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中心 > 企业动态

【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工业振兴】绿色工厂不断涌现 现代工业绿意盎然

发表日期:2025-08-21    文章来源:云上大冶

如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守护绿水青山?走进产业结构整体“偏重”的大冶,可以找到答案。近年来,我市企业主动投身绿色转型,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下足功夫”,“绿色工厂”不断涌现,生动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进。

今年入选省级“绿色工厂”的劲华玻璃,便是绿色浪潮中的一员。8月18日,走进劲华玻璃厂区,从空中俯瞰,企业屋顶铺满了光伏面板,近4.5万平方米的面积,年均发电量达660万度,能满足企业全年21%的用电量。

劲华玻璃的绿色实践不止于此。作为高温熔制行业,窑炉是企业的生产核心。在熔炉车间,传统的燃煤和燃气窑炉已被新型电窑炉取代。“改用行业领先的电窑炉,是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步。”该公司综合办主任叶新红介绍,电窑炉不仅实现了电能的高效利用和能耗的精准监控,还显著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同时配合生产线上的机器视觉检测和料重自动控制系统,在将产品合格率从97.5%提升至99%的同时,减少了原料浪费。

在劲华玻璃,绿色贯穿生产始终,从一个废弃的玻璃瓶,到一个使用过的包装袋,都被纳入了循环利用体系。

“我们的绿色理念远不止于能源和生产,从产品的设计源头就已经开始‘变废为宝’了。”叶新红告诉记者,“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和切割边角料不会被丢弃,我们会把这些废料回收再利用。”

在包装材料管理上,劲华玻璃也建立了分类回收利用机制,无论是PE打包带、废缠绕膜还是废编织袋,都通过专业处理或与供应商合作回收,重新投入生产流程,构建了完整的“生产—回收—再生产”闭环。

在大冶,像劲华玻璃这样追“新”逐“绿”的企业越来越多,绿色转型正从外部要求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以尖峰水泥为例,企业通过制定详细规划、开展校企合作、落实“双碳”战略、采用替代燃料和节能技改等措施,持续提升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水平。融通高科则将智能化生产体系与循环经济模式深度融合,其生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力求资源能耗消耗最少。东贝铸造则通过对铸件回收料和再生料进行分级管理、综合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的双赢。

满目青山,江天一色。如今,绿色已成为大冶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这背后,离不开绿色制造体系的支撑。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劲牌、华力等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大冶,正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与“含新量”,让工业发展更加绿意盎然。(记者 乔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