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发展和改革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市发改局关于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表日期:2024-01-30    文章来源:大冶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发改局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

工作思路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黄石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八大行动”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对上争取等重点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凝心聚力、砥砺奋斗,先后获评2022年度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省县域经济考核排名一类县市(区)第四名,较上年提升四位;2022年度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2023年黄石市第一次、第三次项目拉练活动县市区综合排名第一、2022年度大冶市项目建设先进集体。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统筹调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是持续推进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撰写《大冶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并通过市人大审议。借用咨询力量,联合中咨公司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目前,《大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二是制定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制定《2023年全市稳预期,扩内需,促销费工作方案》,大力实施增强信心稳预期、降本减负优环境等10大攻坚行动,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做好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以每月经济运行分析会为抓手,紧盯GDP、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深入剖析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GDP完成496亿元,同比增长6.2%。

(二)立足发改职责,持续抓好主职主业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制定《大冶市2023年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3年大冶市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明确项目建设年度任务考核内容及评分细则,强化联合督办、发布红黄牌通报,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全市集中开工项目157个,总投资741.57亿元,新开工大美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开工率达82.8%,建成投产东贝精密智造等重点项目137个,同比增长52%。高新区西北片区扩园二期等10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项目个数再创新高。

二是自我加压,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始终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基础,持续在谋划、调度、转化等方面下功夫。202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7亿元,同比增长6.4%,黄石排名第三。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319.6亿元,同比增长13.8%;工业投资155.9亿元,同比增长14.5%。2023年全市入库项目240个,计划总投资433.5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速19%,库存从最低时198.5亿元提升至318.3亿元,近三年来最高。

三是切实担当对上争取工作卓有成效坚持将对上争取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统筹全市各乡镇各部门,树牢“有事要跑、无事也要跑”工作意识,不断增强对上争取积极性、主动性、成效性。全年争取国家政策项目54个,市全年对上争取资金129.12亿元,在黄石排名第一,争取资金额度是去年全年实绩的1.3倍,同比增长30.5%,完成2023年全市目标任务的129%

四是强化措施,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快。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服务业纾困解难政策,做好全市服务业纾困解难牵头抓总工作,督促各职能部门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及落实,持续做好服务业企业培育进规,加快服务业提质发展。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63亿元,同比增长7.5%,总量、增速均为黄石县市区第一。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1%,高于黄石8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15%,与黄石平均水平持平。进规服务业企业10家,超额完成黄石下达的进规7家的任务。

五是优化结构,工业发展加快转型。高质量完成《大冶市2022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自评报告》编制。积极组织迪峰换热器、翊通铸业等重点企业做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工作。建立和完善我市工业项目储备库、建设库、竣工库。获批2023年中央预算内资源型地区转型专项项目3个,资金2698万元。

六是常抓不懈,能源工作持续强化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能耗“双控”管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持续强化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开展石灰(冶金灰)行业专项整治攻坚行动。组织大冶华鑫超低排放综合改造项目、湖北金骏安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精密铸造生产等5个项目成功获批能耗指标81.2万吨标煤。不断推进湖北省大冶毛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5个重点能源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我市用能结构。深刻吸取宁夏银川“6·21爆炸燃气事故教训,组织开展泄放罐原油泄漏着火应急演练等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应急能力,持续做好管道保护宣传,确保油气长输管道平稳运行。

七是提升效能,审批服务不断优化深入实施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推行电子证照推广应用“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服务,开展预约、延时、上门服务,做到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一次就办好,持续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审批队伍。全年办理审批、核准、备案事项5600总投资1206.55亿元,业务办理和咨询接待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发改局荣获政务服务工作突出单位雷俊同志荣获最美政务人。

八是强化管理价费工作平稳推进持续做好价格公开公示、商品房价格备案工作;牵头制定我市教育收费政策文件,规范教育收费标准;完成城南客运站停车场、金湖湛月小游园停车场收费标准制定工作;加强前期物业收费管理;完成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做好“价比三家”的价格监测。开展春运客运票价监管端午节物价监管中秋节“天价月饼”专项整治工作等节日期间市场价格巡查10余次,全力保障全市价格市场的持续稳定。

