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它主动公开文件

索 引 号: 分  类:其它主动公开文件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2022-12-31
标  题:大冶市金牛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
文  号: 主 题 词:

大冶市金牛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发表日期:2022-12-31

  • ×

    分享是一种态度

    0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大冶市金牛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

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的

通知

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东风农场管理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大冶市金牛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31日

大冶市金牛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有序推进大冶市金牛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以下简称“两山”基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两山”基地建设的背景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7年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阐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意志基石和价值取向,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部署、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途径和核心要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两山”基地创建工作。金牛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推进“两山”基地创建工作,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

二、“两山”的科学内涵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考察时,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06年,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总结了人类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三、进展与成效

(一)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1.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 严格环境准入标准护航绿水青山

3. 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二)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

2.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3. 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4. 全面实施“洁亮绿美”工程

(三)绿色经济初具规模,特色产业成效显著。

1. 推进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2. 深化文旅结合,创建旅游名镇

3. 创新林业机制,创办林业庄园

4.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商贸繁荣

5. 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问题与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1. 融合链条不全,综合效益不高

2. 公众对“两山”理念感知度尚需提高

3. “两山”转化机制体制有待健全

(二)面临的挑战。

1.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2. 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挑战

3.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4. 专业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五、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文化名镇”五大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文明镇,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文化兴、生态美、民风好的幸福美丽金牛。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产业融合,开放发展。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

——生态惠民,共建共享。

(三)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生态金牛、美丽金牛、幸福金牛

2. 阶段目标

(1)2022年:编制“两山”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优化“两山”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镇政府负总责、部门和行政村抓落实的工作议事机制和联络员会议制度。完成顶层设计,建立专家智库,构建考核指标体系。

(2)2023年:聚焦和不断壮大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健康养生业等,形成多条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完成各项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和资金筹措工作。全面梳理和考核各项指标完成进展情况,完善议事和联络制度,完善考评机制。

(3)2024年:“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逐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4)2025年:“两山”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两山”体制机制趋于完善,“两山”转化路径全面打通,“两山”基地建设目标全部实现。

(四)建设指标。

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规程(试行)》,结合金牛镇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制定金牛镇“两山”基地建设指标及目标值(详见下表)。

金牛镇“两山”基地建设指标表

目标层

任务层

指标层

指标目标值

(2024年)

序号

指标及权重

构筑

绿水

青山

环境质量

1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0%

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3

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

>90%

4

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

稳定提高

5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5%

6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95%

生态状况

7

林草覆盖率

丘陵区>40%

8

物种丰富度

稳定提高

9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不减少

10

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稳定提高

推动

“两山”转化

民生福祉

11

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

稳定提高

生态经济

12

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13

生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14

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生态补偿

15

生态补偿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稳定提高

社会效益

16

国际国内生态文化品牌

获得

17

“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

>95%

建立

长效

机制

制度创新

18

“两山”基地制度建设

建立实施

19

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

建立实施

资金保障

20

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3%

六、重点任务

(一)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守住绿水青山。

1. 优化镇域空间布局。强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依据城乡发展规模预测,确定适度的用地容量规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土地利用综合协调发展。按照镇区东西延伸、南扩北延的发展思路,逐步拉开城镇发展框架。

2. 加强镇域空间管制。根据镇域用地评定及空间管控要求,结合近远期城乡发展规模、重点区域等,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并提出空间管制要求。

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立足金牛镇以粮油种植、苗木培育、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型乡镇的基础,规划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扩大庄园经济发展规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产业,建成区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镇区以辐射周边村镇的商贸功能为主,大力发展以 商贸服务、物流、旅游接待为主的综合服务区。

4. 严守“三线一单”。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总体思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在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中的作用。

(二)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值增值自然资本。

1.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1)继续开展蓝天保卫战。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农家乐饮食油烟排放管理,执行相应污染物排放限值;加大露天烧烤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餐饮油烟等污染的行政处罚力度;严格农家乐饮食油烟排放管理,执行相应污染物排放限值;强化秸秆和氨排放控制;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进养殖场通风环境,加快微生物处理、臭气控制等技术模式应用,减少氨挥发排放;加强建筑和道路扬尘整治;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施大冶市天然气互连管道建设工程,完善天然气输气管网系统,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

(2)持续深化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虬川河、高桥河、杨开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金牛镇其他支线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虬川河支流水环境整治、虬川河流域金牛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高桥河流域系统治理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大冶市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持续强化城镇污水处理。

