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市政数局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24-06-05    文章来源:大冶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政数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落脚点,不断推动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为大冶市“当好主力军、建成节点城、奋进五十强”贡献了政数力量。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阳光政务品牌。全面凝聚政务服务中心人干事创业合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业务互融互促,全力打造“党建引领·阳光政务”服务品牌。三是严明纪律规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强化教育警示作用,坚持常态化学习纪委有关通报文件精神,扎实认真开展各专项整治活动。

(二)坚持统筹协调,全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一是省市任务有落实。营商环境116项重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全部销号完成。二是惠企政策有成效。2023年减税降费合计5.6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2.42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3.22亿元;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为1245家企业兑现政策资金7136.27万元。三是先行区创建有突破。2023年我市促进“个转企”、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等15项改革事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建设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和“法审无忧”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四化”新模式等3项改革事项在全省交流。三是评价指标有提升。2023年湖北省县市区评价综合成绩上升至第7名,实现四年四进位。四是堵点问题有解决。聚焦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积极开展“集中办证月”活动,多部门形成合力为11家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帮助企业融资约2.26亿元,助力企业安心、顺心、舒心发展五是政商关系有温度。2023年举办亲商政企“午茶会”20期,解决企业问题102个;在全市各乡镇召开项目协调会90余次,解决问题150余个;召开座谈会10余次,解决问题30余个,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便民服务质效。一是深化“一窗通办”,提升服务功能。市级大厅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采取“5+3”的综合服务模式,将36个部门1832个事项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实现办事由“找部门”转为“找一窗”,综窗占比已达89.7%。二是“一事联办”效率进一步提升。140个主题事项在去年线下试行的基础上,督促指导各部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严格按照“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要求为申请人提供服务。目前已有“开药店、开饭店、开养老院、申领失业保险金”等45个主题事项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一事联办”专区正式上线,实现线上线下全流程无差别办理。三是“一业一证”改革率先落地见效。根据省、黄石市相关工作要求, 积极对接省统一受理平台一业一证专区后台工程师,确保 25个高频行业在省统一受理平台上“受审”畅通。2023年,25个行业共计受理并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62张。四是“跨域通办”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在中心共设置8个“跨域通办”窗口,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办理“跨市”事务78594件。同时,进一步明确“跨域通办”窗口导办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异地办事便利度。五是“就近办”事项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上级政务服务事项“两个集中”的工作要求,梳理出市级80项涉及个人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丰富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更好的满足基层群众的办事需求,努力向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靠近,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六是“首席服务员”改革促效率再提升。我市已有市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等11家单位落实了“首席服务员制”改革,414项授权事项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共计压缩了8103个工作日,大大提升了审批服务效率。七是政务服务“走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共有全市47家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272名领导干部共计开展“走流程”活动516场(次),深入体验了104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共计查找出各类问题95个并完成整改,助推全市政务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八是提供“党员兜底”服务为民解忧。成立“党员兜底工作室”,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暖心”服务,确保反映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2023年共受理企业(群众)反映“办不成事”8项,其中办结8项、转办6项、回访8项,满意率100%。

(四)坚持数据赋能,全力推进大数据管理工作。一是扎实做好“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全年共计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培训、技能竞赛三十余次,有效提升了各市直部门、各乡镇操作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的业务水平,全年四个季度“高效办成一件事”考核位于黄石市前列。二是成功创建全省拓展涉企免证明应用先行区。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综合业务协同平台,开发E政通亮码、数据核验、云端政务超市等功能平台,实现部门、乡镇、村(社区)可以远程视频办理业务、调用企业个人证照数据,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目前已在在企业注销、不动产登记、补贴申请、贷款抵押等领域实现免证明应用。三是率先在全省开展县级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牵头组织成立数字大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应用等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及相关典型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编制三年行动方案。统筹牵头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功申报全省首个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县级市点,全面启动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

