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治林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林下经济业不与林木争光、不与其他农作物争地,选择适合林地资源利用的种植和养殖形式,不砍伐树木,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是林业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补充,是现代林业、立体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局结合行业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的建议”,由点及面,延伸到“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主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探索服务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模式,助力大冶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
一、坚持科学谋划,优化全市产业布局
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线,在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创新建设模式,探索林下经济新路径,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通过林地流转、入股等合作方式,投入专项资金,拟定在森林抚育后的林地发展林下经济 4 万亩,其中林下中药材培育等 1.5 万亩,林下养殖 2.5 万亩。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加强林下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利用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开展道地药材产地和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一批以稳定提升中药材质量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
二、加强科技合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针对我市林业经济科技含量不高、投入风险高等问题,2022年11月,我局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并在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了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下经济研究中心(大冶)。2022年5月和12月,我局分别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科技成果应用合作协议书》,强化科技合作,为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22年12月,我局研究制定了《林下高效种植石斛及白芨模式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并于2023年2月10日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且与湖北省林业局科技合作处签订《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合同》。为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局争取国家项目资金70万元,以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为基础,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支撑,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技术问题,将风险降到最低,产业成功率大幅提高。2023年8月,正式形成《科技成果评价报告》(鄂技交评字〔2023〕第S109号),并在湖北技术交易所上进行推广,为我市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可复制、可参观、可学习的示范推广场所,2023年全市涌现出发展林下药材种养专业大户2户,面积达2000余亩,通过强化示范引领,实现了以点带面。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本领
为提高林下经济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针对林果业、林下经济业的特点及每一个重点环节,2023年我局组织林下经济从业人员赴阳新县、通城县参加学习2次,聘请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来冶定期举办培训讲座2次,培训从业人员达110人次。不定期组织有关技术员观看栽培专题片,规范技术操作。计划从2024年起,力争用二至三年时间为每一个企业单位、个人或合作社培训1至2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全市林下经济和林果业的发展储备技能型人才。同时,我局主动与市科技局对接,委派6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六家企业、合作社或个体,每一个科技特派员每月必须到进驻单位一次,常年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解决进驻单位存在的技术难题,激发各类从事林下经济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强化拓展外延,实现了发展多元。
经调查统计,目前全市林业产业化家庭农场有178家,林下种养殖面积达到56254.3亩(不包括用材林栽植面积),总产值近3亿元。一是按面积统计: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120家,面积在50亩以下的26家,面积50至100亩的52家。截至12月份,生产各类林产品鲜果1686.5吨(不包括茶叶产量)。二是按乡镇统计:保安镇5家,面积408亩;陈贵镇41家,面积4466亩;大箕铺镇9家,面积1866亩;还地桥镇5家,面积8000亩;金湖街办10家,面积1040亩;金牛镇9家,面积4950亩;金山店镇9家,面积4567亩;灵乡镇15家,面积8413亩;刘仁八镇21家,面积5381亩;殷祖镇53家,面积15421.3亩。三是按种植养殖种类分:白茶32家,面积9020亩;涉及药材种植4家,面积4485亩;水果种植加养殖87家,面积25596亩;花卉苗木类25家,面积7776亩;其他类如花椒、栀子黄、油茶、艾草、雷竹、林下养牛等综合类30家,面积9377.3亩。
感谢您的建议,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大冶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 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