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大冶市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表日期:2022-11-02    文章来源:大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大冶市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建筑业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1

(一)“十二五”发展取得的成就1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

    二、““十三五””建筑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4

(一)面临挑战 … 4

(二)面临机遇7

   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路、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任务与政策措施 …………… 12

(一)发展战略任务 12

(二)““十三五””建筑业规划发展政策措施……………16

五、““十三五””建筑业发展保障措施与工作重点……………18

(一)保障措施 ……………… 18

(二)主要重点工作… 19


     一、“十二五”建筑业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长32.2%。与2010年产值54亿元相比,增长141.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6.5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7.88万平方米。建筑业从业人员4.33万人,比上年增长38.43%,比2010年增加1.03万人。

2、建筑业企业数量增多。2014年,我市建筑企业发展到83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8家,专业承包企业35家,劳务分包企业9家,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和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1家。施工总承包企业一级8家,施工总承包企业二级12家,古建筑专业承包企业一级4家,建筑装饰专业承包一级1家。企业资质的专业已扩展到商混、消防、钢结构、环保、电力等多个门类。2011年有建筑企业50家,其中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1家、二级施工总承包企业14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3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2012年,大冶古建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建筑名片”,我市成功申报“中国古建之乡”。

3、建筑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筛选确定第一批15家建筑业企业实行重点培育和指导。在管理上做到“三个弱化、三个强化”,即弱化微观直接管理,强化宏观间接管理;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监管;弱化权力情结,强化服务意识。缩减了施工许可办理时间,实行了工业项目直接发包登记等新制度,服务企业发展。湖北粤泰、武汉光晟、湖北汉鹏等外地建筑公司纷纷迁到我市,有利于我市建筑业发展壮大。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思想不解放,经营机制不活,发展目标不够明确。有些企业安于现状,求发展、争发展积极性不高,满足于“有点活、有点利润”,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甚至违规出借资质收点费用,“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既不追求资质升级,也不追求规模发展。少数企业经营机制体制不活。部分企业“家族式”特征明显,决策不民主,过程缺监督,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推广,各项激励机制难以实行,员工创新创优的动力难以激发。一些企业对政策、市场主动研究不够,缺乏发展的长远规划,错失了晋升资质、向市政工程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高赢利水平的建筑领域进军的先机。

2、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监管不到位,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建设单位市场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违法发包等一定程度存在,特别是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各项法定手续难履行。招投标市场混乱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开发项目为规避《建筑法》和《招投标法》,将整体工程肢解发包,让一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参与招投标,“合理低价”中标变成最低价中标。陪标、工程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镇村建设工程,还存在无资质施工、无资质设计、无施工许可以及不报监、不备案、不验收等现象,对农民建房的监管还是盲区。二是建筑工程垫支、压价和拖欠现象严重。工程安全措施不投入或是投入严重不足,多数建设项目甚至一些政府工程都存在不按合同规定付款的问题,而一些中小建筑企业融资能力较弱,难以在强大的资金压力下谋求发展。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推进力度相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科技研发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建筑业的激励扶持不够,推动本地建筑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大冶一些特有的规定增加了企业负担,一些建筑企业外迁。

3、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差,结构不合理。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偏低,企业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开拓外地市场办法不多。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量的“大工程”、“好工程”被外地企业承揽。“十二五”期间的许多市政道路等工程,基本由外地企业承揽。建筑业企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多以房建为主,市政、交通、水利、电力以及附加值高的新兴项目,如钢结构、智能化、环保、消防等专业人员很少,难以承接到相关业务。

4、品牌意识不强,对人才装备和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市建筑业企业“质量兴业”、“安全生产促发展”的意识虽然逐步增强,但企业品牌意识,品牌效益的理念仍然不强,企业创优夺杯积极性不高。多数建筑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措施,企业待遇不高,优秀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有外流现象。学历高,会考试的留不住,文化低,年龄大的考不上。很多企业培养的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另谋高就,留不住人才。有的三级建筑企业,一名建造师也没有,导致即使有工程也无法承揽。

