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大冶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日期:2013-03-01    文章来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年2月27日在大冶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修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大目标”(1),全力推进“五大跨越”(2),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成功进入全国“百强”,排名第97位,结束了湖北连续七年无全国“百强”县(市)的历史。荣获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含黄金山,下同)410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增长63%;财政总收入51.8亿元,增长3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5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9443元,增长16.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亿元,增长22.1%;贷款余额134亿元,增长24.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发展聚集了新优势。7项科技项目通过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立项,3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劲·JING”、“虹泰”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5%,分别比上年提高1.5和2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3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8家。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610亿元,增长25%;集群内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26家,新增17家;过5亿元企业24家,新增4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新增2家。
  
  (二)着力扩平台、抓招商,发展后劲得到了新增强。城北工业新区扩园8350亩,新入园项目27个,到位资金55.1亿元。灵成工业园扩园1500亩,入园项目10个,到位资金25.6亿元。全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06.7亿元,增长32.5%;共引进项目20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5至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31.9%;外贸出口1.07亿美元,增长27.4%。
  
  (三)着力抓“三农”、强基础,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整合投入涉农资金11.9亿元,增长29.9%。共申报耕地占补平衡项目26个,新增耕地面积3759亩。获批黄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三品”(3)品牌5个。新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7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6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10亿元,增长41%。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一,荣获全省“三农”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县市和“三万”活动先进县市。罗桥街办、陈贵镇、灵乡镇、还地桥镇位居全省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前列(分别居第1、2、3、6位),金湖街办、保安镇在全省百强乡镇排名18位和58位(分别前进47位和19位)。灵乡镇、还地桥镇被列入湖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四)着力优环境、抓建管,城乡面貌呈现出新变化。取缔关停“五小企业”(4)100家,整改134家,整顿违规生产矿山企业65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19.6%、4.8%、5.3%、22.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5%。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完成封山育林35万亩,植树造林2.14万亩。完成了青龙山公园改造规划、走马山公园概念规划等区域规划和“两线城镇带”试点村规划;镇区控规完成率达到60%,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90%。完成了城区电网规划编制和仲元变电站扩容;城西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东岳路改造、日杂公司和黄世申湾消防通道建设、铁贺线金牛段大修、栖儒桥改造加固、殷南公路改造和罗桥高速客运站建设等重点工程。依法拆除违建135处、面积2.5万平方米。大冶市、陈贵镇、还地桥镇、保安镇夺得全省第五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五)着力惠民生、促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增城镇就业11058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3385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21人。“五项保险”(5)综合参保63万人、参保率99.9%。救助城乡低保对象57.6万人次。新建、改扩建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11个,实现村(社区)“五务合一”(6)全覆盖。完成了43所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评估验收。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参合农民补偿受益面达到188%。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了市镇村一批文体设施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城区数字电视双向平移2.5万户。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政策外多孩率实现双下降。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327套、面积37.1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073户、877万元。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以创建“全省优秀平安城市”为目标,集中开展了“六大整治行动”(7),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完成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等13个大项目,社区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三位一体”(8)的新格局。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深入推进“法治大冶”创建工作,构建“两级中心、三级网络”(9),完善了“三调对接”(10)的大调解体系。
  
  (六)着力转作风、优服务,政府行政效能得到了新提升。深入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达到了“以评优服务,以评转作风,以评提效能”的预期效果。对全市47家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流程再造,合并减少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46项,平均审批时间减少14.43个工作日。行政服务中心承诺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重视和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81件,已落实和正在落实的275件,占97.9%,因政策和其它因素不能落实的6件,占2.1%。“十件实事”中23个子项目完成20个,3个子项目因其它原因调整工期。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强力推进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三网合一”(11),构建了“三化促一化”(12)的综合监管新模式。强力推进治庸问责工作,累计问责247人。扎实开展了“六权”活动(13),对各单位的行政权力进行了清理和规范。
  此外,武装、工商、统计、审计、物价、国资、城投、电信、邮政、供销、粮食、食品药品、档案、史志、气象、人防、消防、科普、编制、残联、宗教、老龄、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业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精诚团结、克难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还很繁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破解,发展环境须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我市作为湖北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要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在发展质量和速度上,要好于快于其他地方;在地位和作用上,要高于重于其他地方。市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在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在‘百强’道路上争先进位,在‘四化同步’(14)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确保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三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亿元;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家。镇域经济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全国百强基本竞争力排名进入90位以内。
  
