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大冶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日期:2011-07-27    文章来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月16日在大冶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傅继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大冶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夺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预计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13亿元,比2002年增长66.7 %,年均增长13.6%;财政收入11.27亿元,比200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3亿元和23亿元,年均增长26.3%和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达到127.3亿元。经济转型开始起步,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劲牌公司、三鑫公司、新冶公司、华祥公司、登峰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97家,实现产值107亿元,比2002年增长2.96倍。“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1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1万千瓦,农村新建沼气池6000口。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灵溪公司、辉煌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雨润3000万只肉鸡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水产业和畜禽业产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旅游业发展有实质性起步,青龙山风景区、雷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金湾国际大酒店被评为四星级酒店。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玻璃瓶厂、钢铁厂、二棉等一批企业破产重组,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共压减人员编制1600名,初步建立了“以钱养事”机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82家市直单位实行了部门预算,151家单位纳入了国库集中收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力推进,规范小车配置,精减小车153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43个,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等一站式办事机构,方便了人民群众,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发展活力。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四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超过50亿元。新冶特钢、华兴玻璃、华祥水泥、福润食品等一批有发展后劲的项目落户大冶。
    ——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了城乡路网、电网、通信网络及市区给排水、旧城改造、绿化亮化、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四年共硬化通乡(镇)公路260多公里,通村公路600多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7.1%,城市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市域“半小时交通圈” 基本形成。城市建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市政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市区建成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42%。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陈贵、灵乡、还地桥跻身全省重点镇行列。对2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规划整治,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劲牌公司、登峰公司被定为国家博士后产业基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7%。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称号。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全市小学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1%。“三项国策”得到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加大了对违法生育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四年共查处违法生育人员700余人。开展了矿业秩序整顿,加强了环境保护,先后取缔关闭“五小企业”500多家。城乡医疗、预防、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72%,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了东岳社区腰鼓队、陈贵龙狮队、还地桥武术队等群众文体组织和《五爱大脚》等一批优秀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预计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890元和 3705元,比2002年分别提高 33.5 %和42 %。四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次,劳务输出2.96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人数累计达到7.3万人次。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同步发展,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四年累计征缴、支付保险费5.3亿元。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市慈善总会,已接受单位和个人捐赠378.15万元,发放慈善资金150万元。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管理体制,较好地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坚持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了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逐步落实,健全完善了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强化反腐倡廉措施,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公民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以创建“平安大冶”为主线,加强信访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飓风”严打行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双拥”活动,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优抚和政策落实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全市呈现出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市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83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20%;农业总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5.4%;财政收入11.27亿元,同比增长31.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27%;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2.8亿元。“十件实事”所包括的18个子项目中已全部或基本完成的项目有13个,占总数的72.2%;已部分完成并正在抓紧建设的项目有4个,占总数的22.2%;因方案调整原因,未启动的项目有1个,占总数的5.6%。
  与此同时,人民武装、人事、编制、工商、物价、药监、统计、审计、广电、史志、档案、气象、人防、消防、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过去四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推进大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发挥大冶优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决革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增强发展活力;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的思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把人民群众建设大冶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有效监督,市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开拓进取、接力奋斗的结果,这些成绩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市人民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省和黄石市驻冶机构、部队驻冶官兵、全市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冶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优,资源依赖性强,新型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外向度不高,经济转型任务繁重;二是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持续增收乏力,村庄规划建设滞后;三是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功能分区不明确,城市管理能力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四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乱采滥挖屡禁不止,“五小”企业整治后时有反弹;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公共投入不足,一些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入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六是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是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综观国际国内形势,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沿海产业向内地加速转移,“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武汉城市圈”快速发展,这些都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经过近年来的奋斗,大冶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显现,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区域竞争更趋激烈。