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冶 > 招商投资 > 招商动态

我市围绕十大重点产业精准招商

发表日期:2023-08-31    文章来源:云上大冶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近年来,我市详细绘制《大冶市重点产业招商地图》,紧扣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十大重点产业,瞄准大型央企国企、“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社会事业龙头企业,分链条制定招商计划,推行全链条精准招商,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跃升和集群发展,为“当好主力军、建成节点城、奋进五十强”积蓄力量。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我市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理念,坚持装备制造业“高端引领、融合支撑、特色集聚、绿色发展”的思路,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牢牢把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迪峰、斯瑞尔等企业为龙头,巩固原有换热设备产业基础领域,重点发展应用于高铁、船舶、石化等领域的新型换热器及集成系统。以普罗格智芯、中德模具、日盛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创新数字化控制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化机械及高精度模具。以博英精工、华锦汽配、蒙纳精密制造为龙头,积极引进外部企业,重点发展高精密传动装备、液气密元件及特种机器人。依托长城汽车等企业,积极盘活既有汽车领域资产,发展传统汽车整车制造,探索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以东贝铸造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汽车传动系统和行驶系统等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预计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生命健康产业: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主要涵盖食品保健品和生物医药领域等细分领域。依托劲牌等龙头企业,推进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向生命健康产业升级。持续开展健康白酒关联产品研发及产业链拓展。发展中成药制造产业,开展中药经典名方、特色中药复方研究开发利用,加速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品等特色创新中药产品,研发片剂、胶囊等中成药新剂型。聚焦生命健康科技前沿,主动对接光谷生物园区,积极引进一批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布局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新型生物保健、医疗器械制造等产业。

材料产业:大冶矿产资源丰富。在金属单质、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等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围绕精深加工和性能提升,逐步形成以钢、铜等金属材料、硅灰石纤维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的材料产业。目前大冶有材料相关规上企业十多家,重点培育了以镀锌板系列产品为主的山力兴冶、以高品质硅灰石纤维为主的冯家山硅纤等一批特色企业。

为积极推进材料产业向新材料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以钢铁、铝型材、水泥建材、电池新材料为重点的材料产业板块,打造全省一流的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做强以融通高科、祥邦科技、展旺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我市依托新鑫钢铁、武汉重冶等企业,稳步提升优质产品产量,重点发展新型高强韧汽车钢等优质钢,发展新型铜基材料产业。依托冯家山硅纤公司、瑞信科技等企业,精准招引硅灰石纤维、白炭黑、高硼硅等材料下游应用相关企业,延伸下游应用产业链,积极发展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材料产业。依托尖峰水泥、华新水泥(大冶)、宏泰铝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铝型材、节能环保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机制砂、冶金灰等新型建材,打造湖北省绿色建材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以应用牵引为导向,重点布局四大领域。以量大面广的产品为突破口,快速做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夯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积极融入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推动新型显示模组、智能终端领域规模发展。依托武汉在北斗应用、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信息技术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拥有自主创新技术企业,切入显示屏、集成电路、传感器等领域。预计至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成为大冶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将大冶打造成为湖北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基地。

临空经济相关产业:大冶作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重点区域,承接武汉市优质资源,结合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发展规划,与武鄂黄黄城市群联动,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推进黄石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聚焦航空核心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等缺失环节和重点环节,以亿航智能设备、中航百慕新材料等123家龙头企业为目标,着力发展临空经济相关产业。

同时着力构建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五大行业为主体的高效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打造引领大冶、助力黄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临空经济区和临空产业园,加快带动大冶临空产业提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临空经济产业实现200亿元产值。

纺织服装产业:借助土地、劳动力、原料、能源等方面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我市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方面成效显著。黄石金誉制衣有限公司、大冶市丰润纺织品有限公司、湖北陈贵顺富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落户大冶。其中,大冶市立峰纺织有限公司在纺纱方面产量位于湖北省前列,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向下游延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市在纺织服装领域现有产业基础上,坚持品牌化、基地化建设,探索“互联网+服装”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高端引进、智能升级,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重点优化纺纱工艺,丰富织布类型,重视成衣创意,延伸发展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以时尚品牌为特色,加快牛仔布产品开发和企业聚集,引领中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大力打造全国牛仔布生产基地;围绕个性化消费,加速培育个性化定制服装新模式。到202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值突破10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2008年,我市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面临全面转型。依托大冶本地工业企业发展需求,结合国内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围绕全市产业转型,培育、引进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积极打造涵盖环保科技、环保工程、环保产品、环保服务等全方位一体化的环保产业链,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迅速壮大。依托徐风环保等企业,重点发展节能工业锅炉、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设备制造,以及脱硫脱硝系统设备和噪声消除设备、净水膜等环保设备制造。依托有色博源等企业,发展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尾矿库资源综合利用、废铜回收加工、废钢加工配送等产业。预计到2025年,基本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业并举的格局,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现代服务业产业:我市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量质齐升为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为突破,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形成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蓄势待发、业态跨界融合明显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结合大冶“十四五”时期发展需求,全面构建“443”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社会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推动节能环保服务、教育培训、房地产业等特色服务业发展,实现大冶市现代服务业“十四五”时期跨越式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当好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鄂东转型发展领头羊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菜、果、茶、药、花及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集群。以鑫东、龙凤山和蔬菜产业化联合体为主体,重点发展有机蔬菜,创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园。重点发展保安狗血桃、金山店向阳香李、陈贵草莓与果冻橙、金牛猕猴桃与蓝莓、金湖黄桃、还地桥水蜜桃等特色水果。推进建成一批有机茶园,打造白茶特色产业带。重点发展铁皮石斛、黄精、白芨、栀子黄、辣木、金丝皇菊等中药材种植、加工。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数字养殖区,打造生态畜牧大县。引导渔民开展名优养殖,推广“稻渔虾蟹”综合种养模式,建设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园。加快推动现代加工业、冷链物流、休闲农业、生态康养、品牌营销等配套性产业发展,探索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预计到202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油料产量稳定在5万吨,蔬菜产量达到34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0万吨,肉类产量达到5万吨,水果产量达到5万吨,商品茶叶产量达到50吨。

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是以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核心吸引力,吸引人们前往异地进行观光、体验、休闲、感悟的一种旅游活动。我市以青铜文化和早期楚文化为核心,康养度假、红色民俗、乡村休闲三大组团为支撑,打造湖北知名旅游强市。

依托大冶境内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充分盘活现有旅游资源,例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城址、雷山景区等。同时践行国家数字化创新理念,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让更多旅客便利出游,了解大冶这座千年古县的魅力。预计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消费收入超100亿元,年平均增长12%以上。(记者 郑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