  ——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力争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以上。
  
  ——美丽大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2%。生态环境有根本性改变。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所有建制镇镇区控制性详规及村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市进程加快。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市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要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必须同心同德、勇担重任、开拓创新,按照“五个第一”的要求,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一是必须始终突出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始终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永争一流的激情、快人一拍的速度,坚持量质并重,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夯实富民强市、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二是必须充分激发改革创新第一动力。未来几年是我市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黄金期,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去破除制约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推动发展的强大活力与动力,抢占发展先机。三是必须不懈追求改善民生第一目标。坚持每年把8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让城乡居民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必须切实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责任。始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意识,进一步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努力把大冶打造成为全省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的地区。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第一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强有力的保障。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2013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现在“百强”道路上争先进位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起步之年。扎实做好2013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确定的目标和工作部署,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奋力争创发展新业绩,努力实现在“百强”中争先进位,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含黄金山,下同)510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增长28.5%;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增长31%;财政总收入65亿元,增长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0元,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奋力在“百强”中争先进位
  促进园区提档升级。按照构建“1+4+N”园区平台(15)的总体思路,促进园区升级发展。推进城北工业新区建设,扩园5平方公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建成35平方公里工业新区。灵成工业园要加快扩园修编,在做精做特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特色的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基地。陈贵工业园要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纺织服装两大支柱产业,努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中部牛仔新都”。金湖钢铁产业园要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钢铁产业,全力打造“中部钢铁重镇”。金桥工业园要依托全省工矿废弃地综合改革试验区,主动对接武汉产业转移,努力建设“全省机电制造产业基地”。其他乡镇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按照“一镇一园区、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坚持引进与盘活并举。继续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链招商,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对口黄石承接项目落地。突出招商重点,围绕大财团、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和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努力提高项目的规模和质量。统一规划建设企业家公寓、人才公寓和职工公寓,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着力盘活现有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严格落实“一名领导、一个项目、一个重点企业、一个工作目标”的项目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考核机制,确保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建成投产率和达产率明显提升。加快推进有色攀宇工业园、迪峰产业园、金安钢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4个以上,其中1-5亿元项目23个,5-10亿元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投资额度达到180亿元以上;引进500强企业2家、上市公司7家、境外投资企业8家以上。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和建成投产项目分别达到10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80亿元以上。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力争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笼子”。
  
  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外商与内商并重,在政策和服务上给予本土企业同等待遇。积极引导涉矿企业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和挖掘本土企业优势,实现资本与技术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和地方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大冶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五个零”实施方案》中的“五个零”规定(16),实行经济发展环境“一票否决”,着力营造开放程度高、商务成本低、社会秩序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把服务做到极致、把环境做到一流,提升我市参与全国比拼的竞争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树立“抓大、扶小、培新”的理念,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抓大”就是实施百亿产业和百亿企业提升工程,推进机电制造、饮品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四大集群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培育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和板块1-2家。做好迪峰公司和斯瑞尔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扶小”就是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培新”就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科技企业。力争全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其中过5亿元的5家以上,过10亿元的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70亿元。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大力实施“镇域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出台相关办法,着力破解镇域经济发展中的融资、用地等要素瓶颈制约,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全市有8个以上乡镇财政收入过亿元,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突出各村特色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新增黄石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40%,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新增各类合作社150家。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新增国家“三品一标”认证(17)农产品品牌3-5个,新增一批品牌农产品进入超市。鼓励建设家庭农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全年力争实现村均1个家庭农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以上,培育1000户规模经营大户和10名生态庄园业主,新建10个2000亩以上优质粮油示范基地、10个100亩以上蔬菜标准园,新增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150个(户)以上。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编制大冶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业态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产权评估、司法鉴定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联润农副产品国际贸易城、有色物流园、益达物流园、蓝天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一体配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型业态。促进房地产业规范发展。完成南部五乡镇旅游发展总规等12个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程。支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景区(点)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加快推进一批极具旅游开发潜力的景区(点)建设。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6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5家,力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
  
