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到2024年,三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然而,从矿冶名城到绿色百强,却是一段并不平凡的历程。
锚定绿色,几经转型,大冶人用智慧和汗水,在高质量发展的浩瀚长卷上,交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厚重答卷。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推动美丽大冶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精准治污 守护绿水青山
初冬时节,漫步在红星湖畔,古老的世纪钟声悠然响起,抬头望去,湖面怒放的鲜花和喷洒的清泉映入眼帘。
从绿藻频发、令人“闻”之却步的城中湖,到如今水草丰茂、环境优美的休闲打卡地,红星湖在日复一日中,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改变。
改变远不止于此。
昔日的尾矿库,变身为金湖生态园,一片片粉黛乱子草迎风轻拂,吸引着无数游人穿梭其间。
在还地桥镇秀山村,全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示范基地先试先行,探索出了一套治土良方。
在陈贵镇陈四印避暑胜地,小孩子光着脚丫在水中嬉戏,水波荡漾着夏日的美好,吸引着市民前往感受“儿时的欢乐”。
今年8月,我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1天,优良率达100%,排名全省第一。抬头可见的天空蓝不时刷爆朋友圈。
放眼铜都大地,在这片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热土上,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可感可观。
一组数据格外亮眼:根据《黄石市燃煤锅炉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淘汰改造2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油)锅炉共计69台。
通过不断强化日常环境监管,督促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新增污染治理设施,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完成国家认定减排量:化学需氧量10415吨、氨氮930吨、二氧化硫28838吨、氮氧化物16529吨、颗粒物331吨、挥发性有机物153吨。
近年来,帮扶企业谋划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入库23个,争取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4594万元,助力企业治污设施提档升级。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七网融合”“五水共治”为抓手,切实维护我市水生态环境安全。4个国控和省控考核断面水质稳中向好,水质优良率达100%。高桥河国控断面连续6年稳定在Ⅱ类水质,省控保安湖、三山湖连续多年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我市颁布的《大冶市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3项管理文件及《大冶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农用地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等7项指南,填补了国家在土壤污染管理和治理技术方面相关工作的空白,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提名名单,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11个、省级生态村(社区)82个……
一份份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我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分局以坚守生态环境底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线,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四大攻坚战为重点,深化治水、治气、治土、治废,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铁腕执法 直击环境问题
“古今一洪炉,举世无双冶”。3000年炉火生生不息,奠定了大冶工业文明的基础。因矿而兴的大冶,最高峰时,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等“五小”企业达到1000多家。
“矿竭城衰”的困境,“生态赤字”的危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历史重任和复杂考验。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举。
2008年3月,大冶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正式开启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的转型新历程。同一时间,市政府出台全省首部《“五小”企业整治和问责管理办法》,并落实“十个一律,六个到位”整治标准,加大“五小”企业取缔拆除工作力度。2008年—2014年期间,我市共取缔“五小”企业941家,拆除生产设备2000多台套。
2011年5月,我市成立湖北省首个环保警察队伍,以更严格更直接的强制手段彻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为严格环境执法和促进生态环境实质性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1月4日,我市对“两高”司法解释实施后湖北首例污染环境案宣判,4名犯罪分子最终被绳之以法,其污染环境行为受到了应有的严厉惩罚。
2017年,印发《大冶市铝型材行业环保规范化整治实施方案》,督促全市16家铝型材企业全部履行环评审批手续。
2019年,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加大重案要案查处力度,强力推进《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实施。
2021年,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出动执法人员340人次,检查企业170家次,移动执法系统使用,排名黄石地区第一名。
2024年,在全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起底清仓”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数据显示,自2015年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以来,我市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03起,行政拘留移送案件91起,刑事移送案件12起。
“出重拳、下猛药、治源头”是我市抓生态环保的工作作风。多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分局坚持问题和结果导向,全覆盖、拉网式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不断加大环境问题整治力度,始终以“零容忍、出重拳”的鲜明态度,全力以赴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需求。
倾情帮扶 护航绿色发展
走进位于金山店镇永丰村的大唐湖北新能源事业部大冶光伏电站,19万块大功率光伏发电板一排挨着一排,一片连着一片。阳光下,蓝色的光伏板正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电能,流进千家万户。
位于保安镇的大冶市尖锋水泥有限公司,通过多项技改,实现了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超低排放,花园式的厂房,干净、整洁,让人耳目一新。
位于大箕铺镇大山深处的大冶市付家山矿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开展选矿污水处理后回水利用工艺流程技术改造,在提高产能和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零排放标准。
绿色、生态、环保,这些字眼已渐渐融入大冶经济发展的脉络。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大冶环保人有铁腕执法,也有倾情帮扶,全力护航我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更优服务和更高监管水平,市生态环境分局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今年以来,完成建设项目环评批复99个、环评登记表备案项目93个,出具建设项目环评初审意见90个;全面推行执法正面清单、首违不罚以及在线监控、用电监控等非现场检查监管方式,将“店小二”服务融入生态环境执法各环节,大力推动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有关工作,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和重大环境风险排查整治机制;积极开展普法培训、“送法入企”等惠企助企活动,主动上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今年以来,共开展上门服务活动25次,帮扶企业53家次,帮助解决问题77个,普法培训3场,“送法入企”37次,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册3000余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河湖荡起的涟漪映照着蓝天,鸟儿飞过树梢与游人并肩赏景,夜深时星空浩瀚辽阔无垠……如今,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大冶全面铺开,为全市人民带来了更加充分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美丽大冶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李凡 盛秀丽)