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我市大冶石雕非遗传承人尹国安入选。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经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
石雕是大冶民间艺术瑰宝,尤以保安镇尹解元石雕为代表,自唐朝起世代相传,迄今已逾千年,到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时,已先后诞生十代传承人。其中尹国安是第八代传承人,他的作品先后获得多项大奖,多次受邀参与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工程,2016年他设计施工了举世瞩目的杭州G20峰会主会场周边的所有石雕及石栏杆装饰工程;2017年4月,G20峰会石栏杆在第七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金奖。
石雕技艺,融入了绘画、书法艺术,分为浮雕、透雕、动物雕刻、人物雕刻等多项技术,诞生了石人、石兽、石牌坊、石拱桥、石亭等多种施工制作技法。与许多家乡石匠所不同的是,在创业中尹国安眼界提升了,他不再满足于照抄照搬上辈人沿袭下来的原始技艺,而是通过摸索、学习、发展,不断为名声在外的大冶石雕传统技艺注入活力、增加魅力。
尹国安既精通圆雕、人物像石雕、建筑装饰石雕,同时擅长许多石雕匠人不敢碰、不愿碰的微雕和镂空雕技法。他设立在老家的艺术工作室里,有一个工具展示柜,里面既有他用过的刀、锤等传统石雕工具,也有他研制、改良过的斜口、圆口、手柄弯曲的錾子、扳手。
大冶石雕经过数百年传承和发展,雕刻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所需的手工工具和机械化设备也是五花八门。自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通过“师带徒”的模式,掌握该项技艺、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传承人有1000多人。
为了这一传统技艺的推广运用,尹国安还专门编撰了《大冶石雕》一书,无私地将各类精巧的雕刻技法“解密”于天下。(记者 石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