,同比增长8.1 %,预计全年增速可达13%左右,超额完成市定5%的增速目标。
(八)坚持安全发展,不断加强平安交通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打造平安交通。一是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教育。结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宣传日”、“平安公路”及“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周”等活动,强化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升一线职工安全意识。7月份联合“两客一危”企业、客运站、出租车公司和公交公司等重点运输企业,在大冶市中心客运站开展2024年防灾减灾联合应急演练活动,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开展公路隐患排查整改专项活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27次,排查安全隐患33处,完成整改33处,整改率100%。完成省、市、县级督办点整治共计23处并销号,其中重点挂牌省级3处、市级2处、县级16处。三是应急抢险保畅能力全面巩固提升。在今年2月份的雨雪恶劣天气中,我局密切关注天气预警,适时启动抢险应急预案,实行“路长制”,迅速整合系统内各类资源,调动所有人员、物资、设备,全力开展铲雪除冰、应急抢险工作,保障了国省普通公路安全畅通。
(九)坚持创新转型,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效能。一是提高审批服务工作效率。本年度办理普通货运经营许可68户,新增车辆134台,车辆《道路运输证》年审1525台,车辆注销136台,转入69台,转出95台,从业资格证许可767件,诚信考核4203个,出租车更新208台;机动车维修备案34件,驾校备案4件;大件运输审批2859件,涉路施工许可2件;新开通公交线路3条,新增游船12条。二是落实“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服务企业活动。加大加快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大力支持企业解困纾困、降本增效。2024年度收集并解决包保企业存在的产品运输困难问题2项,解决市双千办特别交办的企业困难问题2项。三是回应市民交通建设和日常出行热点难点关切。截止目前共受理12345公共服务热线平台投诉件359件,主要涉及公交线路设置、出租车运输服务质量、道路养护及工程管理、快递服务质量等方面。四是完成先行区试点创建工作。建立大件运输重点货运源头单位联系机制,通过落实24小时“1对1”联络员服务,提高大件产品运输效率。2024年度解决了湖南中交智运物流有限公司在我市陈贵镇运输大型换流变压器(460吨)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为各运输企业办理大件运输许可案件2741件,有效服务了各类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依法严管、长效治理”的工作机制,深化路警联合治超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和“一超四罚”制度,重点打击全市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货车“三超”行为,有效预防货车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公路和公路桥梁安全畅通。一是加强出租车行业规范运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大冶北站、三个中心、罗桥火车站、碧桂园等重点区域,严查出租车违规营运行为,严厉打击“黑的”非法营运行为。截至目前,查扣处罚黑的、网约车222台次。上路检查执法达931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68次,检查出租车2600余台次,处罚违规出租车33台次,批评教育590人次,停运学习381人次,共处罚115余万元。全市出租车共计590台,今年更换新能源出租车404台,另外186台再两年内全部更换完毕。二是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今年检查源头企业52家次,查处抄告源头企业23家,约谈6家,规范了源头企业合法装载运输。截至10月31日止,共出动执法人员540余人次,车辆114余车次,共计源头处罚33万元。此外不断加强辖区运输企业安全检查,检查普货运输企业120家次,危货运输企业110家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5份,相关违规企业已全部整改完毕。三是扎实进行超载超限治理。治超专班实行三班倒运转制,联合市交警大队对超限超载及非法改装运输车辆进行常态化联合治超。截至目前,共检测货车运输车辆91520余台次,出动人员672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019台次。查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570台,超限卸货18089.76吨,共计超限超载案卷350件;查处非法改装车辆300台次,消除违法改装行为300台,共计行政处罚约430万元,其中“百吨王”车辆106台。四是强化科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科技治超项目,目前已建立不停车检测系统5处。通过非现场执法点,有效遏制了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现象,特别是“百吨王”等严重恶意超限车辆大幅减少,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截至目前,全市不停车系统已审核查实超限运输违法车辆242台,完成行政处罚43起,罚款金额13.2万元,实现了非现场执法办案零的突破。下一步,将于12月份按程序开通两处不停车检测点位,2025年元月再开通两处不停车检测点位。为全面提升我市科技执法信息化能力,加大科技治超力度,拟在2025年增设5处(G316保安沼山村、G316殷祖南峰、S239还地桥梅咀村、G316陈贵李河村、S314金牛高河)不停车检测点位。五是规范考核驾培维修企业。对我市维修、驾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查,截至目前,共计检查319家/次,下达整改通知书80份。质量信誉考核维修企业13家,其中3A维修企业2家、2A维修企业11家,考核驾培企业8家,其中2A驾校企业7家、1A驾校企业1家。六是加强交通运输执法监督。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创新治超工作机制,推进阳光执法,畅通投诉渠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目前已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坚持真督实查与社会监督并重,鼓励社会群众对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行为和道路运输违规行为进行监督。通过治超站显示屏、局公众号发文等方式向司机、社会公开,增加案件处理的透明度。目前大冶出租车明访“红黑榜”已发布29期,联合治超违法车辆公示已发布114期。今年共计行政处罚591.2万元,公路补偿款220万元,截止目前,罚没、赔补偿款共计811.2万元。