  (二)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社会转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做好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工作。启动城市总规修编,编制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四线”(18)管制规划,完善广告、环卫、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继续做好镇村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实现乡镇镇区控制性详规和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规划监管,严格执行规划“四线”管理和“一书两证”(19)制度,加强房地产开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管理,确保公共设施按规划要求落实到位。加大土地执法和规划执法力度,坚决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突出抓好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夜市规范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锦冶大道建设工程、城市备用水源大堤与城际铁路对接工程、106国道延伸与城西路对接工程。完成城西路改造、墈头603处铁路桥改造、高铁大道北段延伸、城际铁路公交换乘中心建设、刘金线桥梁改造等工程。启动铜都大道南延、七里路延伸与城际铁路对接、码头路建设、106国道改造、河金省道邓垅至马叫段拓宽改造、涉重污水处理厂和排江管网建设等工程,完成城西路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工程。推进城中村与老城区改造,完成尹家湖西岸景观带建设。完成灵乡变电站、罗桥变电站、高河变电站建设和有色攀宇工业园、金安钢铁高压线路迁改等工程。
  
  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一个中心(中心城区)、两个城镇群和一批中心镇、特色镇”的城镇空间发展思路,优先支持中心镇建设,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中心镇、集镇、农村新社区为依托,整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灵乡镇、还地桥镇、陈贵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金牛镇、保安镇打造特色鲜明的商贸镇,刘仁八镇、殷祖镇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镇,重点改造戴岭、小箕铺、新畈、陈如海、姜桥等5个小集镇。启动金牛镇、殷祖镇、刘仁八镇供水扩建工程,完成茗山乡、大箕铺镇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城市防洪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完成金井港堤防加固和大冶湖主港清淤工程,完成红旗泵站、毛铺灌区更新改造工程和尹家湖排涝泵站建设工程。完成九龙、大洪口等34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更新改造28千瓦以上重点抗旱泵站20处,加固堤防20公里、涵闸20处,清淤渠道100公里,护砌4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除涝面积6万亩。解决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全面铺开村庄整治“两清、两建、两化、两创”(20)工作,鼓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立村庄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市域内国道、省道、县道沿线100个村(自然湾)示范整治。硬化通村公路110公里,建立完善管养长效机制。重点围绕大广高速和刘金线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新增市镇两级城乡一体化试点村20个。
  
  抓好创业带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创业示范工程,多渠道促进全民创业带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全年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000万元以上,发放各类补贴2000万元以上,扶持创业1200人,创业带动就业450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800个。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培育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转移就业7600人。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成社保扩面7100人以上,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做好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效衔接后续工作,发放社会保障卡38万张。全面消除农村福利院危房,确保全市50%的福利院达到全省模范福利院标准。支持民办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全年新建(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707套,竣工1863套。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推进永久保留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公建民办模式,每个乡镇建设1所幼儿园。实施实验高中危房改造二期续建工程。加快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建设。新特教学校秋季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改造10个村卫生室,新建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托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着力构建“四级四线”(21)的服务体系。全面完成主城区和乡镇中心镇区数字电视平移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政策外生育多孩率。
  
