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市再生稻陆续进入头茬收割期,广袤田野间,金黄稻浪随风起伏,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8月4日,金湖街道栖儒大畈高标准农田,三台大型收割机火力全开,来回穿梭在稻田中,稻穗被迅速卷入收割机,经过脱粒、筛选,饱满的稻谷源源不断地落入车厢,不一会儿,一整车金黄的稻谷就满载而归。
“今年种植了500多亩再生稻算是大丰收,这么热的天,产量比去年亩产多100多斤,头茬预计亩产1400斤,再生稻收入预计在70万元左右,对这个产值我还是很满意的。”种粮大户程丽军站在田边,看着忙碌的收割场景,脸上笑开了花地说道。
什么是“再生稻”?与传统水稻有啥不同呢?一般的水稻种一季收一茬,一季的稻谷植株只出产一次,然后育秧、翻耕继续下一轮种植。再生稻则不同,是一种“种一次、收两茬”的水稻种植模式,头茬收割后,二茬稻在合适的水肥管理下,会再次抽穗结实,实现一季两收。这种模式既节省了育秧、插秧等环节的人力物力,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成为农户们增产增收的“新法宝”。
“目前,我市再生稻主导品种为甬优4949和熊猫丝苗,头茬稻亩产量可达1400多斤,二茬稻每亩600斤以上,较一季稻增产800斤。头茬收割后,我们也会给农户提供再生稻田间管理指导、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为二茬稻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市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瑞光告诉记者。
为了确保再生稻高产丰收,市种植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全程保驾护航,从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收割留桩,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专业的技术指导。
“再生稻头茬收割后,再过60天就可以收割二茬稻。”郭瑞光介绍,头茬收割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成熟收割前几天做好施肥,既能保证头茬产量,又能为二茬稻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留桩高度也很关键,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防止收割机碾压,从而促进水稻二次生长。
据了解,今年我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近2万亩,目前各地的再生稻已经进入成熟期,农户正根据稻谷成熟的时间顺序,有序地开展收割工作,预计8月中旬将全面完成头茬收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高再生稻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水平,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记者 郑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