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治理长效机制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严格招聘引进机制,把好教职工入口关。
严格落实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把好入口关,结合教职工录(聘)用考察等环节,在全国教师管理系统上对拟聘用人员进行包括性侵违法犯罪和丧失、撤销教师资格等信息查询,一旦核实,不予录用。
严格规范教职工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职工聘用合同,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
每年8月对在聘人员按照规定开展核查,发现不得聘用情况,及时解聘。
责任单位:人事股、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二)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机制,提升教职工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编辑《大冶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手册》,按照必学必讲必考的要求强化学习效果,形成校本培训集中学,特定背景重点学,关键时期提醒学,“师德师风第一课”专题学、组织党员干部到看守所、监狱现场学、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学等多样化、常态化学习机制,落实每学期一次的师德学习书面检测,让广大教师知规守纪,自我约束,不越红线,不破底线。
责任单位: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三)建立舆情预警应急机制,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
以网评员为主力军,充分发挥网络监督作用,通过朋友圈、抖音、网络群等渠道收集有关师德舆情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作出预警信息分析研判,确定舆情级别,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和措施。
发生舆情后,采取积极措施避免舆情进一步扩大。同时立即对涉及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学校班子在上级部门指导下迅速作出回应,按程序公布事实真相。对于重大舆情,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处置,并作好舆情跟踪与反馈工作。
对处置过的舆情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应对效果,及时调整应对方案;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警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大局意识和舆情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办公室(政工)、教师发展服务中心、信访办、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四)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整治活动,治理师德突出问题。
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为整治对象,坚持问题导向,查摆学校师德师风现状,查纠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师德师风整改措施,自下而上开展教育活动,把师德师风的行政行为变成教职工的自律行为。
将每年9 月份作为师德师风教育月,着力在全市开展师德师风整治活动,通过动员部署、广泛宣传、专题学习、查摆问题、民主评议、整改落实、树立典型、惩处违规、总结验收、建章立制等步骤开展实施。
责任单位:办公室(政工)、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五)严格师德师风督导机制,建立多元监督体系。
针对师德表现、教学能力、教科研成绩、团队协作、师生关系、工作态度等内容,以专门督导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开展多元有效的监督。
不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联合社区对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全市各小区进行社会化明察暗访,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收集学生、家长和市民反映的问题,收集翔实证据材料,及时反馈市教育局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查处。按照“谁出问题谁买单”的原则完成后续整改、处置工作。
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项督导。由局督导股、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政工)联合组成督导专班,按照每一个学年完成一次全覆盖专项督导的要求,深入学校、备课组、班级、学生家庭,采取随机问卷、小范围座谈、随机访谈、倾向性家访等形式广泛收集教师的师德师风信息,同时分析督导学校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和工作成效,完成对每所学校的师德师风风险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及时全市通报预警。
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学校积极自行督导,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投诉信箱等方式,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每月26日前向市教师发展服务中心报送工作落实情况及问题清单。每学期末做好师德师风自查整改工作并报市教师发展服务中心作备案管理。
责任单位:办公室(政工)、督导股、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师德第一标准。
按客观公正、全面评价、激励为主、注重实效原则进行考核评价。将师德评价结果与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绩效工资、人才推荐、干部选拔挂钩,作为首要条件,落实师德筛查第一关的工作机制。
学校将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记录、师德承诺、师德举报查处记录、奖惩记录、师德总结等情况及时归入教师本人档案,并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依据。
将教师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记入个人师德档案,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实施档案跟踪管理,对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教师实施三年以上档案跟踪管理,落实每年一次的调查评价、约谈提醒机制,确保被管理人整改有进步,管理有成效。
教育局每季度对各单位的师德师风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将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
责任单位: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政工)、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七)严格惩处震慑机制,做到知敬畏守规矩。
严格落实《中小学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中小学惩戒守则(试行)》等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并落实《大冶市中小学教师正负面清单》。
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学校教师私订教辅资料、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
开展“以案说纪校校行”,将全市教育系统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全覆盖地宣讲到基层一线教师,深入剖析其原因、危害和影响。
对查出的违反师德师风案件,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猥亵、性侵等突出问题和私订教辅资料、违规有偿补课、变相惩罚学生、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发生率较高、屡查屡犯的问题,快查快处,重查重处,做到有诉必纠、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依据相关处分条例,对师德失范行为采用降薪降级、调离教学岗位、取消教师资格证、开除等处理措施。
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师德师风查处情况,印发典型案例通报,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责任单位: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政工)、各中心学校、市直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
二、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教育局机关股室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学校(幼儿园)要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在本校形成党政齐抓、各年级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
2.创新工作方法。各单位要结合校情,抓好制度的落实,明确各阶段建设重点,深入研究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内容、形式、方法、制度、手段等方面改进和创新,在针对性和时效性上,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可行性。
3.严肃责任追究。各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履职,形成工作合力。对明察暗访中发现或被群众举报且查实的违反师德师风规定的教师严肃处理,并视情节轻重,按五级责任制原则,追究局分管领导、股室单位负责人、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学校分管班子成员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202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