九是落实责任,粮食安全保障有力顺利完成市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先后制定《大冶市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全省粮食流通“强监管严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实施方案》《大冶市发改局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责任清单》,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交叉检查、政策性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制度执行情况抽查20余次,顺利完成省粮食局下达的121个粮食质量调查、安全检查检验、品质测报检验抽样和送检任务、市政府下达的60个粮食检验检测任务。

(三)创新工作思维,各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高质量编制《大冶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借用外脑,高质量完成《大冶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编制,为我市推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了施工图、路线图。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全市实施。

二是统筹推进武汉都市圈示范市建设。牵头制定《大冶市推进武汉都市圈融合发展示范市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8个方面29项具体任务。高位推进“一办五组”工作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对各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行调度。实现了武阳高速顺利通车,机场高速二期、106国道黄石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等重点圈内互通工程持续推进,大冶(武汉)离岸科创中心、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正式揭牌,1000个政务服务事项“圈内通办”。2022年度我市融入武汉发展指数全省县市排名第六。

三是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防建设。根据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要求,2022年底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在我局正式挂牌。2月份,市国动委组成人员完成调整,实现与省、市步调一致,顺利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改革。有序完成《大冶市人民防空专项规划》,人防建设有力推进。截至10月,防空地下室竣工面积24556㎡。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及“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事中事后监管。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向十二所城区中学发放《人民防空知识》教材6400余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人防的知晓率。

四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数据治理,实现“双公示”信息报送完整率、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共归集自来水费燃气费信息分别达百万条、不动产登记信息18万余条、知识产权信息60条。依法依规实施失信约束和惩戒。严格执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政府采购等12个领域建立了信用核查机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事关“十四五”全局,我局锚定“当好主力军、建成节点城、奋进五十强”目标,砥砺奋进,承压前行,按照“经济总量黄石第一,增速黄石前三,各项工作黄石第一”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大冶始终走在黄石第一、全省前列。

(一)持续抓好战略规划落地落实一是用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成果充分发挥中期评估对下阶段发展的促进作用,认真抓好评估成果运用,高质量推动下阶段规划实施,强化全市经济运行调度,抓好县域各项指标分析研究,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二是着力抢抓融圈发展机遇围绕“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生态同治”、“民生同保”等五大领域,统筹抓好“一办五组”工作推进机制,主动融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节点城市三是加快实施强县工程。突出“两区引领、五园支撑、多点开花”全域发展理念,聚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生态集约四方面,加快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

(二)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建设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指导各乡镇制定好2024年工作目标计划。制定项目建设检查督办方案,重点检查已开工未入库项目、未开工项目的入库和建设进度,对项目存在问题情况和检查数据等内容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汇总,督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予以解决,确保开工项目早入统,入统项目早投产。力争2024年全年全市集中开工项目达到16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全年投产项目100个,争取10个以上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

(三)持续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跟踪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加强对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的研究分析,学深学透、精准参谋。加强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特别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乡镇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与分析,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措施,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参谋。
    (四)持续开展对上争取。进一步研判新形势、新情况,创新工作方式,组织各对上争取成员单位带着政策方案和项目清单积极跑省进京,多领域、多渠道向上争取。围绕2024 年重点投资领域,紧紧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防洪减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社会事业等方面工程项目上的谋划、上报,力争2024年全市争取中央、省政策项目资金再上新台阶。
    (五)持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赴各乡镇对照各乡镇提供的项目清单,赴项目现场解决项目审批、入库包装、入库资料指导等问题,推进乡镇项目入库。全面排查全年新建和续建项目,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每个项目对照统计库进行逐一入库排查,未入库项目分类已转交各乡镇进行跟踪入库,加强跟踪督办。
    (六)持续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进一步加大调研走访企业工作力度,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政策宣传、落实,全面做好服务业引进、培育、进规入库等工作,加速服务业发展。
    七)持续抓好其他各项本职工作。一是优化审批窗口办事环境,实现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定期对市场主体行为开展检查。二是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对新上“两高”项目进行“四大质效评估”及“五条准入要求”论证。三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价格政策,做好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等市场价格调控工作。四是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政策性粮食监管工作力度,确保地方储备粮等各种政策性粮食储存、保管、销售、加工安全,保障粮食生产储存安全。五是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