(十一)坚持长效稳定,持续优化农村寄递体系。一是持续稳固快递进村基础。拨付21万元对七个乡镇镇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进行运营补贴,巩固市、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基础。根据业务需要在全市86个村新增230组智能快递柜,不断满足进村快递增长需要。二是持续推进市级快递共配中心建设。引导企业投入300万元购置大型智能分拣设备,以机器取代人工的形式,在市级层面将进村快递从乡镇网点剥离,进一步降本增效,实现市级快递共配中心实体化运作。三是创新开发客货邮路线。结合农村地理分布及农村客运特性,合理设置磨山村、毛铺村重要节点,开通“保安-红星半岛四村、“灵乡-毛铺片区7村”客货邮。同时,选取公交进村终点站在村委会的路线,选取金湖街道上冯村、泉塘村,开通2条公交进村客货邮专线。四是提档升级村级寄递网点。根据省、市要求,2024年提档升级155个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点,通过效仿省级经验,积极与邮政公司开展合作,圆满完成完成工作目标。
一年来,有付出也有收获。我局客货邮工作经验做法2024年11月获交通部通报表扬;2024年初在冰冻雨雪天气中表现突出,保障道路畅通获省厅表扬;2024年3月获2023年度黄石市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表彰;在金上-湖北特高压项目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大冶市委市政府嘉奖;获大冶市2023年度“十件实事”先进集体表彰;荣获“2023年度巩固脱贫成果”优秀单位、2023年度巩固脱贫成果”优秀单位、2023年度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单位;金湖公路管理站获得黄石市公路系统2023年度先进集体。
一年来,工作上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不能实施专业指导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二是事企分离改革不充分。根据事企分离改革要求,市公路局下属企业安丰、路桥公司即将划转市交投公司,针对划转中面临的换岗工分流安置、资金缺口、经费保障问题尚未落实“一企一策”,导致事企分离改革难以推进。三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互联互通水平需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公益性强,无经营性收入。资金来源主要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加地方平台融资。交通建设项目资金成本高,因资金及用地等问题,南通道大冶段、G106、机场高速二期、大冶港湖至鄂州茅圻公路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缓慢。四是公路网布局仍需优化。国省道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未实现全覆盖,如S257大部分为三、四级公路,等级较低。公路空间布局需调整,G106、S201、S315穿越中心城区,城镇化严重,部分乡镇通达程度较低,城区开发边界难以进行实际拓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将在下步工作逐一进行解决。
二、2025年工作计划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聚焦交通互联互通,着力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城市。
(一)持之以恒抓好党建工作。一是驰而不息抓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汇聚力量、推进工作。坚持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注重人才梯队化建设。二是不折不扣抓党风廉政。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毫不松抓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准纠治“四风”,坚决净化基层作风生态。三是高质高效创“模范机关”。深入实施“铸魂、源、走心”三大工程,抓实党员学习教育和实践力行,实现机关党组织运行进一步规范,党员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
(二)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我市发展规划,结合我市路网,联合多部门谋划重点交通项目,建立项目“谋划库”、“储备库”、“实施库”,实现交通项目的有序衔接和高效推进。一是重点谋划S315大冶市大箕铺至金湖段改建工程(金湖段)、S315大冶市金湖至灵乡段改建工程、东风路西延工程衔接大广高速大冶互通等项目;二是开展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提前启动工可、压覆矿产、地灾、环评、防洪、水保等前期专题,为交通项目论证提供专题支撑,确保交通项目落地。
(三)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对照年度重点工程任务和“十四五”规划,千方百计包装项目,以政策为导向,以项目为中心,主动作为,科学谋划,积极向上争取计划、项目、资金,完善国省干线大中修、美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新建及提档升级。一是织密高速网,加快机场高速二期、武阳高速等“三纵两横”高速网络建设,西融武汉鄂州、北接花湖机场,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二是畅通快速网,持续推动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路(大冶段)建设。三是升级骨干线,加快实施G106国道大冶段、S349大冶港湖至鄂州茅圻公路、S315下曹大道等国省干线改扩建。
(四)持之以恒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2025年度农村公路建设省计划任务,打造通村达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网,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为我市乡村振兴作出交通贡献。
