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大冶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日期:2012-07-16    文章来源:

  ——2012年3月19日在大冶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荣绪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下,我们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抢前争先,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实现了“十二五”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同比增长18.3%;财政总收入37.46亿元,增长44.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增长7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2亿元,增长3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7亿元,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7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2亿元,增长5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8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8079元,增长20.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5.7亿元,比年初净增29.6亿元,贷款余额107.1亿元,比年初净增20.3亿元,存贷比为54.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调结构、抓集群、促转型,争创“全国百强”迈出了新步伐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6%。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品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集群内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94.6%。税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矿山企业上交税收比重由原来的70%下降到33%。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位居第122位,居全省首位。我市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罗家桥街办、陈贵镇、灵乡镇、还地桥镇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乡镇(分别居第一、三、四、七位),金湖街办、保安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全市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街办)有开发区、金湖街办、东岳街办、陈贵、灵乡、罗桥、还地桥、保安等8个,其中开发区过3亿元,金湖街办、东岳街办过2亿元。
  (二)坚持搭平台、抓招商、促后劲,对外开放迸发出新活力
  园区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城北工业新区扩园2100亩,入园项目共55个,实际利用外资129.6 亿元,获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灵成工业园入园项目45个,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四十强,被纳入“湖北省精密铸造工业园”。此外,还地桥镇机电工业园、陈贵镇雨润食品工业园和纺织服装产业新区、保安镇电子产业园、殷祖镇古建材料园、金牛镇纺织服装产业园、大箕铺镇台商工业园等乡镇工业小区正在加快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坚持“大招大引”和“招大引大”,按照专业化招商的要求,成立专班有针对性地围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相继引进了一批亿元以上项目。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引资额80.5亿元,增长43.2%;实际利用外资4926万美元,增长82.4%;完成外贸出口总额8397万美元,增长137.3%。
  (三)坚持明思路、抓试点、促统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一主三动”(1),拉开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互动共建新格局,创建了一批农村新型试点社区。成功举办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现场会。全市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7亿元,引导5.6万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社区)有序转移。坚持以“产业带动”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2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2%。“东角山”牌有机蔬菜和“楚仙鱼面”等农产品被评为国优、省优名牌产品,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等名优产品达到54个。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6万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9处水库除险加固和3个城市防洪续建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5处,解决了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启动了小农水省级重点县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组派282个驻村帮扶工作组,深入开展“三万”活动,扶持“三户”(2)1240户,硬化道路104公里。坳头村等7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投入“三农”资金9.16亿元,增长15.4%。
  (四)坚持优环境、抓生态、促建管,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高产农田建设土地平整面积1.2万亩,植树造林、补植补造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0亩;雷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国家林业局批复。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4.4%、4%、14.5%、4.5%。取缔关停“五小”企业(3)61家、涉重企业26家。全面启动了金牛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天数313天,大冶湖外湖、保安湖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实施44个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面积5333亩;申报实施国土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4个,争取国家资金3亿元;被评为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城乡规划水平和编制覆盖率不断提高,市镇区总体规划编制率100%,乡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率达84%以上,完成了官塘垴等10个试点村规划编制。还地桥镇荣获全国文明镇。城西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重点交通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完成了大金公路绿化配套、刘金线主体路面改造和罗桥高速客运站等工程建设,大广高速大冶段全线贯通。开展了农村个人建房用地清理整顿工作,分类处置农民建房7534户,拆除了一批违法建筑。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管考评机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城乡统筹管理,着力打造“洁绿亮美”的城市环境,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五)坚持保民生、抓稳定、促和谐,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加快推进以养老、医疗、救助等为重点的“三个对接”(4)。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0.8万人,参保率9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对城乡年满60周岁老人足额发放养老金。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和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02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9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社会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累计救助困难群众3.2万户20万人次;城乡低保工作在动态管理下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加大城乡教育设施建设力度,投入3700万元,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3个2.5万平方米;完成了7个乡镇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启动了特教学校新建工程。农村卫生工作居全省前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启动了5000万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新建农村卫生服务功能用房4万平方米;完成了315个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农合和居民健康管理“一卡通”;2家乡镇卫生院和39家村卫生室达到省示范卫生机构标准。加快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新建农家书屋95个,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47处,为城乡居民免费放映数字电影4308场;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被列入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县(市)。