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局持续推进八大工程,实施七项行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市教育局获评“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还地桥镇中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我市入选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湖北省科学教育实验区,学前教育通过全国普及普惠评估。
一、2024年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聚焦政治引领,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实
1.思想教育走深走实。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100余次,邀请专家讲党课、作专题辅导报告5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大冶市教育系统党纪学习教育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例,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以案说纪、以案促纪活动。严格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学16次,集中研讨12次,举办“首单宣讲”165场,示范宣讲1场。
2.党建引领提质提效。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15个乡镇(场)党组织转入局机关党委。加强“党建引领·先锋校园”建设,健全完善“1+1+N”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评选党建优秀案例10个,推荐9名退休党员进入银龄人才库。落实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接收预备党员36名,党员转正23名。深入开展“一下三民”活动,建立“问题清单”3批共12个问题,全部按规定时间得以解决。
3.党风廉政从严从实。印发《大冶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通知》,建立局分管领导、股室单位负责人、学校党政主职、分管副职、直接责任人五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聚焦教育领域微腐败,扎实开展“群腐”两个专项整治,整改处置违规收费问题18起、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199起,共处理处分185人,追缴金额818.6万元,移送市纪委问题线索18条。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对涉及醉驾、酒驾、赌博等违法行为的党员教师严肃执纪问责,全年共处理处分党员教师210人,持续释放震慑效应。
4.意识形态抓紧抓牢。全面落实“72115”工作机制,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规范处置舆情62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印发《大冶市教育系统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规范教育系统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管理。加强正面宣传,在各级媒体发稿200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发稿6篇,省级媒体发稿300余篇、地市级媒体发稿1300余篇,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深化整治形式主义,落实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准入制度,建立审批、印发通知书制度,压减进校园事项,切实减轻基层学校负担。
(二)聚焦民生保障,教育资源供给更加有力
5.教育资源配置更优。依据我市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编制《大冶市中小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投入11.6766亿元,推进黄石市、大冶市2024年十件实事工程(黄石2个、大冶4个),改薄能力提升、扩大学前教育等4类共26个中央省级资金项目工程建设,大冶一中还地桥学校、小箕铺中心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校舍面积196100㎡、维修校舍118010㎡、改造运动场14000㎡、新建围墙2200米,新增学位4600个。
6.教育数字化赋能更强。推进大冶市教育数字化建设三年行动,投入1062.2万元,实施“三通两平台”装备升级,建设中考标准化考点11个。创建智慧教育平台省试点学校4所,入选湖北省基础教育数字教育典型案例5个。市电教馆获评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胜单位。对接大冶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我市教育建筑白模ID核对工作,标识城区学区划分网格63个,完成城区核心区域28平方公里以内93所学校的教育建筑信息核对、确认和认领工作。
7.教育保障力度更大。全年争取上级资金共计21904万元,全面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2024年财政预算教育经费15.5820亿元。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11人次,合计资助金额631.76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获国开行、省资助中心肯定。
(三)聚焦立德树人,多元育人成效更加显著
8.思想道德教育有声有色。加强思政课体系建设。姜桥中学与湖北师范大学结对,湖北师范大学“勤敏”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践基地落户大冶湖学校。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思政教师专职配备超70%,6名讲师组建大思政课讲师团,开展宣讲活动3期,推出10集“筑梦青春 强国有我”大思政课系列微视频,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开发大冶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等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182场次,参加学生累计达10万人次。评选实验中学伍鼎鼎等20名“大冶市新时代好少年”,第五实验学校六(1)中队荣获全国少工委授予的少先队最高荣誉“红领巾奖章”五星章。
9.“五育”并举落地见效。深化体教融合。制定《大冶市体教融合示范市试点工作方案》,深入实施体质提升行动,大冶一中、还地桥镇中学、第四实验学校等在省级体育比赛中捷报频传,滨湖学校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我市被列入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地。强化劳动教育。开设20余个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城乡学校共建共用本土劳动实践基地。厚植科学教育沃土。开展“科普大篷车”走进乡村中小学启动仪式,滨湖学校获评“湖北省科普教育学校”,我市组团前往英山学习。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中小学阅读工作的通知》,滨湖学校王嘉鹤被评为省“读书标兵”,东风路学校肖瑞林、北门小学袁野分别获省一等奖、二等奖。
10.家校社共育同频共振。建好家长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常态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倡议家长参与学校亲子、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家校社教育指导。制订《大冶市“多位一体”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方案》,联合村、社区组织暑期名师助教、开办希望家园。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进校园活动10场、父母公益沙龙2场,开播20期周三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课,受众14余万人次,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聚焦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更加显著
