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冶“半是陆地半是湖”,县城被湖水环绕,境内光有名称的湖泊就有数十个,分属樊湖(梁子湖)、大冶湖、张家湖、华家湖以及夏浴湖五大水域。水面广大、河网纵横的客观自然条件,形成水产资源丰富的地域特征。各种水产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黑背鲫鱼”。
独特地域衍生独特水产
大冶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东湖青鳜西湖鳊,食尽人间水味鲜。若遇鲫鱼黑背脊,玉帝王母也流涎。歌谣里所说的东湖就是现在的大冶湖,西湖指保安湖,它们分属东西两大水系,所产上色青鱼、鳜鱼、鳊鱼是闻名天下的人间美食。但把这些美食鱼类同大冶黑背鲫鱼相比,滋味远远不如。
据有关资料记载,黑背鲫鱼,是鲫鱼的一种,古称鲋鱼,俗名喜头鱼。硬背鱼纲,体侧扁,腹面银灰,口端位无须。小的一、二两,大的半斤到一斤,杂食性、肉细嫩,属于野生鱼类。其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味道鲜美。
因大冶地区矿藏丰富,带着各种矿物质成分的河川汇集大冶金湖,普通鲫鱼吃食后身体发生变异。故大冶金湖所产的鲫鱼多呈黑色背脊,与一般灰色、银色背脊鲫鱼显著不同,不但肉质鲜嫩,而且鱼汤乳白,酷似人奶,是民间老弱病残滋补营养、孕妇发奶催奶之佳品,素为民间推崇。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流水与止水》一文中描述: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黑而味美;生止水中则背鳞白而味淡,此亦一验。盖流水之鱼,品流自异”。这里虽然只是说明水流对鱼的品种、味道的影响,但从侧面说明了黑背鲫鱼的形成机因:各种矿物质溶解于水,鲫鱼吸收后转换成独特的营养。
“湖北无麦粮”一说的由来
关于大冶的黑背鲫鱼,地方上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大冶名儒吕调阳被召进京,拜了内阁大臣。第二年,恰逢湖北江西一带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可官府照例向农民要钱要粮,百姓叫苦连天,不少乡民实在走投无路,纷纷外出逃荒要饭。有几个吕调阳的本家逃荒要饭要到了京城,向吕调阳哭诉民生的艰难。当时,靠近湖北大冶一带的江西地面,同样灾荒连连。为了替家乡父老减轻负担,吕调阳同一个江西同僚商量,暗中用蜂蜜在皇帝去茅房的路上写了几个大字:“江西无夏税,湖北无麦粮”。
果然,皇帝如厕路上,见很多蚂蚁虫子爬在路上排成一行文字感到惊奇,不觉脱口念道:“江西无夏税,湖北无麦粮”,随驾在侧的吕相爷和那位江西同僚这时连忙上前,跪拜万岁:“金口玉言,谢主隆恩”。自此,江西和湖北两省便免纳了夏粮和税款。
吕相爷奉旨回乡吃美食养老
几年后,吕相爷策划的这件事被人检举告发,皇上要惩治他的“欺君之罪”,将他充军。吕调阳不愿意远离家乡,怕被充军到北方苦寒之地,就恳求皇上:“圣上,臣哪儿都愿意去,就是不能回家乡,我家乡大冶茅潭里穷山恶水,黑背鲫鱼糙米饭,不吃会饿死,吃了会噎死,求皇上开恩放我一条生路,千万不要让我回家乡。”
皇帝本不知道黑背鲫鱼和糙米饭到底如何难吃,一听说吕调阳害怕,执拗的脾气当时发作,“朕偏要你回乡吃黑背鲫鱼糙米饭去”,一道圣旨,将吕调阳贬回了老家。
乡里人为了感谢昔日吕相爷对家乡百姓的眷顾之情,每逢出湖捕鱼,总要将黑背鲫鱼留出,专程送往吕府,以表达他们对吕相爷的敬意。吕相爷在乡间奉旨食用“黑背鲫鱼糙米饭”,一直到74岁高寿。
“无税粮”一说跟余国柱无关
大冶有些地方文人,将“黑背鲫鱼糙米饭”故事的主角演绎成清代余国柱。说他在朝为官期间,适逢大冶干旱,乡里饿殍不断,接到家乡告急求救的信件,余国柱在皇帝日常休闲的走廊边用蜂蜜书写“大冶无税粮”几个字,逗引蚂蚁、小虫,等到康熙爷从御书房走上走廊,立时便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于是,皇帝非常顺利地免掉了大冶的税粮任务。
到底这个传说发生在谁的身上呢?查《明史》可以知道,吕调阳生于1516年,卒于1580年,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中进士。一直在京城任职。据可靠历史资料记载,吕调阳庭试获得一甲第二名,是不折不扣的榜眼,一直受到皇帝的重用。最初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留京近30年,以廉正闻名。
《大冶县志》记载,吕调阳在京中为官的30年中,大冶地区曾多次遭受干旱、洪涝灾害,最著名的是1549、1563、1572年的大水,依吕调阳个人历史传记所描绘的看,吕调阳第一爱国忧民,具备“用计”的动机;第二适逢其会,具备“用计”时间和机会。
相反,余国柱1682年才受到康熙注意,担任江南巡抚,而从这年开始,一直到1687年余国柱被康熙罢免,期间大冶地方基本上风平浪静,既无大旱亦无大灾,根本谈不上余国柱“用蜜蜂救民”的可能。再说,自1675年,余国柱一直从事国家钱粮调拨、征集,管理和协调事宜,完全有能力、有权力向皇帝进言,家乡大冶真有大灾,他又哪有必要与皇上玩这一出多余的“画字进言”?
很显然,此传说肯定与余国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