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平移5000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荣获全省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先进县(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计生工作荣获黄石党政领导线、人口计生线目标责任管理两个一等奖,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政策外多孩率实现双下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共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142套22.2万平方米,对3650户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00余万元。普法工作取得实效,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开展“亮剑”、“雷霆”、“天网”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坚持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积案大化解等长效措施,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信访秩序持续规范。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煤矿事故为零。
  (六)坚持强效能、抓问责、促监管,政府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届的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2件,已落实和正在落实的98件,占96.1%,由于政策或其它因素不能落实的4件,占3.9%。办理政协提案135件,已落实和正在落实的133件,占98.5%,由于政策或其它因素不能落实的2件,占1.5%。“十件实事”共18个子项目,其中15个子项目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个子项目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落实率83.3%。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近5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深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累计问责305人。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顺利完成了市、镇、村三级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务。强化审计、监察、行政复议工作,加强招投标工程管理,深化源头治腐,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此外,武装、工商、税务、统计、物价、国资、城投、供电、电信、邮政、供销、粮食、档案、史志、气象、人防、消防、科普、编制、残联、宗教、老龄、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发展后劲仍然不足,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仍然突出,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破解;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保障任务仍然艰巨;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切实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的主要工作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我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扣“三大目标”,以“喜迎十八大、奋力冲百强、争创示范市”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建议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同比增长16%(力争436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2%(力争205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279亿元,增长30%(力争300亿元,增长40%);财政总收入46.8亿元,增长25%(力争50亿元,增长3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3亿元,增长25%(力争27亿元,增长33.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5亿元,增长15%,贷款余额132亿元,增长23%(力争157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18%(力争134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5元,增长16%(力争24993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9533元,增长18%(力争9695元,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更好、更快的要求,切实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发展壮大市域经济,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大员上阵抓招商,大力实施专班招商和专业化招商,推进招商引资机构、程序、政策、经费和考核“五统一”改革。2012年确保引资到资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对重点项目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力度,抬高招商门槛,创新招商方式,实施项目绩效与优惠政策挂钩,严格项目论证评审,严格按照产业布局安置入园项目,加强项目跟踪服务、跟踪监管,严格清理不实项目。2012年,确保全市新开工项目达到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80个以上,新引进项目合同签约额125亿元以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1亿元,力争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
  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继续举全市之力打造城北工业新区,加快园区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及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扩园7000亩,重点建设有色攀宇工业园和迪峰工业园,确保新开工和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项目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编制城北工业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步伐。灵成工业园启动3000亩新扩建任务,力争新上项目10个以上,引进资金20亿元,全力打造“华中特钢模具第一园”。做好全省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启动工作。还地桥机电工业园加大扩园力度。雨润食品工业园争创省管工业园区。保安电子产业园打造成鄂东南地区电子产业基地。大箕铺台商工业园努力打造出口创汇型特色园区。金湖街办围绕钢铁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百亿元钢铁产业园。殷祖镇依托古建材料园,全力打造全省古建产业第一镇。同时加快刘仁八、金牛、金山店、茗山等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国字号、省字号和一批乡镇特色工业园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强化产业集群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提质提效发展。推进四大产业集群优化升级,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集群内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集群产值突破650亿元。通过3-5年努力,将劲牌公司、山力兴冶薄板、新鑫钢铁、武汉重冶打造成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引进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0个以上,其中过5亿元的2个以上。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30家。出台财税、金融等相关扶持政策,着力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80亿元,增长30%以上。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抓好城北工业新区农副产品加工园、陈贵雨润食品工业园和黄金湖水产品产业区建设。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帮扶一批龙头企业正常运转和达产达效。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的农业项目1个、1亿元以上的2个、5000万以上的3-5个以上,新增黄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个,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40%以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头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建设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45个,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应用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新增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以上,培育种植大户(公司)350户(个)。打造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确保新增3-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三品”(5)认证,新增一批农产品进入大超市、连锁店。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着力培育新型农民,鼓励支持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
