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果城里土主会
在湖北省大冶市南部,有一个地方四周环绕着数座海拔500至800米的大山,山貌如城,形成天然抱裹之势,人们叫它裹城,又因这里地处江南,气候温和,盛产桃、李、梨、桔、枣等果品,又叫“果城里”, 并有水口,董家口,三溪口,双港口,铜山口五口锁果城之说,五口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每年农历二月十八至三月初三,这一带的村民们就把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老爷抬下山,绕果城里所有村庄游一周,三月初三送上山,历时半个月。当叫做接菩萨,亦或土主会,延续了一千多年。
据介绍,“土主会”主要流传于大冶殷祖、刘仁八(俗称果城里)一带200多个村庄,是当地重要的娱神娱人盛典,也是当地一个传统节日,延续了一千多年。“土主会”是黄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黄石地区保存完好的传统而富于历史意义的民俗庙会。
在传说中,人们为了怀念土主老爷,民间就有做印子粑的习俗,以此作供品,敬奉土主老爷。故此,每年到这个时候,生活在果城里一带的村民各家各户均要大量地做印子粑,粑模上刻有花卉、禽兽等图案,粑面上雕刻的有花、鸟、鸡、鱼、龙、凤、猪、牛、狮子等,形象十分逼真。
将印子粑堆成一座座小山,当地人称堆粑山。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精致,再加上用印子粑制成的装饰花卉和树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粑山有大有小,根据家庭的贫富而定,过去各村是在正堂或晒场上堆粑山,气势十分宏大。村民将印子粑馈赠给亲戚朋友品尝,传说,吃了这些敬奉的印子粑,一年当中就会大吉大利。
粑山堆成后,在接“土主老爷”时,用门板铺成供台,粑山堆在中央,各户大小粑山一排排堆在供台上,加上卤鸡、蛋饼等,来供奉土主老爷,又让大家欣赏,就像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印子粑艺术展览。如今,粑山选在祠堂里或在公堂外面,由村民抬出自家的“八仙桌”,将印子粑堆放在一排排“八仙桌”上,特别有趣的是,村民的巧手不仅能制作出精美的印子粑,还制作出许多装饰物,如花卉、树林,如果不仔细观看,还认为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塑料花卉,让人流连忘返。故此,较之往年不同的是,评委还对印子粑进行艺术评比,评出了优秀的制作能手。
据说,“土主会”主要是供奉和祭祀当地一个抵御外掳、扶贫济困的英雄——土主老爷。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山民们把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土主下天,绕果城里所有村庄游一周,三月初三送上山——土主升天,历时半个月。当地有一首民谣说:“十八郑十八,十九盛天久,二十到殷祖,二十一,水口歇……”由此村到彼村,村村都要举行祭典。
新《大冶县志》在“风俗习惯第一节、节日篇”中是这样记载土主节的:“土主名王文蔚(读“玉”),地主武装土团军首领,生于尖山殿,死于岩山庙,葬在胡家湾,封号银青光禄大夫。相传二月十八日下天,三月十三日上天。这段时间刘仁八,殷祖一带农家,户户要办丰盛的食品迎土主,以米粑为最,并抬着身穿破烂衣服的土主菩萨游乡,人人抢撕土主的破衣,撕到者挂在小孩的身上,以讨吉利”。对土主的传说众多,主要有两种说法:
菩萨的衣服擦擦脸可以消灾治病
问菩萨