(五)坚持依法依规,全力优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一是全面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实现省级范围标准内项目全面实行远程异地评标,鼓励范围标准外项目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着力推动优质专家共享使用督促交易中心优化服务,严格标后考核,规范评标秩序,提升评标质效。该项工作获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通报表杨。二是深入推进“评定分离”规范化。聚焦“评定分离”规范化,紧扣“评优择优”目标,完善招标、评标、定标工作程序,逐步从房屋市政领域推广至其他领域,实现招标人权责统一。三是创新实施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不断完善交易平台智慧化水平,通过开发高频证照“免证明”接口,完成合同关键数据结构化,拓展工程款支付查询功能,实现高频证照“一键调用”、交易合同“一键签署”、支付信息“一键查询”,该项工作获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通报表扬,2023年9月成功通过省局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验收。四是坚持重拳整治,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深入开展招标投标专项整治,严格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出台一批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交易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的交易秩序。

(六)坚持“项目为王”,强力推进项目落地服务。一是完善项目包保服务实行项目专员包保服务,为项目提供证照代办、政策咨询、协调服务工作,已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22次,为40个项目解决问题68项,为招商引资项目稳步推进保驾护航,超额完成年初制定新开工、投产项目任务。二是优化中介服务流程。出台中介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优化图纸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流程。2023年以来,已为88个项目提供140项中介服务,累计服务金额325万元。三是持续推行联合验收。截至目前,为20余家项目单位办理“提前介入”手续,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同时延续巩固“集中办证月”活动成果,解决企业办证类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节约成本、纾困解难。四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会同市直相关部门优化整合审批流程,通过“提前介入”的方式创新分段施工许可,把程序复杂、资料繁多的施工许可切分为“土方、桩基开挖”、“桩基出地面”两个阶段,助力项目开工提速,开工时间平均提前3个月

(七)聚焦基层政务,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一是深化乡镇“一窗通办”改革。一体推进全市便民服务中心(站)平台升级、服务下沉、窗口集中,全市15个乡镇(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按照综窗改革模式对大厅进行提档升级,截止目前,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累计承接服务事项347项,月平均办件量3万余件。二是通过全程网办、授权办理、委托办理、代收代办等方式将第一批10个部门单位86个高频事项下沉到乡镇(街道)办理、8个高频事项下沉到村(社区)办理。二是全面探索建立“基层治理单元+政务服务”帮代办服务机制。在15个乡镇(街道)和383个村(社区)设置帮办代办专窗,建立“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383个分队”的政务帮帮团志愿服务队伍。同时,线上自主开发大冶市“云帮办”平台,群众可随时随地一键享受预约上门“帮办代办服务”。推动大冶市“云帮办”、综合业务协同等业务协同平台在基层推广使用,让下沉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推动实现24小时政务自助向乡镇延伸,群众可享受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云端政务超市下沉乡镇,推动高频事项“掌上办”。三是深化基层政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阵地,将基层政务服务延伸至湾、组、小区,通过全方位融合“党群+政务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政务服务”等方式,因地制宜设立政务驿站,政务小屋,政务小站,推动工商营业执照注册、社保缴纳、高龄津贴等服务事项就近办理。

(八)热线倾听民声,全力畅通民意表达。

一是建立“民情通”平台。以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主动治理,建立“民情通”统一诉求处办平台,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主阵地,整合12345热线、云上大冶APP、今日大冶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监督平台、网格报送等10个渠道,围绕“接、派、办、督、考”五个环节,全方位、多层次推动诉求处办工作提速提效。二是创新举措解决诉求。开展法律服务直通车”服务,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等6家单位,为来电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政企“亲·清”服务。成立覆盖资规、住建、应急等15个部门、共计40人的政策专员队伍,及时为企业提供在线解答。建立专项联动机制,与水务、供电和燃气公司对接联动,对水电气供给类诉求实行“电话直通基层站点+平台派单”双重交办模式,提高紧急诉求派单效率。开通《民声有约》栏目,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行业专家和热心市民等走进演播室为群众答疑解惑、宣讲政策,切实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难题。三是工作经验获省推广。2023年8月,“搭建民情通诉求处办平台”工作经验入选全省“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截止目前,各渠道共受理群众诉求超10万件,满意率99.58%,解决了一大批医保异地备案、异地就医转诊、消费纠纷、违停车辆、井盖破损、下水道堵塞等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

