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中心 > 大冶要闻

【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工业振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市出台新“科技十八条”

发表日期:2025-04-09    文章来源:云上大冶

4月7日,黄石市新闻发布到基层-大冶市“向新而行智创未来”新闻发布会在大冶湖高新区科创园举行。会上,我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大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新“科技十八条”)。

新“科技十八条”从6个维度提出了18条推进措施,着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省创新生态高地,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中部标杆。

新“科技十八条”提出,要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研发主体作用,对研发投入的支持由往年200万元增长到500万元,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且按要求填报研发活动统计报表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基础上,按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5000万元至2亿元、2亿元以上,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其中,奖补标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最低达到3%。

我市提出要加速未来产业培育集聚,全力支持氢能等未来产业发展,鼓励投资建设与未来产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中心、公共实验平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围绕基础应用研究,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研发平台、“飞地型”研发平台,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

此外,我市将聚焦全市“3+2+X”(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光电子信息+氢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设立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市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等科技计划项目。

同时,我市提出要以“用”为导向,实体化运营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鼓励各类科技创新主体运用平台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对企业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方式购买科技成果,接受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专利转让、许可,均按照比例进行补助。并引导银行、基金公司等推广“创新积分信用贷”“人才贷”及创业投资基金等,加强科技金融保障。

据了解,2024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9家,稳居全省县域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达到898家;科创“新物种”企业达到39家,其中1家企业获评国家“独角兽”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43.74亿元,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8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各项数据指标都超前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标任务。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会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科技政策引领作用,落实科技创新工作‘无申请兑现’、科技计划项目等政策资金,着力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全力提升我市创新链整体科技水平。”(记者 石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