5、建筑劳务用工不规范。“十二五”期间我市劳务队伍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三种:一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提供劳务分包服务。二是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自有的劳务作业班组。三是零散用工,以“包工头”牵头,组成的劳务队伍。零散用工,施工企业与他们之间,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保关系,由“包工头”出面,签订“内部”承包协议,承担分包劳务工作,凭完成的劳务工作量结算劳务工资。由于推行建筑劳务企业化的时间较短,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尚处于培育和建立之中,成立和维持劳务分包公司有很大难度。建筑劳务作业人员培训、鉴定数量较低,很多企业尤其是“包工头”对申办劳务资质望而却步,即使劳务公司成立后,管理费、培训费、办证费、社保和税收等等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劳务企业与“包工头”组成的劳务队伍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二、““十三五””建筑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挑战

1、国家新政策对建筑市场发出新的挑战。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及《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件要求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建筑市场体系;创新和改进政府对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市场和现场联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下滑,并将保持较长的一段时期。已经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施工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长期以来建筑施工行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将受到严重制约。虽然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带来颇多的发展新机遇,但对传统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技术水平、新工艺的应用、大型项目策划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等,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建立核心竞争力。

3、建筑企业面临的转型将成为一个新的挑战。建筑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以市场机制调节为辅的模式,国有企业还是行业绝对主流。政府对建筑业的干预手段较多,准入门槛设的也比较高,如资质管理制度,各种进入壁垒。建筑业的资质管理在消耗巨大社会资源的同时,对建筑业的进步和帮助也难以确认,按照中央新的改革精神,建筑业的资质管理应该弱化,甚至取消,与国际接轨,减少对企业资质的管理,加强从业资格的管理,围绕市场成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目标,建筑业在未来的几年将陆续有新政出台。建筑企业面临的转型,在““十三五””期间将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4、外来企业的进驻对本地建筑企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建筑市场的放开,市外的建筑企业进驻大冶市,但大冶市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力量比较薄弱,缺乏竞争优势,在资质和实力上无法和外来资质较高的企业抗衡,对本地建筑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全市大量工程由外企业承接,本地企业失去资本积累和施工技术展现的机会,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

5、绿色建筑及节能建筑带来新的挑战。集约、智能、低碳、绿色是十八大报告赋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度、对低碳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高,国家节能减排的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行业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推行新的绿色建筑标准。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各地要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十八大将节能减排提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建筑节能改造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通过对新能源、新墙材的宣传,从点到面逐步采用、推广新型墙材和能源,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在国家新的建筑标准面前建筑企业将面临新转型及挑战。

6、建筑工业化的挑战。《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推广建筑工业化,发展绿色建筑”列为十大重要任务,《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在编制中,建筑产业化已被提高到国家宏观层面。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全国的建筑工业化水平很低,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二)面临机遇

    1、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建筑业发展改革机遇。全球经济在波动中复苏逐步加强,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新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三大会议召开,中国经济的基本发展脉络清晰,“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核心关键字是“全面深化改革”,并且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不例外。

会议提出了政府投资的重点投向,其中多个任务与建筑企业紧密相关。长江经济开发开放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文),为各级建筑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2、城镇化建设将带动建筑业的大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和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等系列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湖北省委省、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配套政策文件,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从历史规律看,当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0%时,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达到70%时,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并趋于稳定发展阶段。目前,大冶市城镇化水平为58%,说明黄石城乡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以及其它相关行业和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3、城市建设进程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发展。黄石2049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到2020年建成鄂东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战略节点城市,黄石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场馆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通过政策引领,人财物要素保障,黄石市城建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大冶与黄石一体化发展,也将为大冶建筑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路、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大冶市建筑业这个既定目标,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建筑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人才开发和品牌建设,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懈努力,基本告别数量型、速度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真正走上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科技型的发展道路,把大冶市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贡献率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展体制和机制。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措施,消除体制和机制的各项滞障,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

2、坚持科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开展。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转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建筑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行业发展与建设事业发展的关系,做到建筑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4、坚持效益优先,实现建筑业经济的不断增长。实施走出去、集团化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保持建筑业经济稳步增长。

5、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建设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相结合,事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6、坚持科技兴业原则。坚定不移地把科技进步作为全建筑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之路,不断增强建筑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发展目标

简政放权,开放市场,坚持放管并重,消除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建筑市场体系;创新和改进政府对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和现场联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指标

1、主要经济指标。2020年末,建筑业生产总值约为190亿元,年均增长超7%。

2、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指标。黄石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占当年竣工工程的15%以上,创省优质工程10项;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工程竣工备案率95%以上。控制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创市级安全文明施工现场40个,省级文明施工现场15个。

