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乡镇街 > 保安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保安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

发表日期:2024-06-05    文章来源:大冶市保安镇镇人民政府

《保安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解读。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中央、省、市等相关文件精神,保安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把“十四五”规划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在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黄石市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深入推进武鄂黄黄一体化,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提高城乡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秀美保安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在更高起点上制订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夯实“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商贸活镇、文旅兴镇”四大支撑,全面建设“水乡保安、书香保安,争创湖北旅游名镇”的发展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考虑。《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安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夯实组织基础;  

2.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打造美好保安;

3.聚焦提质增效,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4.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持续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6.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我镇实际和上级相关文件,经镇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征集相关单位意见,科学调研,制定本规划。

四、工作目标

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揽全局,坚持“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双轮驱动、融合发展,打造健康食品新高地,紧抓机遇,乘势而上,久久为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树立科学赶超发展意识,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力争到“十四五”末,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交通、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五”时期是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我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五、主要内容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与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是:

1.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步走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在项目招引规模和质量、外资利用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2.镇村发展更加协调。突出精建细管,打造特色精品城镇。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稳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质量,确保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区域互动发展更加融合,城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主体功能区定位更加明确。

3.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巩固深化扶贫攻坚成效,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保障生活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推进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明显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4.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绿化美化、扬尘管控、散乱污企业取缔、秸秆禁烧、污染源查堵等工作,确保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镇村绿色空间不断增加,林木绿化率稳步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持续上升,建成生态美好新家园。

5.基层治理富有成效。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大庄模式”,深化提升社会治理效果,健全完善多元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矛盾纠纷一线调处。培育文明乡风,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渗透,确保基层治理效果。

六、创新举措

1.强化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围绕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发展等重点产业方向,策划建立并滚动推进重点项目。结合保安镇实际情况,创新举措,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加大项目督办力度,狠抓项目落实,完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资源要素配置、招商引资和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和各种矛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完善评估机制根据规划目标分解计划,开展年度评估。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评估等第三方评估制度,扩大民意测评范围,增强规划的准确性和广泛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本规划任务和目标为依据,全过程评价规划实施情况,并相应完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