传说一:晚唐时期,为避战乱,出生于江西的王文蔚自幼随母亲黄氏逃到大冶果城里,安家在当地的青山和尖山一带。王文蔚从小聪明伶俐,深受四周乡人的喜爱。他少年时就随一位师傅学习佛学和武道,武艺高强。18岁那年,被朝廷招为刺史,因屡建奇功,后被朝廷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做官后的王文蔚更是爱民如子,尽忠报国。北宋咸平初年,王文蔚在黄连铺(地名)一狭口处为追剿顽匪与群寇激战时,身中数矢,仍然挥刀砍杀不止,最后卒于岩山(地名)。相传,王中矢阵亡后,尸首长时间不僵、不倒,战马在他身边嘶鸣不去,当地人见此情景,无不痛心流泪,将其就地安葬。为了纪念这位战场上的英雄,当地民众把他的形象雕刻成模板,制作成印子粑供奉,敬称为土主菩萨,为一方主神。
唱咒升天
亲近菩萨
传说二:“从前,裹城里岩山下,出了一个巨人,名叫土主,身长八丈,大如花篓,他是勤劳的农民,脚上穿的草鞋有一丈八尺二寸长,使用的锄头柄也有两丈五尺三。有一次,一伙外国侵略兵要进裹城里杀人放火掠夺民财。土主急中生智,把自己脚里的草鞋脱下,扔到岩山附近铜山口的大路上前一只,后一只的放着。他跨上铜山口的两座大山,左脚踏在左山峰,由脚踏在右山峰手执大耙梳,紧守在这口子上。敌兵来了,旌旗闪闪,浩浩荡荡,一个敌兵突然发现一双大草鞋截住去路,就急忙向长官报告。敌长官赶向前一看,只见两岸山峰上站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山底下放着一双大草鞋,吓得连忙退兵,裹城里的人民因而避免了一场大灾难。一天,一伙土匪窜进了六房朱村。六房朱村的下头,有一口塘。土主为了引诱土匪入塘,就将手指往塘里一搅,塘里一尺多长的鲤鱼,青鱼,立即浮动,跳跃起来。土匪们不约而同跳到塘里捕鱼。这时土主使劲一耙,把塘边的一座小山包挖了下来,恰恰把塘闭满。这伙抢劫民财的土匪一个没漏,活埋在塘底下了。这位爱国的正义的庄稼人不知给人民做了多少好事。裹城里的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将每年的三月三日作为他的纪念日。年年三月三日,裹城里的千家万户既不念经打蘸,也不使用三牲祭礼,都用自己的土特产--白米粑,摆粑山接土主,以寄托思念。久而久之,遂成“土主会。”
土主老爷游村日程有规定的顺序。民谚中说:“二月十七黄清到杜铁,十八郑十八,十九盛宣九,二十到殷祖,二十一徐什一,二十二徐胜张海一笔直,二十三畈中间,二十四秦华泗,二十五歇锣鼓,二十六胡英淑,二十七游隔壁,二十八三四甲,二十九到大董,三十日吴安二,三月初一卫冉,三月初二腰村铺,三月初三打石洪”。从二月十七开始,到三月初三结束,红脸红袍头戴官帽的土主菩萨,被八个身强力壮的光鲜后生抬举着,在锣鼓喧天、铳炮齐鸣的轰天响应中,在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的簇拥下,走村串户,广施平安。
到了晚上,土主老爷在哪个村子,晚饭后,该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正堂,观看“架菩萨”。“架菩萨”,先用两根长杠子夹绑住土主菩萨,杠子两端用粗绳索系好,绳子中间各绑一根短杠子,然后由四位身强体壮的汉子,前后各两人面对面地抬着,向左、向右各横走两步半,两手同时扳动两根大杠子翻动菩萨达108度左右。旁边站有人,手提大铜锣,使劲敲打,节奏愈打愈快,菩萨翻得越来越快,大家齐呼:“哦火”!场面极为壮观和热烈,围观者开怀大笑。故此,“架菩萨”,是游艺民俗的反映,也是原始的民间舞蹈,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艺术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之一。据说,“架菩萨”并非一件易事,是要有功底的,几个翻滚下来,早已是汗流浃背,所以,不仅娱乐功能很强,也能锻炼人们体质,发扬尚武精神,启迪人们智慧,丰富人们精神生活,这项有益的游艺项目,深得村民的喜爱,从而使它千年流传,经久不衰。
“土主会”是普通民众由对英雄的崇拜转化为对神的崇拜,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原始信仰。土主会的民俗庙会活动有着诸多的积极内容,亦有着封建迷信的消极内容。如今,“土主会”已成为殷祖、刘仁八一带具有独特意义的传统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