3、节能减排指标。到2020年,城区新建居住建筑100%达到节能标准;市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序号

指标

年份

16

17

18

19

20

总计

1

居住面积(50)%万㎡

15

12

8

0

0

35

2

居住面积(65)%万㎡

12

13

14

15

16

70

3

公共建筑 万㎡

15

14

13

13

13

68

4

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万㎡)

2

2.5

3

3

3

13.5

5

绿色建筑面积(万㎡)

4

6

8

10

12

40

6

既有建筑改造面积

居住建筑面积

1.3

1.4

1.5

1.6

1.7

7.5

公共建筑

1.3

1.3

1.3

1.3

1.3

6.2

7

能耗监测建筑数量(栋)

1

0

1

0

1

3

8

新型墙材应用比率%

100%

100%

100%

100%

100%


    4、企业发展指标。打造大冶市建筑业企业品牌,到2020年增加3家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6家,二级及三级建筑企业积极发展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发展的道路,中小企业则要克服“小富即安”,“小本经营”的发展理念,往做专做精的方向发展,在市场上找准位置,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5、人才培育指标。以人才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提高一线操作人员技能为基础,以企业家、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拓宽人才培养和评价考核渠道。推行执业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力争5年内新增工程技术人员500人,职工持证上岗率达到95%。

四、““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任务与政策措施

(一)发展战略任务

1、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1)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工程质量抽查巡查制度,推进实施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完善工程质量事故质量问题查处通报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究和处罚。健全工程质量激励机制,营造“优质优价”市场环境。规范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积极探索试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对已实行工程质量保险的工程,不再预留质量保证金。

(2)完善工程质量检测制度。落实工程质量检测责任,提高施工企业质量检验能力。整顿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加强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监管,加大对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测制度,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测。

(3)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活动,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推动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落实质量员等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责,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全面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项目安全标准化考评结果作为企业标准化考评的主要依据。

(4)推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研究探索建筑起重机械和模板支架租赁、安装(搭设)、使用、拆除、维护保养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起重机械、模板支架专业化管理水平。规范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考核,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持续开展建筑起重机械、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治理,有效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5)强化施工安全监督。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以企业承建项目安全管理状况为安全生产许可延期审查重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的动态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保障机制,在招标时将安全生产费用单列,不得竞价,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加强企业对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依法处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和安全监管绩效考核机制。

2、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建筑业向现代化发展方向转变。支持建工集团、铜绿山建筑公司等龙头骨干建筑企业以建筑体系集成化和部品部件生产标准化、工厂化为重点,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要求,运用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与方法,加大建筑部品部件工业化生产比重。

3、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转变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手段,提升建设行业监管能力,动态记录工程项目各方主体市场和现场行为,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与日常监管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有效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的联动,全面实现大冶市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4、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建筑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转型升级。而企业转型升级,在根本方向上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在具体思路上就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大力创新建筑企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资质升级,充实经营科技人员,增强科研、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能力,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加强银企合作和资本运作,积极稳妥地采用BT、BOT等建设方式,逐步实现由单纯工程施工向项目开发带动施工转变,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转变,由施工型建筑企业向资本运作型建筑企业转变。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推动多元经营。建筑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向与建筑施工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可有选择地进入房地产业、建材业、服务业等行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努力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主业创名、副业创利”的经营格局。

大力创新建筑企业施工方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施工企业生产力。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引进使用先进的机构装备,在硬件建设上形成新的竞争力,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污染。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使用低碳建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减少环境污染;组织绿色施工技术难题攻关,将保护环境、节能资源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5、加强对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施工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力量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先导性作用。借鉴和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和形成大冶市建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的生产工艺,加强技术积累,为全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加大建筑业项目和市场急需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尤其是在铁路、公路、机场、城建等专业施工领域,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培训。着力培养和造就一个高素质现代建筑企业家群体;一批技术业务精通、管理经验丰富的项目经营管理团队;一支技术精、能吃苦、守纪律的一线操作工队伍。

(二)““十三五””建筑业规划发展政策措施

1、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废除不利于大冶市建筑市场统一开放、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清理涉及工程建设企业的各类保证金、押金等,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积极推行银行保函和诚信担保。规范备案管理,不得设置任何排斥、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的准入条件,不得强制外地企业参加培训或在当地成立子公司等。要加强外地企业准入后的监督管理。

