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索 引 号: 分  类: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2025-02-26
标  题: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  号: 主 题 词: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25-02-26

  • ×

    分享是一种态度

    0

2024年,大冶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走在全省前列、冲刺全国五十强”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优化统计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不断强化政治建设,为党的建设凝聚合力。深化教育强党性。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运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年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育,全年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2次、党员集中学习12次。多措并举立规矩。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作为学习重点,通过邀请市委党校讲授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党组书记讲廉政党课,综合运用集中研学、个人自学等形式不断增强党纪学习教育实效,推动党章党规党纪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自觉遵规守纪的意识和能力。警钟长鸣守底线。常态化开展上下班纪律、会风会纪督导通报,综合运用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廉政月学”、工作约谈等形式强化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献良策。一是谋划百强进位。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实抓细强县工程、赛迪百强、中郡百强、竞争力智库等指标体系分析研判解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24年,我市中郡百强、竞争力智库百强均首次进入前五十位,在全省县市领跑;二是唱响统计声音。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资源,做到月月有分析报告,季季有决策建议,年年有考核评价,全年撰写各类信息分析100余篇,其中10余篇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统计参谋作用不断强化;三是统筹进规入库。全面挖掘“五经普”登记成果,结合税务数据建立“四上”企业动态培育库,系统全面指导进规进限工作,预计2024年新增“四上”企业突破200家,成功实现“四上”企业3年倍增计划。

(三)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为数据质量筑牢防线。一是积极稳妥推进质量提升。加强对数据修订追责和衔接工作的监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二是多措并举强队伍提素养。建立健全考勤、请假、值班、财务人事、评先评优等制度,注重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演讲比赛、业务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各类培训班20余次,实践活动10余次,2024年取得了通过全国统计执法证考试2人,高级统计师和中级统计师各取得1人的优异成绩,持续打造专业化统计队伍,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三是久久为功深耕基层基础。推动以金湖统计中心高标准建设为点,以乡镇统计能力提标升级为线,以“星级管理”台账建设为面,通过点线面结合方式纵深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擦亮统计基层基础全省“大冶招牌”。

(四)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为高效普查创造条件。一是坚持核算先行强谋划。充分发挥统计核算的职能,测算先行,条块结合,明晰目标责任,为摸清家底奠定坚实基础。经初步核算,我市“五经普”GDP为710.91亿元,三大产业占比分别为8.39:46.94:44.68。二是坚持摸底先行强管控。结合普查工作时间流程,提前开展摸底,找准问题症结,强化分行业分乡镇管控,保障经济普查工作稳步高效推进。全市“五经普”共登记普查单位(包含一套表和非一套表单位)19098个,比“四经普”增加10266个,增长116.24%。从产业结构看,我市第二产业法人单位共计4039个,比“四经普”增加2075个,增长105.65%,占普查单位数的23.39%;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共计13231个,增加7684个,增长138.53%,占普查法人单位数的76.61%,比“四经普”第三产业比重增长2.76个百分点。三是坚持审核先行强质量。通过对比审、系统审、多级审等“联审机制”,不断提升“五经普”单位普查统计数据质量,从严把好数据审核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影响,企业对统计数据质量关注度不高,导致数据不完整,不精准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企业电子台账使用率不高、乡镇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突出。

(三)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解决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办法不多,高质量分析课题偏少,数据质量管控的思路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较明显。

三、2025年重点工作

(一)激发活力,打造创新“策源地”。通过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机关规范化建设能够确保各项任务有序、高效地进行,进而提升单位的整体形象。一是以政治赋能干部队伍新发展。注重年轻干部的成长,吸引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向党组织靠拢,为统计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二是以实践活动赋能干部队伍新成长。通过举办“统计知识竞赛”、“统计技能大比武”、“写作能力提升培训班”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提升统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以学习讲堂赋能干部队伍新力量。运用好“统计讲堂”平台,灵活创新学习载体,注重引导职工结合业务必需、个人亟需的知识开展学习。努力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强化服务,画出理想“同心圆”。一是“四上”企业入库纳统全覆盖。持续加强对符合条件企业的跟踪服务,做好政策宣传和行业指导,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户入库纳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二是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全覆盖。分批次分专业组织部门、企业统计人员开展统计业务培训,“面对面”讲解统计专业知识,“手把手”培训统计业务工作,解决基层统计难点,提升工作效率与业务水平。三是服务决策全覆盖。抓实抓细强县工程、赛迪百强、中郡百强、竞争力智库等指标体系分析研判解读工作,强化统计预警,深化经济运行分析,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五十强”能力水平。

(三)锐意改革,筑牢基础“奠基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是加强统计法治建设。借助省级统计督查契机,推动各部门各企业深入学习贯彻统计工作相关的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持续常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压紧压实乡镇月度核算工作,推动核算工作向纵深推进,营造统计法治良好生态。二是提升统计工作效能。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统计效能。特别是在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农村电子统计台账体系建设等方面,通过提高统计星级管理补助标准,全面提升使用率,为全市统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争取2025年全省农村电子统计台账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责任编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