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加强工贸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按照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黄石市、大冶市应急管理局《工贸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一2026年)》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通过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2024年底前初步建成工贸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基本消除2023年及以前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自主管理、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2026年底前建立健全动态清零、闭环管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源头管控行动。
1.严格落实重点行业领域标准规范。工贸企业严格落实应急管理部、省应急厅印发的《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10号令)、《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13号令)、《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6号令)、《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安全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2.强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工贸企业依法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36号令)和《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贸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的通知》(鄂应急发[2023]5号)的要求,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推进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工贸企业严格按照《全市工贸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的通知(冶应急[2023]8号)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改,严格落实好主要负责人“七个一次”的工作要求,每个月至少带班检查1次安全生产工作;每季度至少带队检查1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并组织专题研究(金属冶炼企业每月至少一次);每年至少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总结表彰及工作部署会议;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作1次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每年组织签订1次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或承诺书;每年至少组织1次安全生产知识专题培训、带头讲安全生产辅导课;每年至少组织1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
4.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各安委办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小切口、抓关键”,突出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涉氯、涉及储存、使用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高温熔融金属、煤气、喷涂、人员密集等高风险场所;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明确整治重点任务,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三)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行动。
5.提升企业标准化创建质量。统筹推动、积极引导工贸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逐步达标、规模以下企业积极创建。镇安委办分行业、分等级选树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差异化监管执法的重要依据,对达标企业减少安全执法检查频次。
6.深化巩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成效。继续加快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运行,为企业源头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筑起坚强屏障。督促企业强化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管控层级,层层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主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四)开展科技兴安和创新示范行动。
7.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2024年底前实现涉粉作业10人以上金属粉尘、木粉尘、粮食粉尘、饲料粉尘、铝镁粉尘以及其他重点粉尘涉爆企业接入系统;2025 年底前实现所有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等相关企业接入系统;2026年底前实现工贸企业基础信息、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执法检查、隐患整改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8.发挥重点企业“排头兵”表率作用。组织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创新示范活动,大力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高危岗位自动化、安全信息数字化、监测预警智能化“四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安全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布优秀实践案例,强化示范企业引领作用。
(五)开展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提升行动。
9.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分级属地原则,三年内完成工贸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2024年组织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省应急厅涉及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2025年组织金属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通过“中央党校主课堂+各地区分课堂”同步模式进行培训。
10.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督促工贸企业将重大安全风险辨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列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工贸重点行业领域每年至少组织1次疏散逃生演练现场观摩活动。各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疏散逃生演练,其中金属冶炼、劳动密集型及“厂中厂”等类型企业至少每半年开展1次疏散逃生演练。让全体人员熟知逃生通道、安全出口及应急处置要求,形成常态化机制。
11.开展岗位“四知卡”行动。指导督促工贸企业根据岗位特性、风险制定“四知卡”(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岗位风险辨识、岗位操作规程、岗位应急处置),每个岗位员工要熟知岗位制度、岗位生产流程、岗位风险和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处置的办法,做到安全生产心中有数,遇突发情况应急有方。
12.加大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力度。强化事故警示作用,深入剖析工贸行业较大以上和重大涉险事故教训,及时发布警示信息或事故通报。及时向各有关企业推送相关警示教育片。各相关工贸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开展警示教育,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六)开展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提升行动。
13.精准严格规范执法。要结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清零行动,制定年度执法计划,突出高风险行业领域,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深入推进精准执法。要运用“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推进精准执法,集中挂牌、整治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不断提升安全隐患立案率,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不依法履职导致企业安全隐患突出的依法严格采取“一案双罚”措施。
14.持续推进督导指导帮扶行动。要结合实际,组织专家、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辖区内的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指导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配齐配强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强化行业专家、技术服务机构支撑,提高排查整治专业性。
(二)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工贸行业治本攻坚典型经验推广,适时发布经验做法和实践案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曝光一批涉及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违法行为的典型执法案例,强化警示和教育引导作用。
(三)强化监管执法。治本攻坚行动期间,对排查整治不力导致重大事故隐患依然存在或发生事故的,依法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一案双罚”;重大事故隐患长期存在并多次受到处罚的,依法予以严惩。
(四)强化综合施策。要坚持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既通过集中治理攻坚,查问题、除隐患、防事故,又通过落实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治本之策,从根本上补齐工贸安全短板弱项,解决难点堵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