11.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以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县市”为总抓手,不断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4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0.55%,成功举办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推进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
1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教联体改革,制定出台《大冶市教联体建设提升行动方案》,组建27个省市县教联体,出台《大冶市教联体建设指导意见》,3名市管干部、5名局管干部任乡镇中小学执行校长,254名教师教联体内部交流。新华网以《湖北大冶市中小学教联体覆盖率达100%》为题报道我市经验,还地桥镇教联体入选“首批省级示范性教联体”。巩固拓展“双减”攻坚成果,组织召开黄石市2024年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现场会,持续深化“30+10”课堂改革,开设“小鲁班”木工坊等特色社团100余个。完善部门联合审查准入机制,严查学科类隐形变异校外培训机构,查处立案无证培训机构12起,强制注销培训机构2家。
13.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深入推进县中振兴计划,新建大冶一中还地桥学校,湖北师范大学帮扶托管大冶二中。整合县域高中资源,建设大冶一中与还地桥学校、实验高中与大冶二中融合型教联体。2024年我市高考再创佳绩,实现“三年三跨步”,清北强基过线6人,北大录取2人,空飞学员5人(单校录取人数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文化生本科特殊招生线上人数1235人,本科线上人数3089人。
14.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大冶中专改扩建三期工程,学校综合实训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投入1千万元配置计算机、汽车工程等专业实训设备,满足学校大部分专业实训要求。开展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良好氛围。大冶中专获批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单位资格,今年正式面向在校生开展从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培训。
(五)聚焦专业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更加优化
15.教师专业素养有力提升。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强师计划三年行动”,抓好“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59场,参训6582人次。4000余名教师完成网上研学培训,合格率达100%。湖北省智慧型班主任培训暨湖北省第八届“新锐班主任”颁奖典礼在我市举办。强化以赛促教。开展第九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赛解题”等活动,大冶一中张子晴、汪雅丽荣获黄石市青教赛语文、英语学科比赛一等奖。举办精品课、好课堂等各类评比活动,入选湖北省精品课13节、好课堂22节。大冶湖学校朱冰松被评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大冶二中石海山被评为全国县域高中卓越年级主任。
16.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制定《大冶市特级教师和新获评黄石市级以上人才荣誉教师激励措施》《大冶市教育系统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采取“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人才引进”等模式,新招教师183人,商调7名市外教师、21名“双高”人才来冶从教。召开第40个教师节表扬大会,通报表扬黄石市级先进教师74人,大冶市级先进教师247人。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全年交流轮岗教师591人,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1.6%,交流轮岗骨干教师209人,占实际交流教师总数的35.4%,城区学校到乡镇交流157人,超编乡镇到城区学校交流56人。我市15项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事项入选《强荆楚之师湖北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案例》。
17.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强化。选树优秀典型弘扬师德师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评选“我的育人故事”100个,印制师德学习资料汇编,推选黄石市师德优秀教师5人、大冶市师德优秀教师30人,在全市举办“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强化师德警示教育。召开教育系统警示教育大会,组织教师观看警示教育片,牢固树立师德为首价值导向,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不断推动教风行风向上向好,大冶一中邹德标被评为湖北省师德标兵。
(六)聚焦安全底线,校园安全基础更加稳固
18.平安校园建设常抓不懈。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月通报、季考核、年考评制度,强化安全监督,开展防欺凌、防溺水等安全事项专项督查24批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49条。配备法治副校长145名,组织法治副校长专题讲座120余场,将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列入课程表,学生受教育面达100%。滨湖学校、第四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成为我市首批“少年军校”挂牌学校。
19.学生身心健康全力呵护。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印发《大冶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方案》,实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组织14余万名学生视力筛查。71名校医进驻校园,校医配备经验全省交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足开齐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课程,全面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160余人。加强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依托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心理咨询、辅导1023人次。每学期对“六类学生”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落实“一生一案一专班”跟踪关爱帮扶。
20.食品安全防线切实筑牢。以开展大冶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全力排查整改校园食品安全隐患,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18家学校(幼儿园)食堂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严格落实校长、园长陪餐制度,有效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大冶市实验高中、大冶市尹家湖幼儿园获评全国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