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发展质量,走出一条符合大冶实际的新路子。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保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道路,深入实施经济转型、开放接轨、文化提升、环境创新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市今后五年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五个重点”。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推进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2011年,先进制造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步骤地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到2011年,建成50个示范村。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水、电、路、场、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速城乡全面融合。到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5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四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实现科学有序开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11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五是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加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注重向农村特别是向贫困乡镇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围绕“三大板块”,做强“五个基地”。第一,围绕开发区、罗桥新区板块,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饮料、保健食品加工业;第二,围绕金湖、陈贵、灵乡大金沿线板块,重点发展冶金及钢铁延伸加工业、畜禽生产加工业;第三,围绕还地桥、保安铁贺沿线板块,发展水泥、新型建材和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工业。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五个基地”。一是中国保健酒基地。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中国劲酒”酿造上的应用,巩固劲牌中国保健酒行业第一品牌地位。到2011年,力争保健食品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二是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基地。鼓励发展管材、优质型材和特钢的生产和压延加工。重点支持新冶特钢无缝钢管、华鑫型材等延伸项目建设。到2011年,力争钢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三是中部地区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支持华祥水泥做大做强,促成尖峰水泥早日投产,力争到2011年水泥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鼓励发展新型环保节能材料,重点支持晨茂铝材、兴华玻璃钢等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1年全市新型建材产值超过30亿元。四是武汉城市圈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承接武汉市的产业梯次转移,大力发展大型、精密、专用铸锻件生产及家电、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加工生产,力争形成武汉城市圈2—3个主导产业的配套基地。五是湖北省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进畜禽、水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化,重点支持福润肉食加工、灵溪风味食品、真有味食品、黄金湖系列水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基本形成2—3个特色鲜明的加工产业及其配套基地。
    ——推进和谐大冶进程,力争实现“五个目标”。即:小康大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省县市领先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20亿元,财政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50元和11600元。文明大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社会风气良好,市民整体素质提升,力争到2011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生态大冶。狠抓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到2011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大气和水体质量明显改善,力争进入全国环保城市行列。平安大冶。建立和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应急机制。市民法治意识普遍增强,社会稳定和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使我市成为全省最为稳定和安全的地区之一。活力大冶。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项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全市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为了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提高市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发挥优势,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钢铁、水泥、食品饮品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钢铁行业主要依托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兴冶钢铁等骨干企业在抓整合、上水平、深加工、增效益、降能耗、保安全上下功夫。要通过技术改造,到2011年全市力争形成60万吨无缝钢管、50万吨铸管、150万吨线型材的生产能力。水泥行业主要支持华祥、尖峰、成美、秀山等企业发展,逐步关闭小水泥,加快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先进生产线进行扩能改造,力争3年内形成8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规模;积极推进新型建材业发展,力争到2011年形成20万吨铝型材的生产能力。食品饮品业主要以劲牌公司为龙头,通过联合、引进、开发,大力发展食品饮品加工业及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使食品饮品真正成为我市特色支柱产业。
  拓展领域,大力发展新兴替代产业。以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方向,在替代产业发展上寻求突破。引导钢材、铜材等产业做精做特,延长产业链条,向特钢型钢、铸造加工、机械装备、汽摩配件、机电制造及电子电器产业延伸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硅灰石、方解石等非金属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同时,加快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产业安全有序发展。到2011年,力争新兴替代产业占全市经济的总量达到40%。
  打造平台,高起点建设城西北工业新区。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起点推进城西北工业新区建设。按照新区规划的六大功能区布局,积极引导机械、电子、服装、医药、化工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完成起步区路网、管网建设,实现工业新区和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建设1座工业新区变电站。到2011年,争取新区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50个以上,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
  争创品牌,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积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力争5年内争创1—2个中国名牌、2—3个国家驰名商标、5—10个著名商标。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实行重点突破,支持劲牌公司、华祥公司、新冶公司、登峰公司、晨茂公司、福润公司等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加速形成板块优势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11年,力争形成2—3个产值过20亿元、5个过10亿元、30个过亿元的骨干企业。
  完善功能,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要按照服务现代制造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养成长型服务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餐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社区服务业。抓住罗桥火车站和大广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快建设罗桥物流中心区。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大力推进我市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
    (二)高度重农”视“三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城镇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加大“三农”投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技术装备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推进福润畜禽加工及其3000万只家禽配套养殖基地建设、黄金湖水产品加工及其配套养殖基地建设、灵溪食品及其配套种植基地建设的同时,抓好金牛、保安、茗山等乡镇粮油种植基地、大金省道沿线花卉苗木基地、城郊蔬菜种植基地等一批基地建设,到2011年,力争形成畜牧、水产两条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链。
