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映照冲刺身影,铜水奔腾奋进豪情。年终收官在即,陈贵镇产业发展一线活力奔涌。从创造“陈贵速度”的众冶矿产品循环产业园,到凭借高精度“智造”闯荡国际市场的“黑马”企业,一幅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力跑在产业转型前列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1月17日,众冶矿产品循环产业园车间里,废铜原料在阳极炉中熔化为炽热的铜水,经过浇注、冷却、修整等一系列工序,最终成型为闪着金属光泽的阳极板。“我们一个月能生产2500吨阳极板,目前年产量已达2.7万吨。”众冶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冶铸造”)负责人曹中荣指着生产线信心满满地表示,将提前完成全年产量3万吨、产值20亿元的总目标。作为园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众冶铸造的快速达产增效,正是整个产业园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众冶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晓宏用一组对比数据揭示了今年的迅猛增势:“去年我们通过销售铜精矿、阳极板实现了16亿元销售收入;而今年仅1至10月,累计销售收入就已达到40亿元!”这一飞跃的背后,是园区通过整合零散矿贸商,构建起的集选矿、仓储、检测、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实现“从露天货场到密封厂房、从粗放加工到精细生产、从单一经营到全链发展”的跨越。目前,园区已成功吸引20家企业入驻。
产业园不远处,湖北华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锦智能”)的生产线同样忙碌。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精密仪器精准检测,工人们正全力以赴赶制一批即将出口欧洲的订单。“今年9月,我们出口欧洲的赛车传动部件已实现批量化生产,月供应量稳定在3万只。”公司总经理吴丹雪介绍,“目前企业订单充足,生产计划已排至12月份,预计全年总产值同比增长20%,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源自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极致追求和对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

面对技术要求严苛的赛车部件,华锦智能研发团队日夜奋战,将工艺从单热冒口改为双热冒口,投入600万元引进数控机床,将产品精度从0.1毫米提升至0.03毫米。“那段时间为了攻克一个参数,反复尝试数十次,加班到凌晨是常态。”公司研发部部长郑冬兵回忆道。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华锦智能在面对知名国企和日本独资企业的竞争时脱颖而出,成功切入华为、赛力斯等头部车企的供应链,并于今年获得了小米等多家知名新能源品牌的订单。
企业的奋力奔跑,离不开地方的精准护航。作为工业重镇,陈贵镇早已摆脱“依矿而生”的路径依赖,转向绿色发展。其背后关键,是一支懂经济、会招商、能攻坚的“多面手”干部队伍,他们作为“驻企秘书”和“主力军”,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实的产业基础与高效的人才引擎正形成强大合力。今年截至9月,陈贵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集中开工项目14个,新投产项目12个,发展后劲持续夯实。(记者 熊业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