(3)打好净土保卫战。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政府主导、分类施策、预防为主、治用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金牛镇耕地保护工作。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分类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

3. 生态系统保护

(1)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品质化为导向,以“四个加快”为思路,推进绿色网络覆盖,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的办法,让生态休养生息。

(2)构建绿色屏障协调发展体。加快推进虬川河、高桥河两岸绿色植物的绿化处理,建设堤带种植护岸林带,建设岸线水源涵养林;加快生态景观建设,构建“生态资源+人文景观+主题体验+绿色产品”的生态产业链,推进差异化种树造林与管护;加快推进镇区绿色提升工程建设,完善镇区色系配置,建设绿色田园花海。

(3)建立循环发展模式。倡导节约低碳生活,推动绿色消费,构建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清洁化生产,加速推进公改铁绿色运输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努力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从生产源头上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降低生态系统压力,减轻各项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

1. 构建农业发展新体系

(1)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巩固“大冶粮仓”优势。坚持金牛优质大米、优质油菜、优质蔬菜、优质林果、优质生猪为主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完善金牛粮食“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规划。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基本农田的用途管制,确保粮食安全。

(2)优化生产力布局,振兴特色农业。以提高特色农产品供给质效为目标,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突出资源优势,彰显个性特征。依托金牛生态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乡村集中。加大名特优产品宣传力度(金牛麻花、金牛千张皮、金牛周福益水竹篮、金牛菜刀等),打造地方知名品牌。

(3)健全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智慧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装备化水平,努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产品加工领域,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功能农业。鼓励兴办环境友好型中小微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运营服务。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和质量追溯制度,构建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挖掘特色产品品牌价值内涵,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品牌培育体系。

(5)推动绿色循环发展,构建健康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生态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6)健全现代经营体系,提升发展活力。打造农业载体新模式,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研产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探索沟渠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代耕代作、联耕联作、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鼓励支持农户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大力实施“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带领农民多方面增收致富,推动农村整村改造发展。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推进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迅速推进农产品价格指数和种植保险。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切实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2. 壮大工业生产新动能

(1)发挥服装产业支柱作用。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系列成衣加工企业,迅速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凤还巢”等回归工程,吸引金牛籍老板回乡创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服装产业集聚效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服装产业园区。探索发展“互联网+服装”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本地企业配套能力。拓展市场,打造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

(2)培育壮大建材产业。促进建材产业发展壮大,紧跟绿色建筑发展需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等形式,提升建材行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建材产业的生产规模,推进建材产业向高端、环保化方向迈进。

(3)稳步发展轻工电子产业。以新建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为基点,紧跟信息化、工业化发展趋势,大力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战略性企业,促进信息化、电子化融合发展,构建具有金牛特色的区域轻工电子产业发展体系。

3.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1)打造旅游精品新线路。依托金牛镇优势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胜古迹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贸民俗风情旅游”的多类型旅游精品新线路。

(2)擦亮文化旅游新名片。充分挖掘鄂王城历史文化,通过举办鄂王历史文化论坛等方式,进一步推介鄂王文化,将鄂王城文化融入生态旅游发展中,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全面发展。加快推进香炉山文化公园设计规划,加大铭浩山庄、鄂王城生态文化园、贵星生态农业园等度假工程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3)弘扬金牛文化新特色。深度挖掘以鄂王城为主的历史文化,以民间艺术为主的传统文化,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长廊、广告艺术、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产业。

4.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1)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按照“一核两翼五大专业市场”的建设布局,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金牛镇冷链物流。研究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成为辐射5个县(市)、6个乡镇50万人口的五县交界中心镇。

(2)提升发展农村电商,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以镇区商贸市场为依托,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商贸流通业;发展农村快递业,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助力电子商务园区与农业、工业、商贸旅游、文化产业等整合发展,使电子商务园区成为推动金牛镇特色农副产品、民俗工艺等产品向外发展的新平台、新窗口、助推器。

(3)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促进传统销售和服务上线升级;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促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新消费健康发展。鼓励发展“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产业。

(4)加快发展健康服务,扩容提质养老、托育等消费。全面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深化医养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协议合作、合作共建、服务外包、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等方式开展合作。积极培育托育、托管等服务业。

(5)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科技、金融消费。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支持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或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加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力度。扶持发展本地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引进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来金牛镇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积极推动消费类金融机构发展,弥补金融领域供给短板。