此外,工会、群团、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了全面进步,我市教师大合唱在两市双双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教育团委完成换届选举,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全省交流发言。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配置有待再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数公基”建设短板有待再补齐。教育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数字化赋能教育发展能力仍较为薄弱。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再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不优,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师德涵养不高。四是教育改革有待再深入。低效课堂、重复作业、频繁考试,思维训练轻等弊端依然存在。五是学生安全还有待再夯实。少数学校风险防范不够到位,学生安全事件偶有发生。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内涵式提升,深化融合型教联体、体教融合、科学教育、思政一体化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涵养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促进青少年身心及体质健康全面提升,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选配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积极拓宽各校领导班子渠道,加强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完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队伍培养机制,开展书记校长专题培训,举办书记校长论坛,着力提升书记校长的政治能力和办学治校能力。完善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校务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大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情况的督查力度,推进学校民主建设,提升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水平。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警示教育,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实施全面监督,紧盯教育领域群众身边微腐败,深入开展乱收费和食堂膳食经费治理。严格执纪问责,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构建学校党组织统一领导、各部门互相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提档升级。深化融合性教联体改革,聚焦扩优提质,持续扩大融合型教联体占比,加强资金、设备、人员等保障,健全教联体统一组织管理、教师调配、教学教研、资源配置、财务制度、捆绑评价等工作机制,争创1—2个省级示范教联体。深化教育数字化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三大平台”(巡课平台、集体备课平台、录播平台),师生数字终端配备全面达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湖北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校(还地桥镇初级中学)建设,以“一校一经验”目标,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运用的改革成果。
(三)合理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在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稳妥撤并“小、散、弱”学校,撤并金湖街办角田小学等19所乡镇小学。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以东风路学校、尹家湖中学等学校为核心学校,推进融合型教联体提质扩优,推动超规模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有序分流,探索尹家湖片区中小学资源布局新格局,有效缓解“大校额”“大班额”“择校热”。支持托幼一体化建设,改扩建乡镇(场)中心幼儿园,逐步增加托幼资源配置,推进幼儿园转型发展,满足群众托育需求。
(四)推进各类教育扩优提质。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两个占比。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统筹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冶湖小学部、大冶二中二期、大冶中专三期、新街小学改建等工程实施,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推进县中振兴,建立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机制,支持大冶一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支持大冶湖学校自主办学、特色发展,支持大冶一中与还地桥学校、实验高中与大冶二中办融合发展,支持大冶六中办特色艺术高中,规范民办高中发展,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水平。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对接我市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卫生健康三大核心产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五)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立完善教师标准体系,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教育教学实践各环节,纳入教师管理评价全过程。健全优秀教育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和紧缺学科教师,常态化开展“赛解题”等活动,完善名师队伍培育机制,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融入支部建设,加强师德培训。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师德问题核查、报告、惩处、通报责任,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推动教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打造一支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六)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健全教育执法和监督机制,加强教育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推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落实《湖北省学校周边安全区域管理办法》,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安全防范“四个100%”建设,营造和谐安全育人环境。完善“11530”安全教育机制,提高生命安全知识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变能力。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干预等机制,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大冶市“多位一体”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方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去存量、遏增量、提质量”,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推进“骨头案”“钉子案”等信访积案动态清零,进一步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