  提高第三产业规模和质效。提升传统服务业的业态水平。加快商贸零售业发展,促进雨润、中商、中百、武商、工贸等企业健康发展;加快餐饮业发展,确保餐饮安全,争创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经营行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和推动青铜产品、石雕、布烙画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打造“青铜之都”、“生态休闲”、“红色文化”等旅游文化品牌。加大对鄂王城城址的保护开发力度。培育壮大生产型服务业。引进和培育更多金融机构,培育和支持咨询、设计、商务、会计、审计、产权评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加快组建矿产、钢材贸易、园林古建、换热器、铝材加工等协会。支持矿产品贸易企业加快发展,搭建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8%以上。
  发展壮大镇村经济。继续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现有优势和自身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将乡镇工业小区打造成特色产业的聚集地和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的重要平台。2012年力争开发区财政收入过5亿元,金湖街办、东岳街办3至4亿元,陈贵、灵乡、罗桥、还地桥、保安1至2亿元,镇域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60%以上。引导和帮助各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项目、资金、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和引导村级组织通过开发优势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现代农业,因村制宜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二)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乡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完成环三里七湖控规、青龙山公园改造规划及供排水等各类管线、城市防洪、停车场、商业网点、农贸市场、夜景照明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乡镇镇区和村庄规划编制,力争镇区控制性详规和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规划“四线”管理(6)和“一书两证”(7)制度,严格房地产开发容积率管理,加强对市政管线的规划管理,积极引导各管线单位先规划后建设,强化“办证”意识;严格规划执法,依法加大城乡规划实施和建设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城乡违规建筑的查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违规违建行为。加大新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格局,加快城西北工业园、尹家湖东岸及其与城区对接的路网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5路、8桥、2站、1中心、1码头”(8)工程,重点推进实施还地桥至武汉光谷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停车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及渣土处置场,加快城区供水管网扩改工程进度,完善城市排水、防洪、排涝设施,加强雨、污水分流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完成城西北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建设和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382套。继续抓好余修齐生态公园建设,启动尹家湖西岸景观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大金线和铁贺线城镇群,推动重点中心镇、特色中心镇加快发展。抓好灵乡、还地桥、金牛三镇的污水处理及镇区配套管网项目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落实工作,陈贵、保安等乡镇结合重点景区建设,增强吸引力和服务功能。按照“集中居住、集中资源要素”的发展思路,推动自然湾向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向小集镇集中,农民向中心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充分挖掘小城镇的人文历史和资源特色,打造一批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新城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防洪保安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引导群众对当家塘堰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增加蓄水能力,解决抗旱问题。做好毛铺、杨桥、九桥、董家口等重点库区的渠系配套工程建设。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及白蚁防治工作,确保水库安全。做好高桥河、莲花洲、下袁、黄金湖、南城大畈等民垸大堤除险加固和仙桥湖涵闸、黄金湖排涝站等泵站涵闸维修加固等工作。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省市乡三级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投入水利资金3.5亿元。抓好30座小型水库和43座病险水库整治,加固堤防20公里,维修泵站41处、涵闸19处,渠道清淤256公里、护砌40公里;建设各类饮水工程,解决农村5万人饮水安全。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深入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和 “三万”活动,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三清三建三改三化”(9)工作。深入开展全省“宜居村庄”示范创建活动,争取坳头村、谈桥社区、堰畈桥社区、叶家庄社区等4个村(社区)通过验收达标。鼓励实行村庄连片整治,重点对试点村周边自然村开展村庄整治。完成8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加大农村违建房屋整治力度,遏制违建势头,确保规划一盘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增加公益性购岗服务投入,完善示范村村庄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一主三动”、“三化同步”(10),巩固城乡一体化11个试点村和百里示范带试点成果,推进106国道沿线、铁贺线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重点选择大箕铺镇小箕铺村、刘逊村、石应高村、后畈村,还地桥镇马石村、保安镇西山村、金牛镇虬川村、东风农场东风村开展试点工作。各乡镇至少选择1个村作为镇级试点村进行建设。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考评机制,加强试点建设的督导工作。
  (三)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加强“两型社会”和软硬环境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大冶
  做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推进规划环评,重点抓好“两高一资”行业(11)、重点流域区域开发规划环评工作。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12),确保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加大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和“五小”企业的监管打击力度。加强城区油烟、噪音综合整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超过315天,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划标准。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有效防治重金属污染。深入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强化重点污染减排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引导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实施清洁生产。研究出台《大冶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办法》,建立机动车环保检测站点。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在2011年的基础上削减2.7、1、2.4、2个百分点。
