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中心 > 政务专题 > 实施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磨山村:省级贫困村出列之路

发表日期:2020-11-11    文章来源:云上大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保安镇磨山村找到了真实写照。这里,群山环绕,依山傍水,一望无际的保安湖滋养着整个磨山村。

磨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坐落于保安镇北、红星半岛东端,三面临保安湖,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辖区面积4200亩,人口1055人,人均耕地面积1.4亩、水面养殖面积1亩,土地贫瘠,原来交通极为不便。和省内绝大多数贫困村一样,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入驻该村,将改善道路交通作为突破口,稳步推进磨山村精准扶贫工作。磨山村先后修建了村级公路、文化长廊,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让农副产品走出深山,贫困人口逐渐脱贫,贫困村成为旅游村。2015年,顺利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磨山村,一睹精准扶贫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巨大改变。

发展产业青山变“金山”

“我年纪大了,在家闲不住,村里给我安排了一份果园锄草施肥的活儿,吃喝不用愁了。”磨山村的贫困户卢甫送乐呵呵地说,以前,村里的老伙计们常聚在村口闲聊,这家土地撂荒了,那家儿子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大不一样,村头村尾村民都聊些新鲜事儿:卢老三学会了种植技术,收入增加了不说,每天早晚蹲守田间搞研究;李二姐自从养殖鸡鸭,每天总是笑容满面,一年下来赚了不少……

村民们正在给迎芳种植合作社的果园锄草

磨山村的变化与驻村工作组的一个个扶贫“金点子”密切相关。村民只要有劳动能力,工作组都想方设法地帮忙找份工作。慢慢地,村民们发现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甜起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一天比一天高。

“想方设法增加就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人人有事做,每就业一人,就增收一户。”驻村工作组组长杨序元乐呵呵地说,最令他高兴的,还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原来,2019年3月份,该村一座30亩的荒山被开发成果园,并成立了磨山村迎芳种植合作社,专门种植翠冠梨、圆黄梨,今年试挂果,带动周边消费扶贫,让闲置在家的村民有了增收的新去处。

驻村工作组组长杨序元与贫困户卢甫送交流翠冠梨种植问题

据悉,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多方了解磨山村及周边区域的战略规划、产业发展定位、项目引进落地情况,以及保安湖湿地保护政策,根据国家及省、市扶贫政策,顺势而为、借势而动,练好“内功”求发展,逐渐形成了“土地流转收益、村民内外务工、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生态养殖与经果林”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驻村工作组正在查看翠冠梨生长长势

先后邀请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到村里指导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市、镇项目落地。

结合磨山村大部分土地流转及临近保安湖自然风光资源的实际,积极谋划利用剩余土地、村湾资源,按照省级旅游名村的长远目标,全域统筹规划,打造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引导村民在旅游服务中致富,真正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扶贫扶志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嘿,大伙儿晚上有时间去村里,今晚村委会点播影院播放电影《战狼》,晚上可以带着孩子过来看呐。”村党支部书记卢正勇对水塘边洗衣服的村民说。

记者了解到,村会议室白天开会用,傍晚调整桌椅“变身”影院,全村老幼欢聚一堂,村党支部书记当放映员。

磨山村点播影院公示牌

驻村工作组组员胡迪称,村里新综合大楼正在建,共三层,顶层打通建成标准影院。“村里正从贫困户中物色专职放映员,作为旅游村,将根据游客需求,让游客自己点片。”

胡迪介绍,点播影院只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全省2万多个乡村,点播网全覆盖尚有难度,但为增强村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将不断探索改善村民文化生活的形式和手段。

磨山村村民在湾子凉亭跨天

“输血容易,造血难;扶贫容易,扶志难。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在完成好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扶志行动,从根子上拔除穷根。自2019年纳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后,磨山村迅速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胡迪说。

据了解,驻村工作组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既当工作队,又当“宣传队”,积极引导磨山村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外部帮扶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建磨山文化长廊,工作组和村干部、乡贤结合磨山地理文化特色,经过多次讨论修改,为文化长廊创作了8副对联。长廊还围绕磨山历史物产名人、脱贫攻坚、党的理论政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展示贫困户辛勤劳动的图片,用村民身边的故事表达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道理,把文化长廊打造为扶贫扶志的宣传阵地。

环境整治宜居乡村美如画

今年66岁的村民李贵香在磨山村箭楼万湾生活了几十年,聊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她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几年前,村里还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村里的主路都没有硬化,走哪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驻村工作组组长杨序元在很大家介绍文化长廊

“这几年,村里确实有了大变化,安装了水利配套设施,新修了道路。”

“跟以前相比,村容村貌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连户容户貌也大变样。”

“村里有了合作社,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挣钱。”

村民围着李贵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如果没有这一条硬化的公路,公司也不会在村里安‘家’。”李贵香坦言,村容村貌变好了,连村民住房也在变化,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子里的小洋楼也多了,“你看湾里的房子,哪家不是窗明几净、舒适温馨,跟以前杂乱无章的旧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在,住在村里很舒服,这样的生活很美好,日子好过了,精神面貌自然不一样。”李贵香激动地说。

据了解,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工作组与村“两委”争取各方面资金,挖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循序渐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对村湾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共做花坛20个、栽风景树20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建设公共厕所5座、洗衣凉棚一处,修建了村湾指示牌、村湾文化宣传栏、新的健身广场……村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