  切实抓好村庄规划建设。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着力建设中心村,加快培育示范村,强力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力争5年内完成全市村庄建设规划,建成50个示范新村。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饮用水、能源、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高产农田建设,抓好28千瓦以上的抗旱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完善排灌体系;加强农村路网建设,到2011年实现通村公路全部硬化、通组公路基本硬化;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2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加大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力度;实现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教育、卫生和文体事业投入,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进教育、卫生和文体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工程,繁荣农村市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行农业清洁生产、荒山绿化和农村居住环境改造,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积极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认真落实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通过软环境创新,打造投资“洼地”。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在不断完善发展硬件的同时,配套推进软环境建设,开展环境整治,打造诚信政府,构建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鼓励全社会创业,激活各项生产要素,使活力迸发,让财富涌流,使大冶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民营经济的沃土,企业家的摇篮。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生产要素。深化企业改革,一方面引导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争取1—2家企业上市。另一方面,继续抓好国有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两年内,全市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改革全部到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投资者与周边村民隔离、投资者与管理部门隔离”,精减、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部门和乡镇综合预算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分类分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通过接轨融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按照“规划统一、产业配套、功能互补”的原则,推进与黄石的深度融合,促进“双赢”发展。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接受武汉市产业转移与辐射,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把大冶建成武汉城市圈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引导劲牌公司、登峰公司、卓创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实行“叩门招商”,力争在引进大企业、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的发展氛围。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转移工程”,激活民间资本。制订出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经济转型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主动参与经济转型,使民营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以老城区为依托,以城西北工业新区和尹家湖为支点,东西展开“两翼”,向北推进与黄石对接。东部重点抓好尹家湖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拉开发展骨架;西部重点抓好城西北工业新区建设,五年内力争形成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同时还将启动城东南熊家洲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北边重点抓好罗桥城市组团建设。树立“园林城市”理念,突出滨湖城市特色,规划建设东城公园、尹家湖滨水景观区、市级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交通、电力、供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乡路网建设,支持大广高速建设,配套铁路站场建设,整治大冶湖航道,构建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网络。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力保障水平。实施长江引水三期工程,将长江水延伸到金湖、陈贵、灵乡、还地桥、金山店等乡镇(街办)。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的融合与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体系,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农村新型社区”的城镇格局,大力推进重点镇、中心村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努力实现城乡空间对接、资源共享、文化融合、产业互动。
    (五)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促进可持续展
  加强监管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坚决制止非法占地、违规圈地,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3万亩;搞好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建立项目用地准入机制,激励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坚决制止乱采滥挖。控制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防治地质灾害。
  加强环境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狠抓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依法关闭和淘汰污染重、消耗高、效益差的小企业,推动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防治,建成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力争使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加强生态保护,努力提高城乡环境宜居度。抓好北部水体生态保护区和南部山丘森林保护区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绿化和森林保护工作,实施“绿色大冶”工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将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黄坪山、小雷山、大王山、天台山、大泉沟、董家口和保安湖、黄金湖的生态环境。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庄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大沼气使用推广力度,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城乡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绿化率提高3—5个百分点。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和谐建大冶设进程
  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到2011年全社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2%,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创建教育强市目标,不断巩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设大冶市职业技术中心。到2011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0%,普职招生比例达到1:1。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有效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城区中小学班额生员严重超标问题。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批根植大冶的“田秀才、土专家”。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造,建成1—2所惠民医院。到2011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0/10万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深入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严厉打击违法超生行为,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弘扬青铜文化,保护和发掘园林古建、石雕、舞龙舞狮等具有大冶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推动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宣传。建成市体育中心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打破城乡界限,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实现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城乡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力争到2011年,基本消除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推介就业16万人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9万人。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城镇保障与农村保障相对接,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政策,扩大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实施范围,建立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无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推行城镇职工家属医疗保险办法。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使城乡劳动者能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到2011年,基本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应保尽保,社保费当年征缴突破2亿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围绕打造“平安大冶”目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等司法救助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救援、监控体系,强化交通、药品、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7年工作重点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达到1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达到5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45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0%,达到13.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达到4.55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增长20%,达到28.2亿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85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393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根据以上预期目标,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稳步推进经济转型。