二、存在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在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职能部门对国家、省市出台系列惠企政策宣传还不够,引导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导致企业的感知度不高。二是高频事项不高频,存在一些僵尸事项和睡眠事项,基层可办理的事项群众知晓率不高;三是数据归集进展不够快,数据种类不够齐全,数据共享应用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担起营商环境牵头责任。一是坚持高标准谋划,抓好贯彻落实。认真贯彻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落实省“五大行动”方案,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突出诚信政府建设主线,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七大环境建设任务,制定我市落实方案,出台“1+N”政策落实包。二是坚持高质量调度,破解突出问题。“一办七组”坚持定期召开调度会,认真梳理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问题“搜集、研判、交办、受理、反馈、评价”工作闭环,聚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正解决一批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心坎上。三是坚持狠抓正反典型,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开展实地督查、明察暗访、电视问政等活动,公开曝光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影响营商环境的重大问题线索,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坚持以评促优,用好考核“指挥棒”。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15个指标全面启动改革提升,进一步减环节、降成本、提升便利度,更大力度推动先行区创建,推出更多国家级、省级试点改革项目,并取得实效。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外出学习调研,把好的经验做法吸收转化成大冶模式,争取在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再进位。五是坚持高频次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丰富宣传方式,推动“政策找企”,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面,积极引导企业、群众参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大冶形象”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高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一是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推动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统一受理平台对接,实现34个批次国省垂系统的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开通率100%。二是进一步夯实政务服务工作基础。推动我市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等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三是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推进更多关联事项集成办,2024年计划新增不少于5个主题;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推动逐步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四是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健全线上线下帮办代办体系,推行语音唤起、预约、办理和问答式引导等智能帮办服务,以及线下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等服务。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水电气热过户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报装和投资建设审批等关联事项跨领域集成办理。五是全面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增值赋能。积极开展镇村两级便民服务场所“星级”创建活动;建立高频下沉事项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众冶矿产品循环产业园、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园区政务服务驿站品牌。推进智慧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推行电子填单打造智慧大厅,建立“一键登录”工作台,推进政务服务评价向基层延伸。

(三)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按照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搭建完成全市统一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底座,做好大冶“城市云”国产化升级改造、CIM基础平台建设、编码赋码平台以及一标三实数据库搭建、试点区域范围内数据上图等工作,建设具有大冶特色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二是成立鄂东数字集团与华为、华易智美等公司合作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联合创新中心,争取专业企业对我市数字化专项人才的支持。三是开展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组织各专项工作组召开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题学习培训,对各领域数字化形势进行了解和工作推进。

(四)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促进公平。一是进一步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整肃投标人不法行为,约束专家评标行为,加强招标代理机构日常监管,推动形成权责清晰、监督有力的招标投标治理环境。二是有序引导招标投标活动由程序控制单一型向程序控制和绩效结果并重型转变,扭转实践中重采购程序、轻采购结果的不良倾向,推进形成标前、标中、标后全链条闭环管理。三是推动行政监督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完善随机抽查、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手段,与公安机关建立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协作配合,严厉打击违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大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积极索推行的招标文件公示、评标报告审查、合同履约验收、招标投标督查、远程异地评标、行刑衔接等制度机制创新,提升招标投标活动的实际效果。

(五)加强项目协调督办促进建设。一是全力加快建设进度,对已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分析研究未开工项目症结所在,逐项落实解决。二是按照既定任务的时间表,督促各乡镇推行限时办结制,通过上门服务召开现场会、协调会,为重点企业“把脉会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优化服务,落实优惠政策。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努力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用足用好政策,让项目业主切实感受到政府“温度”政策“厚度”。四是规范网上中介超市管理,完善中介服务对接沟通机制,探索建立中介服务红名单制度,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规范的中介服务标准,将我市网上中介超市打造成全国一流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六)进一步提高群众诉求处办质效。一是对“民情通”系统系统升级改造。以我市数字化城市建设为契机,对平台进行全面升级,强化分析研判,对工单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化分析,为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让政府听到最真切的民声。二是加大话务员培训学习力度。聚焦热点开展培训,到业务一线跟岗学习,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培训。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探索建立“事项清单”和“速办清单”等两项清单,推动形成主动治理格局。

总之,我局将进一步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履职尽责,扎实推进政务领域各项改革,为市政数局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和大冶“当好主力军、建成节点城、奋进五十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