  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施大冶湖、保安湖等重点水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抓好尹家湖备用水源建设。全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放射源、有毒有害气体、尾矿库的排查,建立环境预警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环保五进”(13)活动,推进全民环保行动深入开展。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绿色大冶”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长江防护林、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林业重点造林绿化、重点公益林保护等工程,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大力推进环境优美乡村、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环保创建活动,创建黄石市级以上“绿色学校”、“生态村”各2个以上。全力打造集科普教育、技术推广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金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加快保安湖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加强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抓好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茗山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和后期管护工作;抓好保安、灵乡、刘仁八、大箕铺等国土整治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申报矿山废弃地复垦试点,推进矿山整合工作。加强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工作,完成铜绿山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并启动三期治理工程,实施金山店镇伏山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加大水资源管理保护力度,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为主题,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陈贵镇、粮食局等4家试点单位开展以“爱德、仁德、诚德、孝德”为主题的“四德”教育。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等阵地,开展市民素质培训、市民共铸诚信、“学雷锋”、万名市民志愿服务等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窗口评选,扩大文明创建工作覆盖面。组织“我为创建提建议”征文活动、“大冶有我更亮丽”文明礼仪展示活动、“做文明大冶人”、“不文明言行大家评”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确保通过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城市评估。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启动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搭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一代办”(14)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实施审批服务再提速。落实“四减五制三集中”(15),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加大人文环境建设力度,努力构建诚信大冶,形成社会管理公平公正、经济交往履约践诺、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人文环境。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土地流转改革。遵循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快组建“三级服务平台”(16),推行“三个置换”(17),建立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和政府管控机制,健全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和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力争2012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以上。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深化企业改革。启动拖车厂、市政工程公司、食品公司、商业五镇商场的改制工作。完成林科所、煤炭加工厂、煤炭供销公司、家电公司、能源公司等企业的改制。把好企业改革的方案制定关、资产处置关、职工安置关。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做好迪峰公司、斯瑞尔公司2家拟上市企业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推动城管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整治与疏导紧密衔接、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实现综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网格化。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完善城市硬件设施,启动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初步形成责任明确、反应快速、处置高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以街办、社区、城中村为单元的考评机制,推进城市管理向镇村辐射,加强城市管理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环境的整体改善。
  深化财政金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约束机制,实现政府采购三方监管全覆盖。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强化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研究制定政府非税收入成本性支出管理办法,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城投融资力度,多措并举筹措建设资金。出台考核奖励办法,加大对小微企业、自主创业群体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深化事业单位和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管理工作,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企业引才引智工作,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试行政府雇员制,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大冶经济社会建设。
  (五)以加强社会管理为重点,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推进和谐社会进程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创业培训与指导,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启动就业训练中心建设,结合我市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订单式定向培训”。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500个,开展就业培训8000人次。抓好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与统筹,优先安置困难群体就业。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三个对接”的政策要求,逐步将全市45个试点村中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城市低保保障范围,初步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与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成社保扩面2.34万人,社保费征缴3.88亿元。加大民政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厅县(市)科技会商工作,加强乡镇科技工作考核,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服务体系,争创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校舍改造项目14个,确保通过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兴办职业教育,推动高中特色化发展,完成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积极筹备大冶一中百年校庆。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搭建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创建2-3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个示范村卫生室,加快人民医院职业病慢性病防治大楼建设和急救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城乡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各项任务。大力支持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按国家一级馆标准新建大冶文化馆,全面改造大冶图书馆和大冶北门剧院及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启动建设大冶体育公园,继续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着力打造“诗词楹联强市”。为争创“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乐之乡”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实施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加快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全省计生工作先进县(市)。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抢抓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机遇,积极创建社会管理示范市。以人口基础信息为依托,坚持“一本三化”(18),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动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活动,继续保持“除霸治乱、打黑除恶”的强劲攻势。