  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快推进城区管理网格化、农村管理社区化、城乡服务同质化。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做好艾滋病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围绕解决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安全管理防控体系,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应变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法治大冶”建设,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三)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文化转型,加快文明创建步伐
  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开发具有大冶特色的文化产业,整合提升青铜文化、龙狮文化、石雕工艺、园林古建等地方独特文化资源,引导培育音乐、舞蹈、楹联、诗词、书画、青铜产品等文化元素多元发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培植文化市场主体,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加快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点文体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文体设施。继续加强农家书屋、全民健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体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支持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和家庭文化。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扶持推出1-2部在全省有影响、有创新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市民素质。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成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等爱心活动。大力开展多种文明创建主题活动,让文明创建覆盖城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彰显和传承青铜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增强城市软实力。
  
  (四)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生态转型,着力打造美丽大冶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展大冶湖流域及重点乡镇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大冶湖、尹家湖、保安湖、红星湖、环三里七湖和“三库六港”(22)等重点水域的综合治理工程,全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南部山区、北部湖区及保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创建工作,增强市民生态环保意识,创建黄石市级以上“生态示范村”12个。加强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综合治理,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继续抓好“五小企业”整治,巩固整治成果。严格履行项目建设准入“第一审批权”,落实环境容量前置审核制、节能减排责任制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新建项目严格按照“三同时”(23)要求建设环保设施。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实施清洁生产。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2.6%、1%、2%、1.8%。
  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78.9万亩耕地保有量。大力推进矿山废弃地复垦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年新增耕地3000亩以上。完成保安、刘仁八、大箕铺和茗山等4个乡镇的土地整理项目。编制完成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矿业权设置等专项规划,力争成功申报1-2个省级以上国土整治项目。加大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启动铜山口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推进武钢金山店铁矿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完成秀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抓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完成40家发证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工作验收。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24),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城市。
  (五)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企业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资金账务“双代管”,加强农村集体“三资”(25)监管。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开办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业融资担保业务。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属企业的改制改革工作。
  深化财税金融、国资监管和交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市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非税收入税式征管新模式,深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严格以票管费。加快完善融资体系建设,以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融资平台,研究制订债券融资方案,力争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扶持力度,成立由政府控股的担保公司,最大限度降低担保费用和贷款成本,服务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探索知识产权质押,以担保公司、企业联保、质押等多种融资途径,夯实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支持乡镇提高融资能力和水平。创新国有资产运作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一网五库四系统”(26),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网上操作,确保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加强镇村债务监控,提高镇村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启动开发区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开发区的发展活力。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赋予灵乡、还地桥两个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逐步推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及政务服务事项工作,创新行政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市管理和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
  加快事业单位和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工作人员聘用制管理,严格规范程序,注重实行动态管理,始终做到人岗相适、权责一致。全面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发展“六大工程”(27),引进10名政府高级雇员,70名企业急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创新型企业建设、知识产权型企业培育等“三大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增长5%以上。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做好武装、工商、统计、审计、物价、电信、邮政、供销、粮食、档案、史志、气象、人防、消防、科普、编制、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立足新起点,推进新发展,既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面对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谋求更大作为。
  