(五)持之以恒抓好道路养护。一是继续开展普通公路养护提质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总投资1.2亿元,开展国省道大中修工程项目15个,向上争取省补资金6000万元,实现国道路面性PQI值达到92以上,省道路面性PQI值达到90以上。二是加快金墩桥改造项目进度,预计7月底完工,届时全市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达到100%。三是继续开展美丽公路创建延伸40公里。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小修保养,抓好季节性养护,开展预防性养护等专项养护,巩固稳定优等路比例,着力提升路况水平。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路长制,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管养责任,加大养护检查和考核力度,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六)持之以恒抓好依法行政。定期开展交通综合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文书业务培训,统一执法尺度,规范执法行为,通过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剖析交通行政执法案件,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办案水平。进一步抓好客货运输市场、维修市场、驾培市场,抓好车辆超限超载及非法改装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黑的”“摩的”等非法营运行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良好客运市场秩序,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点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逐级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坚持从路面、源头、宣传等多方面入手,贯彻标本兼治、协调联动、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同时加快推进科技治超,坚决打好治超工作攻坚战。切实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工作,重点加强对公路险段、急弯、桥梁等重点部位的监控和管护,随时应对突发险情。
(八)持之以恒抓好行业服务。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在“快递进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等项目建设更加注重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的期盼和需求,抓好惠民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推进高新区智慧物流港建设。严格按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及“放管服”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事项,通过减流程、减时限、减材料等方式不断提高审批效率,真正做到办事“一张网”,服务“零收费”,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用“保姆式”服务,助力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九)持之以恒抓好中心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经济指标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继续抓好服务临空经济区建设工作,从交通项目建设、简政放权、服务企业、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持续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运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程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保持和森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的深入创建之中。全力做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应急性、临时性工作,围绕大冶打造武汉都市圈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冶答卷,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完善大交通格局,为大冶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作出交通贡献。
三、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
一是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大冶段)。总投资4.2941亿元,2025年完成总进度的100%, 完成K5+613.367~K16+563、K21+851.92~K27+835.022路面拓宽。
二是106国道黄石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大冶段二标)。总投资3.5亿元,2025年完成总进度的85%,完成全线排水工程、路基处理、道路基层施工,铁灵铁路跨线桥及三里七港中桥桥梁桩基、墩柱、盖梁施工,梁板吊装,全线12道涵洞施,全线绿化施工。
三是机场高速二期(大冶段)。总投资45亿元,2025年4月完成桥梁下构,5月完成钢混组合梁桥面板安装,6月完成半幅贯通,7月完成桥面系及附属施工,8月26日前完成桥梁交验,12月完成面层摊铺、全线交工验收。
四是S315大箕铺段(下曹大道)。总投资9800万元,2025年完成3.5公里路基,路面,涵洞,管网,桥梁工程。
五是S257大冶市保安至毛铺段公路改建工程(第三标段茗山至灵乡段9.594公里)。总投资1.6437亿元,2025年6月成用地报批手续,12月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六是“四好农村路”建设。总投资1.2亿元,打造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270公里。
202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