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全力以拼经济、促振兴、保安定、惠民生,经济运行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元至9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9亿元,增长2.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9.0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96亿元;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29.6万元,增长19.52%,完成107.86%;完成财政总收入2.9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22亿元;完成工业进规5家、商贸业进限4家;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4750万元;在2023年中部百强镇中排名升至19位。我镇获评湖北省美丽城镇示范镇,南山村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乡村音乐潮、全市协商在一线现场推进会在我镇举办。第六届政务服务博览会组委会综合评审决定,授予陈贵镇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综合能力示范单位,全国乡镇仅此一家。
一、工作回顾
(一)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先后前往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南等地开展招商考察327天,拜访企业43家,其中主职领导亲自挂帅考察活动20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额79.4亿元,涉及金属冶炼、智能设备等多个行业领域。
(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以“双千”为抓手,聚焦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重点招商项目,解决问题28个;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整合资源,设置24小时智能自助服务区,推行“帮代办”“网上办”“自助办”等服务,为项目全程代办工商注册、备案手续、申报能评、环评、安评等中介服务,让市场主体和企业少跑路、办成事。
坚持“项目为王”,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56.77亿元。投产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9.06亿元。
(三)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落实粮食种植面积46929亩,建立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示范基地6000亩;加强耕地流失问题整改和日常监管,完成省下发128个核查图斑的整改销号,实现种满种足,保障粮食安全。出栏生猪6.2万头,出笼家禽45万只;全镇稳定小龙虾生产面积1.6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举办第二届龙虾文化旅游节,带动小龙虾销售5万斤;完成刘家畈100亩蔬菜基地建设和洋塘100亩芦笋基地建设,保障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建设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5个,全镇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以上;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全镇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901吨,清理沟渠总长380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农业生产废弃物1142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华垅村获评省级生态村;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召开各类活动会议40余次,稳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四)科技创新呈现新亮点。强化科技赋能。大冶亚光高强螺栓有限公司获评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以陈贵镇为中心的畜禽加工科技园荣获省级评选先进等次;小雷山村成功申报黄石市科普示范村;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80家,技术合同认证金额7亿元;大冶市新亚科技制造有限公司、湖北立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大冶亚光高强螺栓有限公司3家公司入选2023年湖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
(五)民生福祉跃上新台阶。政务服务大厅各窗口及村、社区各便民服务站共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5110余件。办结25110件,办结率100%。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云上大冶”等平台共接收群众投诉、建议、反馈、咨询工单99件,签收率、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开启“一站式”结算服务及先诊疗后付费服务,积极实行大病专项救治行动,不断开展巡查工作,时刻关注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人员动态变化;各村卫生室基础药物品种约50余种,完全能满足日常诊疗需要,所有药物价格上墙公开公示;发放小额临时救助资金208455元;80岁以上老人已办理享受高龄补贴1242人;发放低保金额349453元,发放高龄津贴541372.62元;设立陈贵镇雷山英才教育奖励基金,社会各界捐款1067万元;投入800万元,对大冶十中等学校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圆满完成了14户危房改造任务,经市级检查验收全部合格,争取上级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0.4万元,已全部拨付到农村危改户的一卡通账户;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化解,综合化解率达到76.19%。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8次,放映公益性电影121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环境保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83天,优良率63.6%。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三链”齐抓,打造经济富美陈贵。一是精准补链。紧盯牛仔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农旅文化、食品加工五条重点产业链,在摸清自身产业优势和产业缺失的情况下,分析产业的上下游细分产业、相关产业,研究每个潜在目标企业的实力、产品、行业地位,制定招商图谱,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千方百计招大引强。二是着力延链。以提升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五率”为导向,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快开工,在建项目再提速、早投产,建成项目早达效、早入库。牛仔纺织服装产业链,重点围绕20万方服装标准化厂房项目,招引知名牛仔制衣企业及配套牛仔纽扣、拉链等企业落户;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围绕400亩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抓席丰2号高炉点火投产并与下游航宇鑫宝铸管一体盘活;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推动600亩众冶矿产品循环产业园项目二期熔炼炉项目建设。三是加速强链。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鼓励顺富纺织、东神楚天化工等行业领军企业,与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新突破。
二、“三产融合 ”,打造产业丰美陈贵。一是农旅融合。利用辖区雷山4A级景区资源,推进“一村一品”,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引导花卉苗木、草莓、猕猴桃、甘蔗、火龙果、蜜桔、果冻橙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发展“两品一标”产品5个以上、星级农家乐5个以上、民宿50家以上,打造采新鲜水果、住精品民宿、吃农家饭菜的休闲观光旅游带,吸引武汉都市圈市民前来“打卡”。二是工农融合。推动雨润一期福润禽类加工、三期富成食品早日盘活,依托隆庆肉类、杰梓旭农副产品加工、宝峰米业等龙头企业,带动生猪、肉鸡养殖、水稻种植等产业健康向好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向精深加工、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户增收。三是文旅融合。以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历史文化为载体,共同缔造柯瑾故居、知青馆、村史馆等人文景观,推动村庄变景点,同时以文化保护传承为内涵,推动茶产业与茶文化相融合、中药材与养生养老相融合、小龙虾、水果等产业与文化旅游节会相融合,吸引武汉都市圈市民前来“打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三措”并举,打造环境靓美陈贵。一是推进“三区”同建。坚持镇区、园区、社区同规同建,建立以镇区及大金省道陈贵段沿线为核心,以铜山口、王祠、李河三个中心集镇为支点,以大金省道沿线为主轴的主导产业中心集镇带、何夕至铜山口沿线的工矿产业集镇带、铜山口至九桥沿线的物流旅游产业集镇带以及316国道陈贵段沿线高新产业集镇带等四个产业集镇带建设,形成以大金沿线陈贵段为主轴,316国道、栖螺线、陈台线为副轴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并不断完善镇区和小集镇生活服务设施,推动人口向镇区、小集镇集聚,提升城镇化率,实现“产城无缝式融合、镇村一体化建设”。二是推进“三水”共治。保护水安全。重点做好陈贵大港、欧家港和11座水库、33口万方以上山塘的堤防整险加固、清淤,健全防洪体系建设,防范流域安全风险,确保河库安澜。呵护水生态。常态化推行河长巡河、河道保洁机制,加大“散乱污”企业、涉水养殖场、违法捕捞、非法采砂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提升河流、水库和小微水体质量。维护水环境。推进红旗灌区节水配套设施更新改造,加强红旗泵站和全镇21处28千瓦以上泵站的维修管护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修缮和维护,确保农业排涝抗旱环境得到较好改善。三是推进“四化”提升。以陈贵大港、欧家港为主线,以九眼桥等水库为支点,点线面结合,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整治、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共同缔造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系列工程,重点巩固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成果,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农村美化、绿化、亮化、洁化“四化”提升,创建一批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清洁村庄,实现省级绿色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全覆盖。
四、“三治”共优,打造幸福和美陈贵。一是深化自治。镇干部带头联村党组织、村干部带头联村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带头联户,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成立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平安联防、公共设施管护等自治队伍,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把省市镇共同缔造试点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村规民约积分制试点。二是加强法治。全面推行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通过融合联动,实现由“独立”向协同的转变,逐渐形成以村社区为基础,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支撑,以多部门联动为依托,以一村一辅警、法律明白人、一村一法律顾问为补充的基层治理格局,确保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创建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黄石市平安乡村、“七无三零”村。三是推行德治。极发挥乡贤文化、家训家风的教化作用,完善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四会”组织,立足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大冶楷模(好人)等评比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乡村德治水平、文明程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