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审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审计报告

大冶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表日期:2023-05-25    文章来源:大冶市审计局


大冶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2年7月26日在大冶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刘志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21年度我市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审计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我市202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表明: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平稳恢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突出征管重点,加大欠税清缴力度,较好完成了收入任务。2021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10360万元,同比增收239477万元,增长5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6002万元,同比增收135697万元,增长50.2%;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8%,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

——突出民本理念,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按照有保有压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点支出保障能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92600万元,其中民生支出完成547956万元。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348万元;投入教育资金147200万元、拨付新冠疫苗接种资金10481万元;统筹整合财政资金113087万元,其中推进乡村振兴平台16926万元,乡村治理平台96161万元。

——深化财税改革,援企纾困增添动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1年共减免税费110484万元(其中:新增减免税费27983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8908万元。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开展政府采购“三库”及评审专家资格专项清理,实现政府采购额4.85亿元,节约资金3842万元。积极化解企业创业融资难题,共落实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合计661.94万元。围绕首批大冶市24项“无申请兑现”,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2021年,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拨付141家企业共计3970万元。

——加大督办力度,审计整改成效明显。市政府制订《2020年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整改责任、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通过送达整改督办函、现场核查等措施,认真督促指导相关单位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积极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审计整改。对持续整改问题和未整改问题进行跟踪督办,截至目前,报告反映的228个问题中,35个持续整改及3个未整改问题,已整改完成28个,尚余10个问题在持续整改中,整改率为95.6%,总体整改效果较为明显。

一、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本级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政府债务情况、部分重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一是财政收支情况。202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10360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6002万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0370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02295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926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61492万元,支出完成437610万元。社保基金收入完成431357万元,支出完成478108万元。二是政府债务情况。市财政局债务管理系统数据表明:截止2021年12月末,我市政府债务总额826523万元,其中:政府债券806707万元,新开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援助项目贷款16391万元,存量债务3425万元。2021年,市财政在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仍拨付各平台公司化债资金160570万元,有效防范了重大风险问题的发生。

(一)财政预算执行方面

1、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超预算。2021年,预算调整计划从政府性基金中调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406万元,决算实际调入资金181863万元,超预算4345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调入资金超预算,反映了我市财政收支矛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2、部分市直部门和乡镇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不规范。一是14家部门单位(乡镇)应编入部门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编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涉及金额528万元。二是8家部门单位(乡镇)18个项目未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涉及金额2039万元。三是14家部门单位(乡镇)14个项目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涉及金额2798万元。

3、代编预算规模较大。2021年,市财政代编预算总额250909万元,比2020年增加39786万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1.66%,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代编预算当年实际支出总额220245万元,比2020年增加31221万元,执行率87.7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一是部分代编预算项目编制依据不充分。涉及项目61个,涉及金额51709万元。二是预算追加较为频繁,部分部门单位预算追加经费类支出23项,金额合计1031万元。三是调整预算之后继续安排代编预算项目。在调整预算之后追加支出金额合计2735万元。

4、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未及时拨付使用4734万元。截至审计日,省财政厅2021年11月之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10项资金未及时拨付使用4734万元。因项目进度等原因,部门单位未及时申请使用指标,导致资金没有拨付。

5、市财政历年对乡镇调度资金规模较大。截止2021年末,市财政对14个乡镇累计调度资金251699万元,与2020年末金额相比无变化,均为历年乡镇向市财政借款形成。市财政局在2021年乡镇财政体制结算中以扣回方式收回乡镇调度资金9700万元。

6、部分项目单位新增一般债券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

(1)大冶市新档案馆项目。一是项目进展较慢,导致资金未及时拨付。2021年一般债券资金安排大冶市新档案馆项目2000万元,因该项目主体已完工但尚未进行竣工验收,项目单位账面反映已支付施工方主体工程款1158.76万元,资金尚未拨付使用841.24万元。二是部分采购项目询价程序资料无采购单位盖章,无采购询价小组成员签字,涉及室内环境监测采购项目等4个,涉及采购金额10.4万元。

(2)大冶市2021年度小型水库安全运行项目。一是资金拨付进度较慢。2021年12月,市财政拨入项目单位大冶市2021年度小型水库安全运行项目一般债券资金2566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单位已使用一般债券资金91.92万元,资金尚未拨付使用2474.08万元。主要原因是部分工程项目进展缓慢,如王子华水库加固遗留问题整治项目计划投资额806万元,目前仍为前期设计阶段。二是部分项目结余资金未及时提出调整用款计划,牛官角等3座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计划使用一般债券资金590万元,该项目工程实际建设支出及前期设计、监理等费用合计186.07万元,结余资金403.93万元未提出用款计划。

(二)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方面

1、1家企业未享受第四季度缓税政策,涉及金额23.31万元。1家企业2021年10月应享受缓交相关税费23.31万元,当期实际未享受,主要原因是企业当期流动资金充足,自愿放弃享受。

2、部分项目土地增值税已达清算条件而长期未进行清算。审计抽查3个房地产项目均已全部竣工且已全部销售,截至2021年末,税务部门尚未对3家企业土地增值税进行清算审核。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组织对7家部门单位202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主要问题有:

(一)部分单位年初预算编制不规范。一是年初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1家单位2个非税收入项目未编入年初非税收入预算计划表。二是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不规范,3家单位44个项目应编制而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涉及金额7033万元;1家单位将资料汇编、印刷费等367万元非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报。

(二)预算科目之间存在指标混用现象。3家单位未严格按预算指标用途使用指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存在指标混用现象,涉及金额47万元。

(三)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低,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3家单位5个项目支出预算500万元,当年实际支出109万元,平均预算执行率为21.75%,其中3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为0,且有1个项目资金结转两年未使用。3家单位在项目资金中列支临时人员工资、办公楼电费、工作组驻村补助及费用等公用经费支出合计188万元。

(四)政府采购手续不规范。1家单位未成立询价小组,且一笔采购文件柜、货架的采购合同签订的乙方(卖方)与实际供应商不一致。2家单位部分政府采购未按规定履行询价手续。

(五)其他问题。一是项目进展缓慢。2家单位5个工程项目超合同工期未完工,涉及合同金额1514万元。二是到期未支付工程质保金。1家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工程质量保修期满后应付未付工程质保金49万元。

三、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对4家融资平台公司相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因历史形成等原因,我市融资平台公司存在融资不规范、非标业务融资成本高、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等问题,对平台公司融资方面的问题市审计局已向市政府专题报告。企业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资产管理方面:一是资产管理不规范,1家平台公司未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及台账,账面价值60963.65万元的资产未入账,且资产闲置率较高。二是1家平台公司部分门面租金149.76万元未及时收回。

(二)财务管理方面:一是违规支出,3家平台公司违规支出合计23.53万元。二是报销手续不齐全,2家平台公司部分费用入账凭证不规范。三是会计处理不规范,3家平台公司存在专项资金未单独核算,会计科目错记、漏记等导致虚增资产或成本、少计税费等问题。

(三)项目建设方面:一是多计工程款,2家平台公司结算审核多计工程价款合计120.75万元。二是项目管理不规范,3家平台公司均存在部分项目管理不规范情况,如:先施工后补签合同、部分项目先开工后补证、项目资料签审内容不规范、部分项目结算结果未报审计部门备案、资料管理不善而丢失等。三是2家平台公司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四、公共停车场收费审计调查情况

按照省审计厅关于认真开展公共停车和国有城市道路停车经营管理单位专项审计工作的要求,去年下半年,市审计局对我市市本级公共停车和国有城市道路停车经营管理单位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主要问题有:

1、未执行收费优惠政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4个停车场,5家管理单位未执行新能源汽车停车收费优惠政策,未减免金额共计2.58万元。

2、停车场管理不规范。一是少数单位出租停车场经营权程序不规范,公共停车场无偿提供给保安服务公司经营。2家医院2019年无偿将停车场收费业务交由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经营,停车场收益,医院既未参与分配,又未明确用于抵扣保安服务费用。二是少数单位因停车收费工作管理缺位,收费数据遗失,或收费系统老旧,依靠人工收费,导致无法核实收入真实情况。其中:1家医院2019年3月之前的停车收费数据遗失,1家单位2019年5月28日之前的停车场业务收费数据被清除。三是1家停车场2021年1月至5月的部分停车收入2.19万元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五、审计建议

(一)完善预算编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预算法》,科学完善预算编制,严格履行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支出项目,维护预算的刚性约束力。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切实做到应编尽编,各预算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编制依据,科学合理编制政府采购及政府购买服务预算,防止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二是进一步压缩代编预算规模。要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严格控制代编预算规模,将有明确使用单位和金额的代编预算项目全部列入单位年初预算,严控预算追加,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年初预算到位率,为预算执行打好基础。三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要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有关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实行部门预算编报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预算约束。

(二)规范预算执行,强化财政资金管理。严格落实《预算法》有关要求,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规范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一是坚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财政支出要在保基本、保重点、保民生的前提下,持续压减和控制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新上项目,新上项目要坚持量力而行,制订资金平衡方案,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的项目要严格禁止。二是加大结余资金统筹力度。对项目已实施完毕、不需再支付的结余资金,因政策调整或实施条件变化、无法按原定用途继续使用的预算资金,一律收回市财政统筹用于重点项目和其他急需领域。三是督促预算单位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资金用途。要做好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衔接,加快预算资金的拨付进度,防止预算资金大量结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债务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力度。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政府融资举债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持续化解存量债务,确保风险可控。一是建立完善政府性债务预警体系,综合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将举债规模牢牢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内,杜绝超财政承受能力“上项目”。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二是定期统计分析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还本付息计划等情况,既要制止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又要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提高政府财政运行透明度,努力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三是妥善处置和化解存量债务,按照制定的化解债务的目标,多渠道、多方式完成政府存量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努力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四)严格投资管理,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一是要加强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切实履行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结算、验收、备案程序,规范工程手续办理,严格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及相关费用;对已完工的工程项目迅速组织竣工验收,对已完成结算审计的应及时报送审计部门备案,并加强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加强工程结算造价控制,避免多计多结工程价款。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相关主管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履行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监督等职责,制订第三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办法,实行中介机构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整改力度,提升各建设环节监管实效,确保建设行为阳光透明。

本报告反映的是2021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相关部门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高度重视,正在积极进行整改,报告中反映的整改情况仅是截止目前的初步整改结果。下一步,市审计局将进一步认真督促整改,市政府将在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22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审计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