  以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推进跨越发展。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虽进犹危”的忧患意识和跨越赶超的责任意识,以参与全国比拼,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来提升精神区位,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只争朝夕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状态,勇担历史使命,朝着新的更高目标奋进。广大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要敢于担责、担难、担险,敢作敢为、善谋善成,不断提高以市场思维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举非凡之策,倾非凡之力,建非凡之功,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业绩,推动新的跨越发展。
  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执行落实。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把战略思路方案化、方案谋划项目化、项目实施具体化。对今年确定的“十件实事”、十个续建重点工程、十个新建重点工程和十大要素保障工程,进行细化分解,实行倒逼工期,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大力倡导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优良作风,严格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事项督办制,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查处力度,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决心破解发展难题。当前我们既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处在各种矛盾的集中凸显期,面临着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征地拆迁、维护稳定、民生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勇气,认真研究制定破解难题的办法、推进工作的举措、落实工作的方案,着力破解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新矛盾、新难题,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以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形象凝聚发展合力。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活动,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28)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以良好的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凝聚发展合力。
  今年,我们将筹资4.6亿元,重点办好群众关心的“十件实事”:一是筹资3000万元,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二是筹资2270万元,实施养老、医疗、低保提标等惠民生工程。三是筹资6678万元,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四是筹资3400万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五是筹资25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六是筹资1.08亿元,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七是筹资2800万元,实施泵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八是筹资2600万元,实施社区环境整治和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九是筹资3100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工程。十是筹资8860万元,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
  各位代表!进入“百强”,新的发展阶段充满新机遇,面临新挑战,孕育新希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励志图强,为实现“富民强市、争先进位”目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三大目标:即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五大跨越: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持速度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从“全省领先”向“全国百强”跨越;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联动,努力实现城乡发展从“试点先行”向“全域统筹”跨越;高度重视民生发展,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努力实现群众生活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坚持文明提升和文化繁荣相融并进,努力实现文明创建从“省级文明城市”向“全国文明城市”跨越;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坚持管理和服务同步提升,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从“创新试点市”向“管理示范市”跨越。
  3、“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4、“五小”企业:指小选矿(小选金)、小化工、小水泥、小钢铁、小造纸等生产规模小、能耗高、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差、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工业企业,属国家明令淘汰对象。
  5、“五项保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
  6、“五务合一”: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提出的要求,即:强化党务、规范村(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
  7、“六大整治行动”:指治安环境大整治、服务企业大行动、交通秩序大管理、平安校园大创建、文化市场大清理和信访积案大化解。
  8、“三位一体”:即政务平台、事务管理、社区服务三位一体。
  9、“两级中心、三级网络”:“两级中心”指市级人民调解中心和乡镇人民调解中心,“三级网络”指市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三级调解网络。
  10、“三调对接”: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相互对接。
  11、“三网合一”:即政府采购电子竞价系统、工程建设网上招投标系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出让系统三网合一。
  12、“三化促一化”:通过实施“交易过程公开化,交易行为规范化,交易方式市场化”,有效促进了“公共资源利益最大化”。
  13、“六权”活动:即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清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清权、确权、晒权、制权、督权、评权“六权”活动,实现权力必公开、行权必规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权力运行机制。
  14、四化同步: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15、“1+4+N”园区平台:“1”指一个国家级开发区,“4”指四个省级工业园区,“N”指多个乡镇特色产业园区。
  16、“五个零”规定:对落户我市的工业项目(矿山和房地产项目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零收费”,市级行政审批和服务性收费全免;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执行首次违规“零罚款”(环保、安全生产和违法犯罪除外),实现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零干扰”;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实现行政审批(服务)“零超时”;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零容忍”,严肃进行问责。
  17、“三品一标”认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8、“四线”:即红线(道路)、绿线(园林绿化、山体)、紫线(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蓝线(江河、湖泊、湿地)。
  19、“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建设许可证。
  20、“两清、两建、两化、两创”:即清垃圾、清沟渠;建垃圾池(房)、建村庄道路;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绿化;创建文明乡村、创建文明户。
  21、“四级四线”服务体系:“四级”是指,在市级,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开办党员群众服务窗口;在乡镇,依托镇政府或部门,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在村、社区,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在村民小组,依托党员中心户,建立党群服务点。“四线”是指,利用乡镇党员群众服务车直接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的服务“交通线”,利用全民服务“一本通”告知群众的服务“信息线”,机关干部“五联五送五帮”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联系线”,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里一线工作的服务“工作线”。
  22、“三库六港”:“三库”即毛铺水库、杨桥水库和九桥水库,“六港”即大冶湖主港、栖儒港、小箕铺港、南峰港、高河港和金牛港。
  23、“三同时”: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4、“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25、“三资”: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
  26、“一网五库四系统”:“一网”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五库”即代理机构诚信库、监理企业诚信库、投标人诚信库、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信息库、施工企业信息库,“四系统”即网银支付系统、网上竞价系统、电子评标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27、人才发展“六大工程”:即人才发展金巢工程、金牌工程、金芽工程、金穗工程、金凤工程、金桥工程。
  28、“三公”支出:指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