2、推进政府职能根本转变,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着力营造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制订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通过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出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性意见,科学、合理的调控企业资质等级和数量规模,形成大中小结构合理、总分包比例协调的企业结构形式。加大行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政府出台减轻建筑企业负担,优化建筑市场,特别是扶持建筑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法规,做好建筑业企业新资质标准宣贯和就位工作。

继续大力培育扶持龙头建筑企业。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打破行业和地方壁垒,全面开放市场,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引导大型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高端建筑市场竞争,提高市场覆盖率;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促进银行与建筑企业合作,积极为优势建筑企业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为行业振兴发展和企业做强做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创新监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各建设单位要创新监管方式,注重发挥施工、监理企业的管理作用,出实招、求实效,采取“四不两直”的检查方式进行随机抽查,切实发现和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制定大冶市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方案,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同时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设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在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充足保障,强化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保持监管队伍的稳定。统筹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量,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全面提升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水平。

进一步发挥监理作用。在大冶市范围内重点扶持一批社会信誉好,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监理企业健全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选派合格的工程总监和监理人员进驻现场,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的管理。

    4、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关键岗位自有工人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主要用工来源、劳务派遣为临时用工补充的多元化建筑用工方式。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工人,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拥有施工劳务企业。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劳务人员培训体系。大力推进建筑劳务基地化建设,坚持“先培训后输出、先持证后上岗”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从事关键技术工种的劳务人员,应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落实企业责任,保障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逐步实现建筑劳务人员信息化管理。

五、““十三五””建筑业发展保障措施与工作重点

(一)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十三五””建筑业规划,在实施中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安排,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推进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及时解决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体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

2、发挥协会、学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桥梁作用,鼓励广泛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活动,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加强行业自律。

3、加大舆论宣传。大冶市对““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要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知识竞赛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宣传工程质量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工作情况,有利推动规划的实施。

(二)主要重点工作

1、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深入研究市场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营方向,降低经营成本,规避经营风险。在行业内形成大中小结构合理、总分包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产业延伸,以新材料、新能源、工业化生产为重点,在现代建筑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产业、古建材料生产等领域取得突破。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建立完善政府投资工程投标单位名录制度,综合实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可直接列入名录。引导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重组,鼓励支持大型设计、施工企业相互联合,拓展企业功能。引导企业加速由垫资向投资转变,积极稳妥地采用BT、BOT、EPC等建设方式,逐步实现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的转变。

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创新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有效促进工程质量提高和保障施工安全的机制; 加快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将开展工程质量创优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政策,提高行业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专业工程、监理行为、工程检测的监督管理。强化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工程质量应急救援体系。突出“以人为本”,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为重点,推进企业建立质量保证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提高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建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采取短期培训、联合办学和委托高校代训等多种方式,通过组织企业家讲座、学术交流,拓宽企业家及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支品德高、技术精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重视工程实践的锻炼,使专业技术人才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经验,攻克技术难题,创造业绩,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培训一支业务熟、技能强的生产操作工人队伍。积极推动开展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推行生产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重点抓好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工种实行持证上岗,全面提高一线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4、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支持、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推进侧重于过程管理、数据收集和目标控制的项目信息管理。从建筑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出发,按照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建立以项目管理、经营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平台,逐步提高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水平。到 2020年,一级总承包企业要建立以企业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管理提供协同工作平台。其他企业要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项目信息的共享和企业信息化管理。

5、完善行政审批,提高服务监管效能。不断完善建筑业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工作流程,强化行政执法监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责任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建立并完善日常办公、网上审批、市场监管、社会服务、网络安全等系统,推动政务公开。探究监管内容的常规性、突发性及地域性,制定不同的监管服务方式。整合监管资源,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进一步改善建筑业发展环境。

6、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监管能力。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有计划定期培训各级、各类建管干部,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廉政准则》,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严格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及其资格认定,切实解决机构参公管理、适当增加监督人员编制、运转经费财政全额保障问题。

7、完善及健全建筑行业。由于大冶市的建筑行业比较单一,以建筑企业为主的建筑行业发展不够健全,要发展劳务市场,扩大建材市场,增加工程设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行业,完善大冶市大建筑业门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