加强市人民调解中心建设,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健全“两实”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重视并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对闲散、失学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关注、关心和重视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深入开展“四访促和谐”(19)活动,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坚持领导包案,继续推行联合接访,完善网络信访和基层“十户联管”新机制,争创全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20)和“三项建设”(21)活动,创新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强化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尾矿库、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确保事故总量稳步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抓好“五务合一”(22)建设,全面推行社区“五联五化”(23),扎实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织筹备好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争创全国基层党建示范市。稳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快推进“法治大冶”建设进程,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加强武装、统计、编制、审计、工商、物价、电信、邮政、粮食、供销、人防、气象、科普、外事侨务、宗教、史志等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肩负新的发展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一届政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规范运作、提速行政,切实担当起推动大冶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一)转变作风务实理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认真治理庸懒散软问题,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厉行“三短一简”,坚持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话风、事风。大力推进“三抓一促”(24)活动。
  (二)解放思想创新施政。进一步解放思想,根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意识,克服粗放式发展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摆脱陈腐观念和保守思想的束缚,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改革创新中抢抓机遇、破解瓶颈、激发活力,力求在城市转型政策推动上实现新突破,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探索新途径,在改善民生上迈开新步伐,在文明创建上取得新进展,在社会管理上开创新局面。
  (三)规范运作依法行政。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确保政府行为于法有据、程序正当。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行政运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四)筑牢防线廉洁从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入手,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源头治腐,继续抓好“十个全覆盖”(25)工作。认真落实《大冶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由市向镇村全覆盖。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今年,我市将筹资11.36亿元,办好“十件实事”:一是筹资8880万元,用于新增就业岗位、培训农民工、发放60岁以上老人养老保险金及启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二是筹资6.97亿元,分年度完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续建,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是筹资6830万元,解决农村5万人口饮水安全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四是筹资1778万元,改造维修义务教育学校危房2万平方米。五是筹资1.41亿元,启动体育公园建设,为镇村(社区)配送体育器材120套。六是筹资3000万元,实施市文化馆和乡镇、村级文化站建设工程。七是筹资4900万元,实施大冶一中征地扩建和校园改造。八是筹资486万元,实施农村卫生设施改造建设工程。九是筹资2400万元,选定12个社区进行环境整治改造。十是筹资1500万元,建设城际铁路公交换乘中心。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注释:
  1、“一主三动”:是我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主要作法,即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产业带动、镇村联动、创新驱动。
  2、“三户”:指贫困户、科技示范户、庭院经济户。
  3、“五小”企业:指小选矿(小选金)、小化工、小水泥、小钢铁、小造纸等生产规模小、能耗高、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差、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工业企业,属国家明令淘汰对象。
  4、“三个对接”:即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过程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对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对接,农村低保与城镇居民低保逐步对接。
  5、“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6、“四线”管理:规划建设要求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文物保护紫线、绿地绿化保护绿线、水体水源保护蓝线。
  7、“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建设许可证。
  8、“5路、8桥、2站、1中心、1码头”:“5路”即配合建好黄咸高速公路、改造106国道大冶段、改造升级县乡道、维修罗金线路面、启动建设还地桥至武汉光谷的快速通道;“8桥”即改造县道刘金线姜桥、胡庚一、二、三号桥等8座危桥;“2站”即建设完成城南二级客运站建设和茗山五级客运站;“1中心”即新建机动车性能检测中心;“1码头”即筹建大冶湖新港区熊家洲货运码头。
  9、“三清三建三改三化”: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房;建路、建场、建室;美化、绿化、亮化。
  10、“三化同步”:是中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
  11、“两高一资”行业: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行业。
  12、“三同时”制度: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3、“环保五进”:即环境保护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
  14、“两集中两到位一代办”:推进行政单位的审批事项向综合审批科室集中,综合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单位的审批权下放综合审批科室到位,综合审批科室审批权下放到服务中心窗口到位;按照规定的承诺时限、工作流程为服务对象全程代为办理有关审批(服务)事项的各项手续。
  15、“四减五制三集中”:“四减”即减行政审批事项、减审批环节、减审批时限、减审批费用,“五制”即窗口受理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集中”即审批职能、审批项目和审批人员向一个处室集中。
  16、“三级服务平台”:指村级土地托管服务中心、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民权益保障中心、市级土地流转服务(评估)中心和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
  17、“三个置换”: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可以以宅基地置换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置换社保、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股份。
  18、“一本三化”:即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
  19、“四访促和谐”:即通过“经常性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及长期积累的重信重访等疑难问题,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处理信访问题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反映和得到有效处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三项行动”: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和重点行业及领域安全治理行动。
  21、“三项建设”:指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22、“五务合一”: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提出的要求,即:强化党务、规范村(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
  23、“五联五化”:即指区域联设基本组织,实现组织设置网格化;区域联管基本队伍,实现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区域联办基本活动,实现党建活动经常化;区域联建基本制度,实现党建制度规范化;区域联筹基本保障,实现收入保障多元化。
  24、“三抓一促”: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促跨越。
  25、“十个全覆盖”:即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腐败风险排查预警化解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收付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服务网络全覆盖,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全覆盖,省市县三级“五统一”招标投标综合监管全覆盖,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全覆盖,廉洁教育的“六进”全覆盖,以及县乡村纪检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