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央视新闻用1分钟的时长,聚焦我市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舞台剧《因为青铜》,对“博物馆+戏剧”的模式进行了深入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五一”期间,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里,重新打造升级后的博物馆戏剧《因为青铜》正在上演,现场观众看得聚精会神,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
演出现场,演员化身导游带领观众,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楚国,近距离领略楚王在铜绿山大兴炉冶,开创青铜盛世的辉煌成就。该剧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化舞台表现手段和独特的视听艺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升降式舞台沙盘,以及光、电、投影等沉浸式技术,巧妙搭建起古今桥梁,让遥不可及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游客焦傲说:“这场沉浸式的文博演出简直是一场视听盛宴,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这次逛博物馆,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
游客们在沉浸式体验《因为青铜》、游览展厅观看文物后,还可以购买精美文创产品,将“文物”带回家。
据了解,“五一”期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展出一万多件精品文物,《因为青铜》共计演出16场次,观演人数达2300人次,入馆参观游客2万余人次。通过博物馆加剧场、咖啡厅、文创馆的形式,我市打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掀起博物馆热。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郑正盛表示:“我们通过‘文物+演绎+文创’这样的方式,充分挖掘阐释文物价值,打造文旅融合消费场景,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讲好大冶辉煌的青铜文明,让更多游客领略大冶青铜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记者 石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