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中心 > 政务专题 > 十四五规划

大冶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解读

发表日期:2022-11-04    文章来源:大冶市水利和湖泊局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解读 


  
大冶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是大冶市水利专项规划。《规划》研究提出了大冶市“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政策举措,是指导今后五年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规划》思路和重点,对推进《规划》有序实施意义重大。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的基本水情没有变,但是规划背景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需求相比,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要求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更高质量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更加重要,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对水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水安全影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大冶市正处于不断深化“一优三化”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五城”理念,全面建设“湖北领跑、中部率先、全国示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建设进程中,大冶已开启围绕“两大主战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的新篇章及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时代,对“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的建设更加坚定不移,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大冶市水安全保障面临新需求和新挑战:水灾害威胁、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四大水问题依然突出,水利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补短板、强监管”的任务依然繁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涉水领域全监管,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提升城市防洪保安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大冶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大冶市水利现代化。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办规计〔2019〕106 号),《湖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思路报告》,大冶市水利和湖泊局会同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大冶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引领,以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统筹优化调配水资源,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现代水管理手段为重点,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冶市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政策措施,着力打造“洪旱无虞、优质供水、水清景美、智能高效”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大冶市“十四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总体考虑

    《规划》编制过程中,立足我市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以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十六字”治水思路,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把保障国家水安全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水安全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保护作为控制红线,谋划提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在规划宗旨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规划理念上,强化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既要把水安全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谋划,又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前瞻意识和忧患意识,突出水安全风险综合应对和管控能力的提升,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三、主要特点

  “十四五”规划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属于重点专项规划,作为水利行业的五年规划,也同样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1.我市编制实施的第一个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

   《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围绕保障我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需要,统筹谋划了未来五年的水安全保障工作蓝图,是第一个突出“十四五”时期水安全的顶层设计。2018年规划体系改革后,更加强调了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作为水利领域的发展规划,地位和重要性更加凸显,水利部通过“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也初步形成了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为统领的“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体系。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正是在此前提下编制而成,为我市水利建设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指导作用。

2.体现水利高质量发展

   《规划》对标我市奋进“50强”目标、全市水利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要,以统筹协调系统性根本性地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比如,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方面,提出要建立分区差别化管理制度,推进超载区取水许可限批;在构建防洪减灾体系方面方面,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互联互通,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在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快水利数字化建设,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体系。这些举措将推动水利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演进。

3.体现集思广益


   
《规划》编制阶段,通过省级、市级、县级水利专家围绕水利发展阶段研判和“十四五”发展重点、水利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从中择优遴选出一批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的重大专题进行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基础支撑。《规划》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防洪方面,聚焦防洪薄弱环节,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供水方面,供水安全特别是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作为重要底线来考虑;在生态治理方面,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新期盼为目标,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充分体现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四、量化重点工作目标

    1、防洪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补足河湖库塘综合防洪短板,大冶湖、保安湖达到 20~50 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中大冶城区防洪标准达到 50年一遇,乡镇防洪标准达到 10~20 年一遇,沿湖民垸防洪标准达到10~20 年一遇,城区段河道防洪标准达到 20~50 年一遇,农村河道防洪标准达到 10~20 年一遇;大冶城区排涝标准达到 20 年一遇,乡镇排涝标准达到 10 年一遇。

2、基本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消耗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着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大冶市应急备用水源,实现城乡供水互联互通,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4.76 亿 m3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 0.54 以上。

3、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重点河、湖、库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健康,重要河湖生态水量保证率达到 80%,农村小微水体实现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的治理目标,城乡供水水源及应急备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7.19km2

4、水利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完善水资源、水污染防治、山洪灾害防治、堤防、水库、闸泵、水土流失等监测体系建设,构建大冶湖、保安湖智慧水利平台,初步实现大冶市水利信息化。重点加强河湖、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等领域监管,加快推进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构建“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利监管体系。


五、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全市防洪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防洪短板全面补足;基本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质量基本改善,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健康;初步实现大冶市水利现代化,强化水利综合管理,建成与大冶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实现“三个大冶”提供稳固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