今年,是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推进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我们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都要与经济转型紧密结合,要通过引进一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加工型项目,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乡镇(场)、街办和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始终把经济转型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转型来统揽各项经济工作。发改、经济、商务、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迅速出台《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民营经济参与经济转型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推动经济转型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从今年起,逐步关闭200立方米以下的独立炼铁小高炉,淘汰年产10万吨以下的小水泥,不再审批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项目。二是坚持借力发展,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不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法、提高招商效益。要抓住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向中部地区梯次转移及武汉市部分产业向周边城市扩散的机遇,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及武汉市等重点地区,围绕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围绕世界和中国500强等重点企业来招商。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建立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加强完善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跟踪服务。2007年力争引进投资过亿元以上的项目3—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0个。三是实行大员上阵,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将继续筛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笼子”管理,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服务,一套考核办法管理。2007年全市计划安排60个导向性重点项目,其中确保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在40个以上。重点抓好劲牌三期、福润食品加工、东贝压缩机配件、祥申空调配件、宏力铸造、万和铝业、祥旺花炮等项目建设。四是不断优化环境,搭建便捷发展平台。在继续抓好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抓好硬环境建设,开工建设罗桥高速公路客运站和七里界二级客运站。加快城西北工业新区道路、给排水、供电和通信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硬件条件。完成1.44平方公里起步区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给排水、通信、供气等管网建设。2007年,争取有10—15个项目在城西北工业新区落户建设。
    (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实施好五大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进一步扶持灵溪食品、黄金湖系列水产品做强做大;积极支持福润项目建设,确保福润今年按期投产。农业板块基地工程,继续抓好大金省道花卉苗木基地,城郊蔬菜基地,保安湖、黄金湖优质水产养殖基地,配套推进福润30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建设。循环农业工程,大力推广“猪——沼——果(菜)”和渔猪结合、果园养鸡、渔稻共生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示范村1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对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进中国名牌和湖北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和申报工作。休闲观光农业工程,鼓励农民兴办集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农庄,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继续抓好高产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机装备和设施农业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机。抓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大冶湖泵站的更新改造,抓好毛铺、杨桥、九桥3座中型水库和邹清、大晚垅、朱山等17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整险管理工作,做好熊家洲、下袁、三里七、黄金湖、莲花洲、赵保湖等民垸堤防整险加固和清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7年计划建设通村公路100公里,确保通村公路等级率和硬化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行政村光纤宽带全覆盖。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2007年新建沼气池3000口。加强林业建设,抓好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工作。三是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继续抓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编制10个村庄规划,提升全市村庄规划整治水平;按照建设中心村、改造城中村、保护特色村的思路和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要求,开展20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建设一批整洁优美的农村新社区。四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2007年计划投入各类涉农资金1.5亿元,其中预算内安排农林水支出6005万元,比上年增长15%。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增加财政对农业的直接投入。继续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等工作,2007年力争解决5000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抓好企业改革。对全市40多家未改制企业进行彻底的清查摸底,制订改制方案。全面启动拖车厂、带钢厂、印刷厂、东风煤矿及商贸系统企业改制工作。二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完善“以钱养事”机制。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发放范围。积极探索小水塘、小泵站等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继续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三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体制,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实行“政府所有,产权集中,租赁使用”的管理模式,力争从2007年起,在三年内完成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工作。四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改革,实行分类管理。完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向市场,进一步做好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关系衔接,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五是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改革。建立激励型乡镇财政体制,加强乡镇预算规范化管理,抓好“乡财县管乡用”工作。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逐步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推行执收执罚单位开票、银行代收、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的缴款方式,确保应缴尽缴。
    (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品位。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和控制,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依据大冶城市总体规划完成马叫组团、“两湖一园”、城西北、城东北及罗桥火车站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的详细规划;编制2007年实施的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完成城区土地利用、公共交通、给排水、绿化、环卫等专业规划;完成刘仁八、殷祖等乡镇的规划;编制10个重点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功能。以城市排水管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天然气利用、城市绿化、住宅小区和文体设施建设等工程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2007年要确保全面完成会展中心建设;开工建设金湖大道;拓宽湖滨路湛月宾馆地段;加快建设106国道罗桥段;完成坑头尖、保康路改造;完成罗桥火车站站前大道、站前候车场、停车场及周边部分配套建设工程;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征地、平整及管网配套工程;完成公安住宅小区、铜城时代广场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新垃圾处理场规划选址和城北新区公厕建设。积极探索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与省开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县域经济政策性贷款1亿元,新增第二批城市建设合作项目贷款1亿元。三是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要创新管理机制,理顺管理关系,落实管理责任,将城市规划区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推进市政设施维护、道路保洁权等城市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以钱养事”的新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加强房屋拆迁管理,整顿和规范城区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严管街的范围。全面开展声势浩大的乱搭乱建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加大对违法乱搭乱建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
