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文化和旅游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大冶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24-06-12    文章来源:大冶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工作总结2024工作计划

大冶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1218日)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旅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荆楚文旅名县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打基础、谋长远、补短板、创品牌、促融合、保安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创新突破,奋力开创大冶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现将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公共文化方面。大冶市文旅工作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中文旅发展指数位列第一。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指导金牛镇、东风农场、罗家桥街道文化站启动提档升级和大箕铺镇文化站新建。二是全市今年建成8个村、湾文化广场三是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组织“荆楚文艺轻骑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约600场次,同时以元宵节为契机,举“欢乐度元宵奋进新征程”烟花秀活动四是承办“灵秀湖北·四季村晚”省级示范展示活动和组织开展全国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复评工作五是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北主会场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青铜文化传承发展推介会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六是举办五一青铜音乐节、大冶吾悦广场2023年燃经济·繁华仲夏演唱会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欢乐童年 放飞梦想2023年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湖北·大冶2023铜都星光音乐节、“十一铜都欢乐大舞台”文化活动周、“大地欢歌·荆楚四季村晚”示范活动等多项主题活动。七是扎实推进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工作,大冶市被湖北省授予荆楚文旅名县称号。八是大冶市被国家文旅部授予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市。九是我市大型楚剧精品剧目《我的美丽村庄》参加第八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展演,市艺术剧院入选湖北省第八届楚剧艺术节优秀演出单位

(二)文物方面。文旅局被评为黄石市文物保护先进单位。一是加快鄂王城城址安防工程和红三军团革命旧址修缮工程的建设。二是对上争取专项资金714万元,开展红三军团革命旧址消防工程、对邹氏宗祠进行修缮及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保障。三是完成柯瑾故居修缮工程、姜桥古街环境整治工程、余氏祠排水沟改造工程。四是面向全市征集红色文化故事并筛选、打磨10个精品红色故事,编辑《红色大冶》书籍,举办大冶红色文化故事演讲比赛。五是确定大冶市水南湾民居修缮工程为本年度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修缮立项项目。六是充分发挥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南山头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开展接待祭英烈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1200余场次,10万余人次。

(三)旅游方面。2023年大冶市在第二届文旅融合发展大会暨系列专场活动中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一是积极申报A级旅游景区旅游厕所、花海知音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提档升级,争取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二是提交2023年大冶市旅游品牌创建计划,指导刘仁八镇申报创建“湖北旅游名镇”;指导劲牌工业旅游景区申报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指导陈贵镇南山村成功创建“湖北旅游名村”;指导上冯九古奇村景区通过省级4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审;指导雷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复核三是谋划3条“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四是指导各乡镇举办龙凤山年货节、毛铺樱花节、第三届花海知音桃花节、第九届“保安桃花节”、第六届大冶·殷祖北山樱花节、金牛镇首届樱花观光节、大箕铺镇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第15届大冶保安采桃季、陈贵镇第二届龙虾文化旅游节、三华蟠桃采摘、花海知音采摘节、大箕铺镇蔬菜产业(采摘)文化节、金山店香李节、大冶市金牛镇第八届蓝莓采摘节、殷祖镇第二届白茶文化采摘节、金牛镇第二届翠冠梨采摘节、金湖街道第六届黄桃节、还地桥镇第四届梨乡会等节会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旅节会活动,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五是开展5·19中国旅游日黄石市分会场启动仪式。六是召开大冶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动员会,并印发《大冶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组织召开督办推进会2次,有效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七是五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文旅大冶”推出40期文旅宣传视频,制作文旅宣传片,联合黄石市气象台开展大冶旅游资源宣传组织旅游企业参加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大冶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八是保障全省国土绿化质量提升行动现场会(大冶)活动顺利召开。

(四)体育方面。文旅局荣获2022年度湖北省体育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一是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营造全民健身大氛围。举办省级:湖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开幕式、2022年“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中西部地区县域乡村足球系列活动暨湖北省黄石市“东楚传媒杯”大众足球联赛、2023年“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全国县域足球赛事活动(湖北地区)——“东楚传媒杯”大冶市大众足球联赛“和美乡村 大冶村超”、2023年湖北省“体教融合杯”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大冶站)2023 年湖北省羽毛球大众联赛暨“楚天羽王”羽毛球系列赛分站赛活动、2023年湖北省桨板公开赛(大冶站)。黄石市级:组队参加黄石市全民健身广播体操云比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湖北省第二届社区运动会三人篮球赛黄石选拔赛等。大冶市级:2023年大冶市迎新年万人健步走活动、“毛铺杯”2023年大冶市首届企业家环湖微马赛、大冶市创建青年发展型县域暨“青春畅跑”活动、“健康大拜年·体育进万家”乡村篮球赛、劲酒健康跑中国·520劲粉节(大冶首站)活动、“公益体彩 走进大冶”即开型体育彩票户外推广活动“2023年第三届乡村篮球赛”、2023年大冶半程马拉松20余场活动赛事。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开展抖空竹、游泳、篮球、广场舞、健身操等项目培训班,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带动,扩大全民健身范围。三是开展2023年大冶市国民体质测试活动和国家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指导茗山乡运动健身中心完成一期建设正在启动二期建设建成6个乡镇文体广场五是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开展2023年大冶市“全民健身日”主题系列活动、大箕铺镇乒乓球友谊赛、2023年黄石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体育法》宣传活动、2023年黄石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篮球友谊赛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五)文旅产业方面。一是培育企业进规,截止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限额以上)文化企业44(制造业26家、批零业14家、服务业4家今年新进规企业9二是搭建平台助企鼓励和组织刘小红刺绣、觉辰工艺、铜都雕塑等文化企业参与武汉文博会、深圳文博会、上海进博会,为企业搭建交易、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介我市文化产品。三是组织刘小红刺绣赴武汉参加“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活动赴广州参加“极目楚天  钟情湖北”2023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会(广州站)活动大冶劲酒、刘小红刺绣、觉辰工艺、铜都雕塑、龙凤山集团现场参展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文旅产品网络消费助力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融合全域性发展思维有待增强。我市文化底蕴深厚,市政府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品牌打造推广等方面投入较高,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匠心文化等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但我市旅游行业发展相对较迟缓,文旅发展存在文强旅弱特点,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我局虽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指导乡镇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等活动,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仍以龙凤山景区、沼山景区为主,其它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有待提高,城区旅游精品项目缺乏,文化为旅游“赋能”不足,旅游为文化“撑劲”有限,文旅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两者融合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该问题还需进一步谋划。

