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力量 推进大冶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央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有关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全力支持政协委员履职,借智借力,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转化,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认识站位,坚持“三个始终”
(一)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服务政协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传达各级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教育系统全面了解新时代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作用,虚心接受答复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监督,增强服务配合政协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二)始终把政协工作与教育全局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主动邀请政协领导委员参与市教育工作大会、教师节表扬慰问、运动会、艺术节、六一展演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对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教育布局调整的重大项目,以及群众关注关心教育问题,主动邀请政协委员参与听证、论证,开展联合调研10余次,为政协委员知情明政、议事献策创造条件。
(三)始终将政协提案办理作为履职尽责、了解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坚持“五定”管理,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四级审核,即承办股室(二级单位)初审、办公室复核、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终审签字,不断提升服务配合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2024年,我局主办提案办理满意度100%,得到委员和群众的认可。
二、突出聚智聚力,完善“三个机制”
(一)健全开门纳谏机制。借助市政协“人才库和智囊团”的平台优势,主动靠前一步,积极争取重视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言献策。2024年,市教育局受理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交办的政协提案共22件,其中主办12件,协办10件,重点督办3件,市政府领导重点督办1件。
(二)健全对口联系机制。自觉密切与市政协各专委会、教育界别的联系,聚焦县域教联体建设、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等教育民生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学校、师生一线,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对政协调研视察提出的意见建议限期办理,有效促进了政协调研成果的转化。
(三)健全提案督办机制。按照“一个提案一个专班”的原则,从交办、承办、答复、复查到总结等各个环节全程督办,确保办理规范化。通过专题会议督办,严格考核督办,切实做到提案办理有部署、日程有安排、措施有保障、质量有要求。
三、注重成果转化,实现“三个提升”
(一)优质均衡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冶市教育联体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市共组建教联体27个,其中融合型教联体12个,共建型教联体15个;省级教联体3个(还地桥镇教联体为省级示范)、黄石市级教联体22个、大冶市级教联体2个。2024年秋城区核心学校3名市管干部、5名局管干部驻扎乡镇,254名教师教联体双向交流,陈贵、大箕铺、灵乡、金山店等乡镇学生外流得到遏制,促进城乡优质均衡发展。
(二)协同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2024年群众对未成年人的关注热度不减。针对中小学上下学安全、关爱儿童视力、设立家风家教基地等提案,我局商政法委牵头对大冶湖学校、尹家湖中小学片区、滨湖学校实地研判协调,发布错峰公告,实现学生安全上下学。制订了《大冶市“多位一体”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家风、家训评比,惠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挂牌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三)教师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为落实“优秀人才不流失”提案,制定《大冶市特级教师和新获评黄石市级以上人才荣誉教师激励措施》,大力招才、引才、育才,新招教师183人,引进7名省级名师、21名“双高”人才,新增省优秀教师2人,发放乡村教师交流补贴68万。全面落实为教师减负提案,公布进校园白名单4大项11小项,建立“凡进必审”《白名单通知书》制度,教师的非教学事务得到有效减轻。
下一步,教育局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始终与市政协保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谱写政协工作发展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