(四)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

1. 培育“两山”文化。深入挖掘金牛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潜力,培育文化人才。以金牛镇历史文化为依托,以绿水青山的乡村特色为背景,培育特色生态文化,并不断推广和创新。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使精品文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工作。

2. 构建“两山”文化宣传载体。加强“两山”文化宣教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两山”文化宣教载体,开展“两山”理念宣传。积极制作“两山”思想公益片,组织“两山”思想宣传活动,大力传播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信息。扩大“两山”理念宣传范围,借助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等搭建宣传平台,传播“两山”理念,营造“两山”建设的舆论氛围。

3. 强化“两山”文化宣传教育。(1)加强党员干部“两山”宣传教育。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以及重大政策制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信念。把“两山”理论学习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2)加强公众“两山”文化意识培养。把生态文化作为国民素质教育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两山”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着力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度、接受度和践行度,推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中。(3)开展“两山”理念交流。加强与已获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入学习“两山”重要思想并借鉴其实践成果。邀请先进地区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讲学讲座,推动“两山”重要思想研究成果在金牛镇转化、产业化,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经济价值观。

(五)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探索长效保障机制 。

1. 健全政府管理体制机制

(1)优化内部决策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两山”基地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两山”基地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制度,各部门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部门参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高位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工作。

(2)发挥智库作用谋创新发展。聚集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资源,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专家智库,深入开展“两山”理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3)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两山”基地建设作为各部门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结合金牛镇实际,合理选取指标,科学设计各指标的权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完善最严格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

3. 改革创新两山转化机制。

(1)加强产业发展政策扶持。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坚决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建立绿色招商引资准入门槛。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2)探索建立GEP核算体系。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推动实行GEP和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的考评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优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持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生态产品产权主体。推动生态产品分类经营和管理。对于以绿色生产方式提供的生态产品,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并通过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扩大再生产。加快绿色标识认证及推广,健全物质化生态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培育一批专业绿色认证机构。

(六)探索转化有效路径,形成特色转化模式。

1. 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机制与路径

(1)“扩量与提质”并举。镇农业产业规模小、结构欠合理、综合效益低、发展层次不高,必须通过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努力在“扩量、提质”上下功夫。在空间布局上“扩量”,将规划的四个万亩农业片区进行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打造农业品牌。

(2)“基地与龙头”共建。加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家庭农场,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3)“品牌与市场”齐抓。不断提升金牛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能力。大力推进金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加大在国家级、省级媒体上的品牌推广力度,提高知晓率;充分依托“互联网+”拓展农产品外销市场,进一步探索农产品联电商、联加工企业、联门市、联专业合作社“四联”模式,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平台,培育电商主体,完善配套服务,打通线上与线下供给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

(4)“改革与创新”互动。推动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组内互换并土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利用“旅游+”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加快扶持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

2. 加强“两山”转化路径的总结与推广

依托现有的“两山”转化典型案例,创新探索“两山”转化长效体制机制,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并在全域范围内示范推广。进一步梳理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两山”实践创新制度建设、生态文化等实践模式的亮点,归纳提炼绿水青山保护经验做法、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的“两山”转化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高质量共赢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相关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全面强化责任意识,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强化组织引领作用。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两山”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二是明确职责要求。各相关部门、各村要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抓好细化落实。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因地制宜、扶持重点、打造特色,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强各部门、园区及协会之间协作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二)强化督查考核。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将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对“两山”基地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建立“两山”评价考核机制,制定评价体系、督查方案和目标考核办法,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建立“两山”基地建设工作奖惩、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广泛利用多种渠道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

(三)落实资金保障。多领域积极申请国家、省、黄石市各级财政资金资助。充分发挥“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奖补政策作用,支持“两山”基地建设。整合不同渠道资金向“两山”基地建设的重点工程倾斜。将“两山”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两山”基地建设。完善资金管理体制。

(四)加快人才培育。培养专业人才,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干部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培训机构,鼓励和资助企业员工参加技术再培训。以“两山”基地建设为契机,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切实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五)加强科技支撑。积极开发和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适用技术,尤其对于发展基础好、态势好的特色生态农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关优惠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以省内生态环境领域专家为主的专家组,并根据专业领域划分,为“两山”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六)抓好宣传引导。重视“两山”理论宣传教育,加强干部学习和培训,强化公众对“两山”理论的认知,形成全民践行“两山”理论的社会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刊物资料、宣传栏和户外公益广告等媒介,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和科普教育,培育传播“两山”文化,引导公众知行合一。利用各种纪念日、传统节日,结合“地球日”“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民众参与“两山”文化活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