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中心 > 政务专题 > 实施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茗山村:产业循环链托起新希望

发表日期:2020-11-10    文章来源:云上大冶

从过去的创业致富没人信,到现在的一呼百应齐心干;从一穷二白负债50余万元,到现在循环发展,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2万元……茗山乡茗山村,用了5年时间,改善了村庄环境,打造了经济发展支柱,凝聚了人心力量,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

聚人气齐心协力断穷根

茗山村背靠大茗山,与张谦村、天一村接壤,距离茗山乡政府1.8公里,全村共531户2098人,耕地面积450亩、山场面积3200亩,不大不小的村庄,看上去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可却从未有过发展的痕迹,多年的省级贫困村,2014年才出列;2016年,该村负债高达50余万元,成了一穷二白、毫无希望的“空壳村”。

漂亮的新村委会

“村庄脱贫,后续发展是一方面,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困境根源在哪儿。”说这话的是茗山乡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许学志。2016年,茗山村“两委”换届,脑子活跃、经商致富的许学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面对村庄诸多问题,许学志团结新一届的村“两委”干部,走家串户,征求意见,一个月的时间,收集到两条意见,一是规划混乱、支出无度;二是湾组待遇不公平,群众对党组织失去了信任。

干净整洁的环境

要干事,先聚力,必须得重新获得群众的支持。村干部心里明白,老百姓只看真格的,喊口号、表决心,没用!工作之余他们时常到各湾组村民家里聊天,了解村民们真实想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通过真诚沟通,再加上切实改变村庄人居环境,茗山村家家户户都和村干部熟络了起来。一年后,赤诚之心得到了回报,村民对村干部充满了信任和佩服,群众的心拧到了一起。

引人才打造生态农业循环链

脱贫致富,村民的钱袋子要鼓起来,只有培育可持续的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循环“造血”。“茗山村地处深山,除了绿地耕田,无企业无资源,必须找对了大方向、铺好产业路。”村干部、党员、在外发展的乡贤集思广益,一致认为,茗山村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特色搞生态种养殖。

村主任指导贫困户如何剪枝

说干就干,村“两委”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先后流转土地300余亩。至于种什么,许学志瞄准了过去茗山村曾经广受好评的冰糖西瓜,如果能重塑“绿色瓜田”品牌一定有发展前途。2017年初,村“两委”联系种瓜大户许青松,告知他村里正如火如荼地搞脱贫攻坚,希望他能够奉献一份力。诚恳的态度打动了许青松,他答应担任瓜田种植技术员。2017年春,50亩特色冰糖瓜田,经过悉心培育管理,当年总产达15万斤,凭着瓜甜籽小的优良品质,一个多月就在本地销售一空,收入5万余元。

居民乐呵呵的在家门口打毛豆

绿色之路行得通,可西瓜种植需要一年一换地。2017年底,村“两委”再次召开会议,头脑风暴下,提出打造生态农业循环链,搞西瓜、杂柑、冬桃精品果园,园内套种红菜苔、萝卜,周边搞稻鱼共作,建设独具茗山村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四季接替收获,真正形成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绿油油的大片蔬菜基地,贫困户员工正在拔萝卜

“这几年,我就在村里务农,一天有60元的收入,这就是好日子。”提起现在的生活,在基地干活的贫困户柯细泉笑容不断。目前,在逐年的技术试验、科学耕种下,村里300余亩土地已全部利用,仅西瓜、杂柑、蔬菜三个种植项目就使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再加上光伏发电收入,村集体年收入可达10到12万元,不仅还清村里的欠账,而且带动了至少30名村民、12名贫困户就业增收,扎扎实实的“钱袋子”工程让村庄发展一片光明。

优环境美丽乡村入画来

穿过一片碧绿菜地和鲜红牌坊,顺着蜿蜒而上的硬化公路,记者来到红花绿草映衬下的茗山村村委会办公楼。“产业致富是让人走路有风,但我们乡村内涵还要有神!这个神是精气神,是人的精神、也是村庄的精神。”村党支部书记许学志正掰着手指头、扯着大嗓门对村民们说,今年香菇咱先试验着种,效果好,明年全村推广;柑橘瞅着有的枝丫长歪了,待会儿我教大家怎样处理……

正欲发展的蘑菇基地

茗山村近年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注重倡导村民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卫生健康意识,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整治沟渠塘堰并安装防护栏,清除村庄内杂草枯木。同时,每年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口环境进行改造,实现了道路硬化。如今的茗山村,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停着各种实用的农机车,一旁的绿林里传出阵阵鸟叫声;三五成群的农户,忙着打理农产品、唠着家常,小童们走街串巷你追我赶嬉戏闹腾,一幅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11月的茗山村,暖阳普照。(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