    (五)切实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法定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政府投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批立项程序,健全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加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特别是支出管理的监督。今年对教育系统实行“校财局管”和“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市财政拨付教育资金直接进项目帐户,不再经过乡镇和其他部门。二是切实抓好金融工作。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促进银企双赢。完善中小企业贷款评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金融合作平台建设,提高信贷额度。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进一步完善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千方百计增加银行对企业的投入,2007年力争全市新增存款的60%以上用于本市企业发展建设。大力推进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不法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培育信用企业,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
    (六)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文明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好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2007年,力争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低于1.5%,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5%,科技型企业不低于3%。科技、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技开发、中介机构为依托、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投融资体系。二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免除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和贫困学生书本费,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贴标准。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升基础教育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改扩建城区中小学,继续抓好实验小学、东岳中学和新街小学改扩建,在一中旁建设市复读中心,在开发区建设一所能容纳3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是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大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不断加强新闻、宣传、文化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大冶建设。一是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落实就业扶持激励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认真实施“双零”工程,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对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就业服务,通过政府购岗安置、社区推荐就业、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力争城镇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农村零转移户”至少1人实现转移就业。2007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0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以上。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参保率,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并轨。认真解决城镇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破产改制和特困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力争2007年,社保扩面达到1.8万人,征收社会保险费1.3亿元。建立和完善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户、特困救助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助为补充,专项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达到80%以上。三是抓好三项国策落实。加大城乡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坚决整顿关停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五小企业”和扰民娱乐餐饮场所,还市民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加强对土地、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政策外生育监管、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违法超生治理等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人口和计生目标的实现。四是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重点整治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活动场所。抓好农村县际之间、乡镇之间、村组之间连接路建设,加强乡村公路管护;改造建设市区背街小巷泥巴路、破损路;新建3—5座供水工程,解决农村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抓好城区中小学改扩建,缓解城区部分学校班级生员严重超标问题;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防治工作,改造建设3所农村卫生院,培训医务人员,使当地群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够就地治疗;高度重视和抓好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工作;抓好市体育中心论证、规划、选址工作,建成1—2处市民健身场所。五是推进平安大冶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安全感。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不断提高应对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督办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深入推进煤矿专项整治和烟花爆竹行业专项整治。要按照“规范管理、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烟花爆竹行业发展。从2007年起,逐步关闭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同时加快非煤矿山整治步伐。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是要进一步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政府班子成员、组成部门及全体公务员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做到在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竭尽全力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具体化,更加关心下岗职工、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真正把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评定标准。二是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着力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强化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努力创造“支持改革、鼓励干事、保护创业、注重服务”的软环境。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以及决策责任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审慎用好决策权,努力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四是要进一步依法行政,接受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监察、审计部门要依法独立行使监督职责,拓宽监督渠道,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五是要进一步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坚决贯彻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坚决制止政府工作人员插手资源、项目、投资审批和工程承包,从重查处假招标、假发包,有效防止行政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严格行政工作纪律,对那些“不作为”和“乱作为”情节严重的公务员要坚决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每一个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自己勤政廉政、高效务实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塑造政府的形象!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多年来,市政府坚持每年为全市人民办一批实事,已深入民心。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郑重承诺,今年市政府将着力办好以下十件实事,请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监督落实。一是社会保障工程。筹资1300万元,其中预算内安排200万元,对农村特困人口和失地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下岗再就业人员施行社保补贴,帮助解决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筹资7050万元,其中预算内安排2650万元对106国道罗桥段、湖滨路湛月宾馆段、大冶湖1号桥等进行改造,建成西北工业新区25号路,完成10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任务;三是分两年各投入1000万元在开发区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四是筹资550万元,其中预算内安排100万元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筹资3000万元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六是筹资300万元,其中预算内安排75万元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七是筹资4518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八是筹资1550万元,其中预算内安排550万元实施青龙山公园二期扩建、尹家湖滨湖公园建设及红星湖截污工程;九是预算内安排200万元完成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选址、规划设计及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十是向上争取资金500万元完成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大跨越的关键一年。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大冶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加快发展,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