(二)对旅游企业指导不够,核心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虽然大冶拥有立体多元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且能级较高,但形成落地建成、经济效益好的文旅项目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文旅企业不多。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发展定位模糊,没有鲜明特征;吸引力强的项目不多,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核心拳头产品或缺失,或未与餐饮、住宿、文创等相结合;已建成景区延伸消费服务偏少,适合夜晚的消费活动仅限于龙凤山。旅游项目包装不够、谋划不够、推介不够、创新不够。

(三)推进文旅事业发展力度有待加强。我市存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发展不均衡问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市级公共文化场馆设施设备、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还不能完全达到国家级、省级标准,部分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设施简陋,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中硬件达到现行标准的比例不高,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不合理,存在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问题。由于乡镇文体站馆建设及日常管理主体在属地,虽然我局与乡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沟通和协调,但乡镇财政困难,对文化场馆投入力度有待加强,积极主动为乡镇提供指导不够。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将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文化惠民力度,高水平承办大型文化活动一是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导1-2个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大箕铺镇新建乡镇文化站;新建及提档升级1-3个镇、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对已建成的文化广场,进一步统筹规划,通过更新包装,体现亮点,打造特色,培植文化名牌。二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围绕“我们的节日”、大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演出、流动图书服务、廉政舞台进乡村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600余场;举办五一青铜音乐节、十一铜都欢乐大舞台、铜都星光音乐节、“大地欢歌”荆楚四季村晚、湛月欢歌 百姓舞台等本土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三是加快文艺作品创编。指导艺术剧院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创排一部精品剧目,创排6-8个以乡村振兴、清廉文化等为主题的弘扬正能量的歌舞、小品、快板等综艺节目。

(二)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大力度促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一是传承推广非遗项目。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积极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组织非遗培训班和外出学习。继续开展非遗“一对一”传承发展试点工程,创新传承模式,加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举办专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进社区、进景区和进乡村等活动。二是加强文物修缮保护。推进红三军团革命旧址消防工程和邹氏宗祠修缮工程。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系列活动。三是创建一批高质量文旅品牌。全力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积极推进沼山古村桃乡和上冯九古奇村4A景区创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和劲牌工业旅游景区创申报4A景区;三山湖农业生态园等景区申报3A景区;指导陈贵镇南山村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加深文旅品牌挖掘,高质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按照“潮玩大冶”要求,深入挖掘“百村百碗”特色美食评选,培育支持大冶地理标志商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二是利用“文旅大冶”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网上宣传推介平台,让大冶特色旅游景区、文化场馆、餐饮美食、文旅产品等成为线下打卡地,展示大冶文旅资源,推介大冶,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文旅产业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开展企业“进规入统”政策宣传引导、深化专业人才的培训会,狠抓规上文化企业培育,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四是抓好文化制造业、服务业规模壮大,扩大特色文化消费,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利用财政资金适时发放文旅消费券,鼓励企业参展武汉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各种推介活动,争创大冶文旅新优势。积极动员文旅企业加入“极目楚天·钟情黄石”文旅消费券活动,围绕重要节日活动,积极联动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促消费活动,积极用消费券增强群众消费意愿,拉动文旅消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五是积极推动重大文旅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库统筹谋划和调度。推进大冶湖文化综合体、上冯景区创建4A项目、大冶市沼山创建4A项目、雷山风景区提档升级项目、茗山乡村BA体育公园、大冶非遗文化产业园、金牛镇全域旅游示范区项目等重点文旅项目,争取落地一批示范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文旅品牌。

(四)大力举办体育赛事,推进全民健康运动持续开展。一是谋划大冶市体育公园建设。二是继续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拟举办第四届乡村篮球赛,持续打造乡村品牌各项赛事,吸引全省多地篮球爱好者参与;拟举办第二届湖北大冶马拉松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马拉松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齐聚大冶。三是继续做好竞技体育工作。拟于2024年举办第四届市运会,设青少年体育类和群众体育类,竞赛项目设置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40余项体育赛事;承办省市各级赛事,通过一系列赛事满足人民群众各类运动需求,助力“健康大冶”建设,助推大冶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快推进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在全市新建镇级运动中心、村级文体广场以及各类公共体育等设施项目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